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外一篇)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j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毛泽东横空出世。“不管你是爱是恨,是赞扬还是批判,毛泽东比任何人物在中国现代留下了远为庞大的身影。这身影覆盖了、主宰了、支配了数亿人和几代人的生活、命运和悲欢”。
  毛泽东是语言和行动的巨人,尤其擅长政治修辞,堪称语言大家。1965年9月,毛泽东在给胡乔木改词时,批写道:“要造新词。天堂、霓裳之类,不可常用。”这里所说的“新词”,主要指新的词汇。对于词语,他有一种求新的欲望、创新的本事、制造的技巧。他将许多深奥的政治语言,意识形态的大词,官场的专业术语,与中国古代的、民族的、农民的语言结合起来,揉搓一番,幽深者曲折以明之,微妙者譬喻以形之,“横空盘硬语”,捏出一个又一个新词:敲打世界的词,引人上进的词,清洗思想的词,直指人心的词,自我游戏与游戏人间的词。他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毛泽东是新词汇新概念的创造者,他的许多词语具有原创性,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指点江山”、“只争朝夕”、“朝气蓬勃”、“三個世界”等等。毛泽东是语言的统帅,常常出其不意地率领一群词语占领理论要塞,抵达思想制高点,从而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和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一种以十分简朴、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极其复杂的思想、让词语真正地为其思想服务的非凡能力。这方面,东土几无人,国民党人不行,中共党内的许多人也望尘莫及。
  毛泽东在变化与创造中为语言招魂,为时代立心。“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等,字字句句,若网得纲,为共产党人立心。他倡导“孺子牛”,藐视“纸老虎”,号召“打老虎”。毛的这些词语,影响了一大片人,影响了一个时代,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因枝以振叶,沿波而讨源。毛泽东的语言根源之一,是底层与民间。李后主敢于以俚语入歌,毛泽东更是善于将民间语言、民族语言、中国语言拿来表述他的政治思想。黑格尔曾说:我力求教给哲学说德语。这话说得何其自信。毛泽东亦有这样的自信跟能耐,他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他和他的同志们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符合中国实际的话,说中国的老百姓能够听懂的话。像“愚公移山”、“治病救人”、“夹着尾巴做人”、“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等等,信手拈来,挥洒成譬,有从书本学来的,更多的是从民间学来的,不过他巧妙地在其中衔入自己的思想,构成新的气象。毛泽东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毛泽东的语言扎根于民间,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让从西方来到中国的“马克思”使用中国的民间话语,深入浅出地与中国老百姓对话,从而为民众所喜闻乐见。难怪文学翻译家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感叹:毛泽东“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
  语言是抵达意义的工具。大多数人往往使用大家都在使用的陈词滥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固然能使人听懂,但人们不一定听得进、记得住,更不会转化为世界观方法论,因为大家对陈词滥调已经麻木了。
  毛泽东不用套语老调,他善于通过创造能够产生震撼力的新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狄德罗说:“一句不恰当的话、一个奇怪的词儿,有时比十个漂亮句子使我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句话中可能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不要让语言太顺溜。过于顺溜的话,容易一个耳朵进来另一个耳朵出去,停不下来,过眼或者过耳就忘得干干净净。毛泽东在政治言说中,不仅使用“奇怪的词儿”,还会说会写“漂亮句子”,自然形成刺激,方便入耳入脑入心,可以长久地在人们的思想里停留。比如,毛泽东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免疫力。”“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纠正错误也没有办法。”……这些话,活泼泼的,大词与小词搭配,所以与毛泽东政见大不相同的胡适也只能承认:“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
  毛泽东颠覆了一些词。他与一些词语搏斗。“斗争哲学”,原来是国民党骂共产党的话,不少共产党人很反感这个词,毛泽东把它拿来用了,作为自己的哲学,用得淋漓尽致。这就好比一只对方射过来的利箭,他潇洒地接过来,为我所用,顺手投向对方,置对方于死地。
