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理论对出口行为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这四个阶段。其研究对象从国家过渡到了微观企业。早期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一方或另一方有要素的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新贸易理论通过规模经济理论和消费者偏好理论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过程;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解释了同一行业内不同公司不同出口决策的原因。其认为,企业出口前要面临高于在国内销售的成本,能支付得起出口成本的企业会选择出口,支付不起的选择留在国内,此时融资约束便成为制约企业出口的一大难题;融资约束分为外部与内部融资约束,内部融资约束由企业的利润率决定,利润率又由企业的生产率决定,因此企业的生产率也成为制约企业出口的一大门槛。本文针对融资约束和生产率对出口盈利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首先,本文在总结上述三个要素的文献综述后总结出生产率与出口盈利、融资约束与出口盈利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新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借鉴Greenaway等(2008)建立的模型,构建出融资约束、生产率对出口盈利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本文采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性研究,并将制造业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对比性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受到的融资约束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每增加1单位,出口利润率就会上升19%;低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21%;融资约束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影响要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该结果与理论分析不一致。本文用劳动要素生产率来代表企业生产率,检验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个单位,出口利润率就会增加1.91%,高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1.72%。该结论证实了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并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同时生产率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影响要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针对此结果最后提出相应的结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