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寻常性痤疮患者七情的倾向性,初步探讨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与情志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预防痤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000例大学生进行七情倾向问卷调查,采用SPSS17.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痤疮发病与七情的倾向性的关系。结果:高涨亢奋的情绪倾向如喜、怒在患者中比例较大,七情倾向构成无性别、正负性情绪上的差异。结论: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与情志的倾向性相关。控制高涨亢奋的情绪产生,保持平静心理,对预防痤疮的发生有益。
【关键词】 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七情倾向;调查
寻常性痤疮俗称“青春痘”,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现今大学生中的发病率比较高[1],困扰着大部分的大学生,但关于痤疮发病的原因还并不完全明了。随着现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情志越来越不稳定,资料表明目前痤疮发病率有所提高,程度也较以前加重[2],中外学者多认为痤疮不仅是皮肤病.更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情志致病是中医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病因学思想,也是中医学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证据之一。应用中医七情学说研究情志与痤疮发病的关系,对于痤疮现代防治当有所裨益。本研究首次运用中医情志调查表对痤疮患者发病前的情志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了解大学生中寻常性痤疮患者发病前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倾向性(情志特征),探讨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与情志倾向的关系,旨在为大学生预防痤疮提供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整群随机抽取湖南中医药高专、湖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吉首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学校在校患痤疮的大学生和未患痤疮的健康大学生共1000名,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518人,对照组482人。
1.2 寻常性痤疮诊断标准
1.2.1 疾病诊断标准
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痤疮”的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的在校大学生纳入研究对象。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脑、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②药物引起的痤疮患者;
③妊娠妇女;
④近两周使用过治疗该病的内服及外用药物的患者;
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5 调查方法
1.5.1 临床资料收集
参考临床文献选定调查登记表[4][5],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研究对象在两名调查人员(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协助下填写调查登记表。调查人员均接受过调查培训。
1.5.2 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本课题采用中医心理学创始人王米渠教授设计的七情背景问卷 [4][5进行调查。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统计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病例组、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
图表1两组性别构成比较(例)
男 女 合计 χ2 p
病例组 249 269 518 1.440 .230
对照组 250 232 482
合计 499 501 1000
统计结果表明: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组平均年龄20.0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0.12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有较好的齐同对比性。
2.2 七情背景量表结果
2.2.1 七情背景构成比较
图表3七情背景构成表 例(%)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病例组 366(70.7) 51
(9.8) 35
(6.8) 14
(2.7) 24
(4.6) 28
(5.4) 0
(0)
对照组 333
(69.1) 23
(4.8) 34
(7.1) 25
(5.2) 18
(3.7) 24
(5.0) 25
(5.2)
χ2 1.558 10.595 .014 3.103 .857 .308
p 0.212 .001 .904 .078 .355 .579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两组七情背景构成比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1),病例组比对照组多怒的情绪倾向,两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余情志因素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七情背景构成见图表4,构成比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95.954,P<0.01),百分比依次为:喜>怒>忧>恐>悲>思>惊。
图表4 病例组七情背景构成直条图(例)
2.2.2 七情背景正性因素和负性因素比较
图表5 七情背景正性因素和负性因素比较表(例)
正性因素 负性因素 χ2 p
病例组 366 152 .292 .589
对照组 333 149
将“喜”做为正性因素,“怒”、“忧”、“思”、“悲”、“恐”和“惊”做为负性因素。统计表明:两组正性因素和负性因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病例组不同性别七情背景构成情况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χ2 p
男 171 27 16 9 14 12 3.622 .605
女 195 24 19 5 10 16