  毛泽东救活了一些词。像“实事求是”、“愚公移山”、“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等。旧词新用,借尸还魂,起死回生。他在对许多已经固定或死亡、毫无生气的词语的扬弃中,使之获得活力。一些陈词滥调,在他的舌下笔下复活如初。
  毛泽东挪用了一些词。禅家说,“百草头上祖师意”。在毛泽东那里,许多描写自然现象的词汇,像“毒草”、“鱼水”、“东风、西风”、“百花齐放”等等,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含义,以前的词义被大大拓展延伸,甚至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
  当然,不是心里的每一个词都能落实在言语中,正如不是每一棵种子都能够发芽一样。毛泽东也有遇到语言障碍的时候,也有词不从心的时候,也有面临语言黑洞的时候。某些思想沉睡在他的身体里,这时候需要一个让思想动情并为之“私奔”的词语来唤醒,可是那个撩动思想的词语始终没有出场。我猜想,晚年毛泽东,心中有些深奥、深刻的思想要表达,但是词不出现、词不答应。词不答应的时候,嘴也好,笔也好,都无能为力了。这样一来,他的许多思想无法与人共享。面对金针无法度人的困境,他只好借助一些近似的词语,比如形容词,或者引用古人的话来表达他的思想,有时候他还放手让手下的“笔杆子”去表达、传达他的想法。
  毛泽东的语言是诗性的语言。中国人是很欣赏和强调语言中的诗性的,诗性是汉语独特的光彩。但诗性语言往往是缺乏逻辑的、模糊的、非理性的,有的人认为这是语言之病。对于政治人物必须严谨地表达政治思想来说,这一点的确是个问题。但是,毛泽东不以为然,不以为病。——语言上的病与不病,见仁见智。毕竟,诗性的语言往往容易为民众所接受。   毛泽东用自己独特的言说构建起了毛家语言的寺庙。他是语言的创造者。他是语言的再造者。他使用的词语是他的战士、号角、投枪、匕首。他的“毛式语言”成就甚大,变成一种概念、一种说话、一种口气、一种方式、一种习惯。
  毛泽东的许多词语具有耐磨损性。他创造了一些没有时间,也就是说可以在时间中长期穿行的词。比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半边天”等。
  毛泽东的词语,许多曾经流行的,现在已经从政治中、从日常生活中逐渐退场了,慢慢消失了,这也正常。词语也需要清场,不然词典受不了。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词。词语的流失也就是某种思想的流失,或者暂时消失。当然,没准哪一天它会死而复生,如同一棵老树枯萎了,过了若干年,忽然又冒出了新绿。
  词语的影响力就是人的影响力。刘亚洲说:“一个人一生中如果有一句话,哪怕是坏话,能流传下来,也是值得的。”毛泽东流传下来的话,好话,或者被一些人认为的不那么好的话,那就太多了。所以,本书在收集毛泽东的词语之外,还收集了一些因毛泽东而流行的格言式的短句。
  毛泽东的词语仍在敲打和影响着我们——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上,在周围人们的言说中。今生与他及他的词语相遇,是命里缘分。如今,我们或者喜欢地使用着他创造的词语、他的语言;或者很小心地避开与躲着,却仍在不可避免地使用他的词语他的语言……“有水井处,皆咏柳永词”。当今中国,遍地都是毛氏词语犁过的田地,谁都绕不过去。他的词语已经进入我们的阅读,进入我们的生活,溶于中国文化的血脉,成为旺盛的汉语生命力的一部分。有论者称:“毛泽东的精神遗产升华成一种文风、一种语态,被过去及今天一代又一代的人所窃慕、模仿、袭蹈。用毛的口吻说话、用毛的风格措辞、用毛的逻辑论说,成为不少人的语言潜意识,成为他们所陶醉、愉悦的语言境界——这是许多文学‘大师’都没能做到的,在这一点上,也只有鲁迅堪与比肩。”诚哉斯言。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八十八个
  关键词》后记
  胡松涛
  从毛泽东创造的词语、流行语入手,研究毛泽东的思想以及语言现象,我是从2008年开始的。此处入手,鲜有其人。承载思想的词语常常被思想遮蔽,我要一只眼看思想,一只眼看词语;我要一手拨开思想看词语的本来面目,一手摆弄词语看思想如何让词语怀孕及出生。一些不成熟的片段,以《与毛泽东有关的流行词语》为名,在《书屋》杂志连载,数家报刊转载,我欣欣然。我计划写上一百条左右的“毛氏词语”,通过研究毛泽东创造的词语,更加深入地学习、认识和理解毛泽东。当我把自己的愿望说给几位朋友时,他们都鼓励我赶快写出来。可是,惭愧得很,因为恒心与功力不足,写了二三十则就停了下来。
  真正集中时间写作,是2013年8月之后。在一次闲聊中,我趁着几分酒劲,又一次大言说出我准备写一百则“毛氏词语”的想法。朋友们哼哼哈哈地应付着我,环顾左右而言他。我猛然想到,这样的话从我嘴中已经说过几次了,却没有真正埋头下手去做。我不能空言失信,更不能让朋友们对我失望。于是,集中时间、加班加点赶写。尽管我为这个题目的写作进行了大量阅读,也积累了一些资料,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振奋起这只笔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集中写作近百篇文章,常有捉襟见肘之窘境。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是“集大成”式的人物,借《文赋》上的话说,他的言语“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博大精深。吾辈慧浅而学短,对于毛泽东的词语,窥其义趣而逮其幽远,阐其流源而脉络皎然,开合广大而不离其宗,我感到十分彷徨和艰难。王夫之曰:“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真是悟道之言。但是,既入宝山,岂可空手而回?
