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浙江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来源 :气象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0-2019年浙江省暖季(5-9月)1426个国家站和区域站小时雨量数据和NCEP 1° X 1°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暖季短时强降水、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暖季短时强降水频次呈增多趋势,降水强度变化平稳;8月(上旬)降水频次最多,9月(中旬)强度最强;16:00-19:00降水频次最多,16:00、20:00强度最强;降水频次、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易产生在沿海地区的山脉分布处.②近10年暖季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年际变化大,但变化趋势平稳;8月(下旬)降水频次最多,9月(中旬、下旬)降水强度最强;16:00降水频次最多,12:00降水强度最强;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空间分布也与地形相关,沿海多于内陆.③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可分为冷切型、暖切型、热带气旋型、高空槽型、副高控制型5类.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2019年广西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简称低温过程).结果表明:广西低温过程分为稳定阻塞、减弱阻塞、两槽一脊及多波动型,稳定阻塞型持续8~15 d,其余类型小于等于6 d.稳定阻塞型中高纬补充的冷空气及低纬输送的水汽是广西低温过程持续的重要因素,700 hPa西南气流提供水汽和热量,有利于融化层及冻雨形成,低层宽广的温度锋区及大的平均锋生函数利于低温过程持续.稳定阻塞型具有云顶温度-10~0℃、低层冷垫≤-7℃、中层融化层≥8℃的冻雨温度层结,两槽一脊型则为云顶温
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主要使用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MPLS-VPN)技术与相对应的分支机构建立专线网络连接.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对媒体业务流、数据分析和存储等需求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进一步管理其内部网络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为了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网络,大多数企业都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是大多数企业网络的首选.本文分析了SD-WAN在企业组网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采用北京市国家大气探测试验基地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微波辐射计观测结果,通过位温气块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统计其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特征,并与相应的探空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日间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与日照时长对应关系很好.除热力作用外,边界层高度受地面风速的影响较大,近地面的较强大风对大气边界层高度起到了抬升作用,导致1-4月的夜间边界层高度明显高于其他月.2月、3月、4月、9月和10月的日间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最大边界层高度均超过了 3 km.月均最高大气边界层高度为1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全球地面气象观测站及非气象观测站逐时气温数据,应用分月阈值、区块阈值、纬带阈值及空间一致性综合检测方法,构建了 2016-2020年全球逐时地面气温数据集,并设计了可实时更新的质量检测流程,为全球预报服务和科研业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近5年数据的检测结果表明,全球总的可疑错误数据率为0.85%,亚洲的可疑错误数据较多,占亚洲数据样本的1.67%,占全球可疑错误数据的72%左右,并以夏秋两季检出数据较多.79%左右的可疑数据是通过区块阈值与空间一致性方法检测出的非气象观测站点数据,站点极
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从1G到5G的转变.在每一代通信技术的革新中,信息量处理都是成倍增长,而天线是解决信息处理问题以实现跨越式转变不可或缺的组件.为研究5G移动通信天线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思路,本文从历代移动通信天线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5G移动通信天线技术要求,提出了面向5G的天线系统架构选择与设计,希望对5G的不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随着现代社会与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各个电力行业已经逐步进入了新的产业发展升级阶段,特别是电力行业,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市场经济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升级与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线路作为我国电网建设以及电力运输的重要设备,其性能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电力运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各供电企业应该明确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应用要点与功能,并且要重视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构建工作以及线路运行安全监管工作,强化PON技术的应用,完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本文将从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概述、PON技术应用要点与应
随着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的飞速发展,卫星观测通道数量不断增加、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原始数据码速率已经由每秒几十兆比特上升为几百兆比特,不久将达到千兆以上.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遥感数据,从某种角度而言,卫星的价值等价于遥感数据的质量和大小.原始数据通过无线电载波传输至地面站,从载波中准确无误地解调出原始数据,是风云卫星观测系统最关键的环节,星地接口的核心,也是数据处理和服务的基础.为了提升解调性能,本文开展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设计数字解调的整体结构,分析载波恢复、交叉极化抵消、时钟恢复、均衡等关键模
针对长时间序列、多站点和多气象要素的大数据量查询需求,现有的CIMISS(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存在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本研究使用广西气象站点建站至今的历史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数据资料和现有Hadoop集群物理资源,重新设计数据ETL流程,构建Parquet格式数据集并完成HDFS转换存储;嵌入Spark的Broadcast广播变量,优化Spark集群执行参数,提高了集群的处理并行度和SparkSql的关联
利用陕西省气象监测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ERA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12月10日凌晨西安东部一次夜间温度异常跃增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夜间增温过程发展迅速、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②500 hPa内蒙东部冷槽底后部干燥的西北气流和850 hPa干暖气团有利于产生大气下沉绝热增温.西安地区近地面存在逆温,阻碍大气热量的垂直交换.升温前西安东部2 m气温较周边地区显著偏暖,且维持时间长,为该地区夜间升温创造了有利条件.③西安东部低空长时间维持较强的暖平流,地面不断有弱冷空气侵入,加
短信因其传播方式的主动性、用户群体的广覆盖等特点,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气象部门所建短信平台在发布时效、覆盖面、定位发布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预警信息快速、精准发布的要求.本文结合中国移动大数据平台,提出了基于蜂窝通信原理的突发事件预警短信靶向发布技术方案,并以该方案在宁夏地区的实现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布局、数据对接、目标用户筛选、靶向发布策略等关键技术.该方案可有效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