图表6 病例组不同性别七情背景构成表(例)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病例组不同性别七情背景构成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的七情背景问卷,是中医心理学创始人王米渠教授以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因七情,印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经典思想为主导,结合当今生活事件、情绪心理、亚健康状态、生活质量等量表编写而成。七情背景问卷表的主要测试目的是了解个人或某一群体情绪的基本倾向性。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中强调“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若将护得宜,怡然安泰。役冒非理,百疴生焉。”七情过度,喜怒不节,会广泛地引起人体内因性的病变,也可以导致皮肤病及癌症的发生机会增多[4]。本次调查结果即印证了陈无择的理论,表明七情与痤疮发病有关,现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患寻常性痤疮的大学生与健康的大学生在情志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存在易怒的情志特征,说明情志倾向性是影响痤疮发病的原因,患者初期可因心烦急躁,情志不调,久郁而化火发为痤疮。现代医学[7]认为皮肤与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中同源,都是雄激素的重要靶器官,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分布最高,并且对于循环血液中的雄激素有特殊的亲和力。由于遗传的个体差异,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的分布及数量是不同的.受体对雄激素的亲和力也是不同的,由于神经系统的个体差异,个人的情志倾向性也会不一样,人们对于应激生活事件的情绪反应程度也是不同的。当人们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时,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激素轴的活动增强,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游离脂肪酸增多,使皮脂腺腺体肥大,分泌功能增强而引发痤疮。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痤疮患者情绪倾向构成无性别、正负性情绪倾向上的差异,说明大学生痤疮患者的情绪倾向性不受性别的影响,同患痤疮的大学生无论男女,他们在情绪倾向构成上是一样的。同时,调查也说明了无论正性情绪倾向还是负性情绪倾向在痤疮发病的影响上差别不大。大学生痤疮患者七情背景构成是有差异的,按比例大小排名依次为:喜>怒>忧>恐>悲>思>惊。可以发现具有高涨亢奋特征的情绪倾向如喜、怒在患者中比例较大,激动度和紧张度低的情绪倾向如忧、悲、思所占比例较小,当人们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游离脂肪酸增多,使皮脂腺腺体肥大,分泌功能增强而引发痤疮[9]。恐、惊虽然属激动度和紧张度高的情绪倾向,但该类情绪倾向在人群中分布毕竟较少,痤疮患者中此两类情绪倾向分布与常人无异。
研究表明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与七情的倾向性有关。大学生痤疮患者应力求保持平静的心理,减少高涨亢奋情绪影响,做到《大戴礼记•礼三本》所说“和喜怒,戒嗔恚”及《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所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大笑。”“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对预防痤疮的发生定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高超,李凯,李强,2052名大学生痤疮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41(3):192-193
[2] 顾海云,徐雪梅,健康教育对痤疮病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7):45-4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三辑)北京:1997,89
[4] 王米渠,严石林,陈聪等,新加坡成都乐山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4
[5] 陈聪,刘明,王米渠,等.孕妇七情背景及七情背景生活事件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277—279
[6] 刘吉凤,中医临床研究.青春期寻常痤疮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2010,10(2):58-60
[7] 孙月吉,心理因素与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2):110-103
[8] 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
[9] 常红芹,郭盛华,曹妍,痤疮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4):369-370
作者简介:刘吉凤(1974.9- )女(土家族) 湖南凤凰 医学硕士,副教授,美容主诊医生,高级美容技师,研究方向:中医美容临床及教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编号:476
【关键词】 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七情倾向;调查
寻常性痤疮俗称“青春痘”,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现今大学生中的发病率比较高[1],困扰着大部分的大学生,但关于痤疮发病的原因还并不完全明了。随着现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情志越来越不稳定,资料表明目前痤疮发病率有所提高,程度也较以前加重[2],中外学者多认为痤疮不仅是皮肤病.更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情志致病是中医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病因学思想,也是中医学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证据之一。应用中医七情学说研究情志与痤疮发病的关系,对于痤疮现代防治当有所裨益。本研究首次运用中医情志调查表对痤疮患者发病前的情志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了解大学生中寻常性痤疮患者发病前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倾向性(情志特征),探讨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与情志倾向的关系,旨在为大学生预防痤疮提供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整群随机抽取湖南中医药高专、湖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吉首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学校在校患痤疮的大学生和未患痤疮的健康大学生共1000名,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518人,对照组482人。
1.2 寻常性痤疮诊断标准
1.2.1 疾病诊断标准
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痤疮”的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的在校大学生纳入研究对象。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脑、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②药物引起的痤疮患者;
③妊娠妇女;
④近两周使用过治疗该病的内服及外用药物的患者;
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5 调查方法
1.5.1 临床资料收集
参考临床文献选定调查登记表[4][5],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研究对象在两名调查人员(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协助下填写调查登记表。调查人员均接受过调查培训。
1.5.2 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本课题采用中医心理学创始人王米渠教授设计的七情背景问卷 [4][5进行调查。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统计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病例组、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
图表1两组性别构成比较(例)