  正在为难之际,“天”成全了我。一纸命令宛如命运之神,指引我从北京来到陕西某部任职。我心里暗自高兴:天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的事情!从此我知晓一个“秘密”:组织的安排就是“天”的安排,组织的任命就是“天”给我的命。
  陕北,正是毛泽东话语体系的构建时期,是毛泽东的词语大创造、大发展、大成熟的时期——毛泽东在这里苦心经营十三年,创造了一批具有革命风格、时代特色、民族气派的崭新词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与世界。到了陕西,我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思考。延安及周边布满了革命历史的胜迹。在这里的游历,让我对毛泽东词语的认识更加深入。我曾徘徊在毛泽东当年创造词语的地方,像“纸老虎”谈话之处、“为人民服务”演讲之处、“三大纪律大项注意”发布之地、《沁园春·雪》的写作之地……置身于这样的环境,现场感很强,感受是亲近而生动的。读其书,游其地,思所演,悟其义,念兹在兹,常常感到毛泽东的声音就在我的左右回旋,毛泽东的灵魂跟光辉就在我的头顶上面照耀。词语与环境、词语与思想、词语与人物、词语与形势任务、词语与风土人情……我像陕北老人清点山坡上的羊群那样,重新盘点那些甜蜜而苦涩的词语。在陕北,我想到了在北京的书房中没有想过的许多问题,每每激动不已,伏案兴会淋漓。同时,面对丰厚的革命文化资源,我愈发感到自己的肤浅:以有限的知识储备和拙劣的笔墨,竟敢下笔评说无限广大的毛泽东词语,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当然,我亦坦然平静,毕竟,毛泽东他老人家一生都是鼓励小人物、提携小人物的,他一生都在提倡敢想敢说敢干、提倡大无畏精神的。
  贺敬之歌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如今我在延安。唐朝乐队唱道“梦回唐朝”,如今我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不小心就碰到了李白、王维、唐诗跟唐朝。北京——西京的阅历,成全了这本书,尽管它仍是简陋的——简陋就意味着具有巨大的修补空间。
  显然,我对毛泽东湛深微妙词语的解读与研究,浮光掠影多,简单阐释多,逐字推索不够,详审慎择不够,深入挖掘不够,都是些皮相之见,不透不通甚至疏虞之处也是自然的。还有,毛泽东创造和使用的许多改变中国甚至世界的词语还没有写出来。比如:支部建在连上、农村包围城市、自力更生、解放军、生命线、大跃进、大民主、提高警惕、继续革命、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等。
  诗人臧克家说:“毛主席诗词常读常新,毛主席诗词越挖越深。”毛泽东词语亦复如是。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佛家的《金刚经》等经典著作问世以来,注家蜂起,字字追究,词词探讨,既“照着讲”,又“接着讲”,甚至于“添字注经”,尽管不同的时代关注的内容和重點不同,不同的学者治学的角度和方式不同,但“千家竞注”,促进了“经世致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立足原创性文本,以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梳理、提炼和诠释,自觉地对经典著作中的词语、概念、范畴、原理和思想进行当代化的表达,用新的语言去诠释和宣传,有利于经典的彰显与继承。我相信,“千家注毛”、大家辈出的生动局面一定会出现。
  我以惴惴之心将书稿送给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李师东先生,请他指正。我与他早就相识,心心相印,远远关注,很少联系,庄子说的“相忘于江湖”,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李师东先生对书稿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甚至动员了他的夫人出谋划策,令人感动。经他的指点,许多篇目为之一新了。
  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陈晋先生,他是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大家,专著等身。在百忙之中他为本书作序,使拙著骤然生辉。他说“该书仿佛画出一幅别开生面的‘语言地图’”,这是鞭策和鼓励,也为我今后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借大山的托举,我以野人献曝之诚,拿出这本薄薄的册子,呈现于方家面前,内心是诚惶诚恐的。好在,毛泽东国柱宗风,他的词语不会因为我的画蛇添足而增,也不会因为我的指手画脚而减。正所谓,巍巍文化昆仑,不增不减是也。
其他文献
我父亲刘再复非常勤奋,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黎明即起”,每天早晨五点便进入写作状态,从五点到九点,这是他的黄金时段、创造时刻。数十年的“一以贯之”,使他著作等身,仅中文书籍就出版了一百二十五种(五十多种原著,七十多种选本、增订本、再版本)。我从读北大开始,就喜欢他的片断性思想札记,那时札记发表的并不多,但因我是“近水楼台”,所以还是读了一些,比如《雨丝集》。出国之后,他思如泉涌,一发而不可收,竟然写
也许可以说,二十世纪的潮流是革命。革命话语下的文学,其主体自然是革命。  新文化运动及其“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走过一百年了。境内外坊间,文学史不知写了多少,大都是先有一个框,然后截取一个维度解读,看似全面,实则蜻蜓点水,泛泛者多。它们大都忽略了鲜活的个体细节,忽略了参与文学活动的人——他们生命的体验过程,他们的所思所想,点点滴滴。这套“文学回忆录”书系,正是基于此,让作家自己说话,说自己的
