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代普通教育教学中,存在学生个性差异较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提倡通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结合实例,运用技巧,以达到体育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生个性 个性发展
根据我国现状来看,素质教育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个性思维则是指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需要而产生学习思维的渴望,通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潜在价值观,还体现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人需要也有着不同。学习动机、活跃性也有很大差异。同时,人的性格、气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个性存在独立性,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差异,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学生的目标理想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影响,学生在选择目标时,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能自主地选择努力方向,这就是个体的能动性,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在人与客体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性,而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参照对象,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待一些特殊的学生,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及时通过体育教学做好正确的培养方法。
一般来说当代学生心理个性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弱
学生的天真,使他们难以承受现实的压力,缺乏心理准备,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失望心理等。
(2)自私、虚荣心强
一些学生缺乏包容意识,只能听赞扬,容易斤斤计较,报复心理强。
(3)自卑心理
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经常沮丧。
(4)缺少意志力
这是当代学生普遍的心理,众星捧月似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娇生惯养,受不了一点挫折。
这就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及时的发现,并帮助学生进行改善,才不会使他们的个性走向极端。
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它是一种把讲台搬到了操场,在和谐愉快的氛围里,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这种环境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能活跃人的思维,经常体育运动,可使人思维清晰,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的压力。
(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
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常常是生活、学习压力大,容易暴躁,对生活缺少热情,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交流。体育运动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运用团队力量,使他们增强集体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他们只需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交流情感,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对生活的热情,并会获得较高的自信感。
(三) 能改善人的心理情感
心理情感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重要的的因素。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消极情感,而体育运动则可以消除不愉快的情绪和排解压力,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四)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人的品格的特征,培养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等优秀品质,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五)有助于提高学生抗挫败的能力
当下,我国学生普遍压力都很大。一旦他们所追求的不近人意,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效果,他们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在这一群体中他们会在体育锻炼中产生很强的求胜心理,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对应措施,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排泄功能,使受挫学生的压力进行有效排解。不要把体育运动看成可有可无的一种行为,而是要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以下我们就来谈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公平的活动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注意与学生交朋友。课堂上教师要正确组织课堂活动,用公平的态度关心每一位学生,设法满足每一个学生正当的需求。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
(二)促进学生的积极个性的发展
体育学科中能体现出每位学生的的个性活动,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充分的保证。例如: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
(三)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不良个性行为
体育课堂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进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进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行为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赏识性教育,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匡伯辉 孙有平 师专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生个性 个性发展
根据我国现状来看,素质教育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个性思维则是指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需要而产生学习思维的渴望,通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潜在价值观,还体现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人需要也有着不同。学习动机、活跃性也有很大差异。同时,人的性格、气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个性存在独立性,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差异,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学生的目标理想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影响,学生在选择目标时,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能自主地选择努力方向,这就是个体的能动性,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在人与客体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性,而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参照对象,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待一些特殊的学生,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及时通过体育教学做好正确的培养方法。
一般来说当代学生心理个性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弱
学生的天真,使他们难以承受现实的压力,缺乏心理准备,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失望心理等。
(2)自私、虚荣心强
一些学生缺乏包容意识,只能听赞扬,容易斤斤计较,报复心理强。
(3)自卑心理
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经常沮丧。
(4)缺少意志力
这是当代学生普遍的心理,众星捧月似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娇生惯养,受不了一点挫折。
这就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及时的发现,并帮助学生进行改善,才不会使他们的个性走向极端。
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它是一种把讲台搬到了操场,在和谐愉快的氛围里,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这种环境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能活跃人的思维,经常体育运动,可使人思维清晰,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的压力。
(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
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常常是生活、学习压力大,容易暴躁,对生活缺少热情,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交流。体育运动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运用团队力量,使他们增强集体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他们只需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交流情感,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对生活的热情,并会获得较高的自信感。
(三) 能改善人的心理情感
心理情感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重要的的因素。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消极情感,而体育运动则可以消除不愉快的情绪和排解压力,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四)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人的品格的特征,培养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等优秀品质,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五)有助于提高学生抗挫败的能力
当下,我国学生普遍压力都很大。一旦他们所追求的不近人意,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效果,他们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在这一群体中他们会在体育锻炼中产生很强的求胜心理,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对应措施,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排泄功能,使受挫学生的压力进行有效排解。不要把体育运动看成可有可无的一种行为,而是要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以下我们就来谈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公平的活动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注意与学生交朋友。课堂上教师要正确组织课堂活动,用公平的态度关心每一位学生,设法满足每一个学生正当的需求。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
(二)促进学生的积极个性的发展
体育学科中能体现出每位学生的的个性活动,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充分的保证。例如: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
(三)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不良个性行为
体育课堂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进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进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行为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赏识性教育,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匡伯辉 孙有平 师专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