男 女 合计 χ2 p
病例组 249 269 518 1.440 .230
对照组 250 232 482
合计 499 501 1000
统计结果表明: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组平均年龄20.0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0.12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有较好的齐同对比性。
2.2 七情背景量表结果
2.2.1 七情背景构成比较
图表3七情背景构成表 例(%)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病例组 366(70.7) 51
(9.8) 35
(6.8) 14
(2.7) 24
(4.6) 28
(5.4) 0
(0)
对照组 333
(69.1) 23
(4.8) 34
(7.1) 25
(5.2) 18
(3.7) 24
(5.0) 25
(5.2)
χ2 1.558 10.595 .014 3.103 .857 .308
p 0.212 .001 .904 .078 .355 .579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两组七情背景构成比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1),病例组比对照组多怒的情绪倾向,两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余情志因素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七情背景构成见图表4,构成比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95.954,P<0.01),百分比依次为:喜>怒>忧>恐>悲>思>惊。
图表4 病例组七情背景构成直条图(例)
2.2.2 七情背景正性因素和负性因素比较
图表5 七情背景正性因素和负性因素比较表(例)
正性因素 负性因素 χ2 p
病例组 366 152 .292 .589
对照组 333 149
将“喜”做为正性因素,“怒”、“忧”、“思”、“悲”、“恐”和“惊”做为负性因素。统计表明:两组正性因素和负性因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病例组不同性别七情背景构成情况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χ2 p
男 171 27 16 9 14 12 3.622 .605
女 195 24 19 5 10 16
图表6 病例组不同性别七情背景构成表(例)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病例组不同性别七情背景构成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的七情背景问卷,是中医心理学创始人王米渠教授以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因七情,印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经典思想为主导,结合当今生活事件、情绪心理、亚健康状态、生活质量等量表编写而成。七情背景问卷表的主要测试目的是了解个人或某一群体情绪的基本倾向性。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中强调“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若将护得宜,怡然安泰。役冒非理,百疴生焉。”七情过度,喜怒不节,会广泛地引起人体内因性的病变,也可以导致皮肤病及癌症的发生机会增多[4]。本次调查结果即印证了陈无择的理论,表明七情与痤疮发病有关,现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患寻常性痤疮的大学生与健康的大学生在情志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存在易怒的情志特征,说明情志倾向性是影响痤疮发病的原因,患者初期可因心烦急躁,情志不调,久郁而化火发为痤疮。现代医学[7]认为皮肤与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中同源,都是雄激素的重要靶器官,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分布最高,并且对于循环血液中的雄激素有特殊的亲和力。由于遗传的个体差异,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的分布及数量是不同的.受体对雄激素的亲和力也是不同的,由于神经系统的个体差异,个人的情志倾向性也会不一样,人们对于应激生活事件的情绪反应程度也是不同的。当人们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时,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激素轴的活动增强,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游离脂肪酸增多,使皮脂腺腺体肥大,分泌功能增强而引发痤疮。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痤疮患者情绪倾向构成无性别、正负性情绪倾向上的差异,说明大学生痤疮患者的情绪倾向性不受性别的影响,同患痤疮的大学生无论男女,他们在情绪倾向构成上是一样的。同时,调查也说明了无论正性情绪倾向还是负性情绪倾向在痤疮发病的影响上差别不大。大学生痤疮患者七情背景构成是有差异的,按比例大小排名依次为:喜>怒>忧>恐>悲>思>惊。可以发现具有高涨亢奋特征的情绪倾向如喜、怒在患者中比例较大,激动度和紧张度低的情绪倾向如忧、悲、思所占比例较小,当人们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游离脂肪酸增多,使皮脂腺腺体肥大,分泌功能增强而引发痤疮[9]。恐、惊虽然属激动度和紧张度高的情绪倾向,但该类情绪倾向在人群中分布毕竟较少,痤疮患者中此两类情绪倾向分布与常人无异。
研究表明大学生寻常性痤疮发病与七情的倾向性有关。大学生痤疮患者应力求保持平静的心理,减少高涨亢奋情绪影响,做到《大戴礼记•礼三本》所说“和喜怒,戒嗔恚”及《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所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大笑。”“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对预防痤疮的发生定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高超,李凯,李强,2052名大学生痤疮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41(3):192-193
[2] 顾海云,徐雪梅,健康教育对痤疮病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7):45-4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三辑)北京:1997,89
[4] 王米渠,严石林,陈聪等,新加坡成都乐山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4
[5] 陈聪,刘明,王米渠,等.孕妇七情背景及七情背景生活事件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277—279
[6] 刘吉凤,中医临床研究.青春期寻常痤疮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2010,10(2):58-60
[7] 孙月吉,心理因素与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2):110-103
[8] 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
[9] 常红芹,郭盛华,曹妍,痤疮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4):369-370
作者简介:刘吉凤(1974.9- )女(土家族) 湖南凤凰 医学硕士,副教授,美容主诊医生,高级美容技师,研究方向:中医美容临床及教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编号: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