左手与右手在外形上看几乎是双胞胎,但从他们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命运便注定他们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  刚出生时,左手与右手一样细嫩,一样不灵活,什么事也干不好。右手就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做好多好多事情。于是,他开始学写字,从“一、二、三”练起;他开始学画画,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他开始学本领,练习使用筷子挑拣那些细碎的物品……他每天都很刻苦,可是他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每天都觉得自己离
战争很残酷,令人畏避。孙武说: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老子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但谍战剧很好玩,人人爱看。我看过谍战剧,也读过不少涉及谍战的书。这篇文章所要介绍的,是一位美国的密码大师。这人就是赫伯特·雅德礼,美国军情八处及美国密室创始人。  雅德礼1938年11月赴华,1940年7月回国,历时近两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班佛称赞说:“在沉闷的密码与破译世界里,雅德礼绝对是一个色彩鲜明、活力十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猖狂肆虐,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1918年全球性大流感的暴发蔓延,那场恣肆嚣张的大流感至少造成五千万人死亡。美国医学研究者杰米里·布朗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假如把1918年的流感病毒(N1H1)放在当今美国,至少也会有两百多万人被病魔吞噬。一个多世纪以来,虽经全球医学界执着努力和不懈奋斗,但流感依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是人类最强劲的对手和最具杀伤力的天敌。可以说
1932年12月,徐梵澄在给留德友人朱偰的旅欧札记《行云流水》所作的序中写道:“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时光未免有些寂寞,也仍然是很好的。各自有着颇严重的‘盛业’,然有共同的精神方面的娱乐与调和。”  半年前,他们都还在德国。6月14日,这些年轻人相聚在柏林冯至住处的花园里,庆祝朱偰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朱偰在同日的日记中如是写道:赴君培处,朱自清、慰堂、季海、若渠、忠寰等先后至,共坐花园茶点。日影迷离,风
一  2月22日是美国开国元勋、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生日,也是传统的联邦假日,但是不同年份的这一天,往往并不总是临近周末,美国人又不习惯专门调休,在某一周中间单独放假一天,常常造成诸多不便。为了让民众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缅怀这位“国父”,同时繁荣美国的旅游消费与假日经济,从1971年开始,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将每年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总统日”,全国放假一天,与当月第二个星期的周末两天连在一起,
1934年4月5日,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问世。创刊号上刊出了林语堂撰写的《发刊词》,开头就宣称“十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成功,小品文之成功也”。创刊号打头的是周作人的《五秩自寿诗》,此外,还有蔡元培、郁达夫、丰子恺、朱光潜、刘大杰等人的文章,阵容可谓空前。在这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际,林語堂创办《人间世》极力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自然引起了文坛一些人的不满,对林语堂以及《人间
近世以降,由于西方文明于欧西崛起,后横扫寰宇,舶至东亚,彼时的中国人疲于应命,无力他顾,一心解决“西学东渐”的时代变局之大问题,忽略了雪山之南的印度,就当时情境,尚有理由可说。而如今,国力日益昌盛,民心遍觅善道,西学之典册轨模既具,古时之学问亦亹亹复兴。但是,一旦检点自家藏备的文化府库时,却发现我们对印度之陌生,实在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复环视世界,辄看到了于西方之文化格局里面,印度的典籍却是一枝独
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文化,并由此构成了特定地域的意识导向和精神风貌,而这一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叠加起来,经过积淀、融汇和升华,便成为这个地域的核心价值观和强大创造力。江南这片丰饶沃土和富庶地域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文化,经过岁月淘洗和历史遴选,江南文化逐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质素,成为“长三角”乃至江南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