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代爱乐者将上个世纪90年代视为难忘,那是一个音乐生活丰富而趣味盎然的年代,不仅可以不出国门便亲眼目睹音乐大师的风采,而且还个个迷上价格昂贵但品相高雅的进口原版唱片。90年代中期的一天,一些爱乐者相聚一堂,开始策划出版有关音乐与唱片的期刊。这是有别于专业音乐学术刊物的一种新型的音乐杂志,它与品味生活有关,类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颇受读者群体普遍欢迎的《读书》。
《爱乐》最初以不定期“丛刊”的形式1994年底在三联书店出版,董秀玉任总编辑,朱伟任执行主编,主要参与创办者包括李南、曹利群、王毅、周游、耿捷、何非、唐思东等。“创刊号”封面人物选中指挥家卡拉扬,在当时的爱乐者中造成很大的卖点,据说第一次印刷很快售罄,还紧急加印了一次。15年后的今天,这本“创刊号”已经混上了“古董”的身份,网上的二手价格可能已经上涨几十倍,而新的《爱乐》杂志则越来越少人问津,令人唏嘘。
《爱乐》杂志在那个年代几乎是爱乐者手中唯一的指导性读物,所谓指导性在于它为购买和聆听者提供了新鲜资讯和接受经验的共享。爱乐者与“不可言说”的音乐之间突然多了道媒介,这种与音乐有关的言说决不同于一般“隔靴搔痒”的“心情文字”,它能够深入音乐本质,洞见音乐真谛,学者或作家对知识的占有量有助于他们对音乐进行灵性的把握。
作为时尚休闲类期刊,《爱乐》也有扩张的“野心”,创刊仅一年便奇迹般地获得了双月期刊号,2001年更是改为国际16开本月刊,并将视角投注于当下国内外音乐事件和音乐趋势,并开辟诸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栏目。从2002年开始,《爱乐》每期附赠一张CD,实现了与国际同类音乐杂志在形式上的接轨。2004年,《爱乐》再次改版,以全彩印铜版纸的形态进一步逼近时尚类杂志,因为成本过高,发行及广告业务继续萎缩,自2007年开始不得不回复到双月刊,并缩小了开本,以胶版纸单色印刷。同时,《爱乐》的内容定位发生重大变化,每期以一位作曲家的某种创作体裁为主,重点对作曲家生平及作品而不是唱片版本进行阐释,通过书籍的形态行普及入门之道。
当众人耳熟能详的作曲家在两年的时间里一一亮相之后,相对生僻的人物势必即将登场,如此办刊方针如果继续下去,我们便有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提高”的目的。在曲目日益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位爱乐者都应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逐步接近自己所未知的领域,深化对音乐世界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爱乐》所走的,何尝不是一条独特而现实的坦途。■
《爱乐》最初以不定期“丛刊”的形式1994年底在三联书店出版,董秀玉任总编辑,朱伟任执行主编,主要参与创办者包括李南、曹利群、王毅、周游、耿捷、何非、唐思东等。“创刊号”封面人物选中指挥家卡拉扬,在当时的爱乐者中造成很大的卖点,据说第一次印刷很快售罄,还紧急加印了一次。15年后的今天,这本“创刊号”已经混上了“古董”的身份,网上的二手价格可能已经上涨几十倍,而新的《爱乐》杂志则越来越少人问津,令人唏嘘。
《爱乐》杂志在那个年代几乎是爱乐者手中唯一的指导性读物,所谓指导性在于它为购买和聆听者提供了新鲜资讯和接受经验的共享。爱乐者与“不可言说”的音乐之间突然多了道媒介,这种与音乐有关的言说决不同于一般“隔靴搔痒”的“心情文字”,它能够深入音乐本质,洞见音乐真谛,学者或作家对知识的占有量有助于他们对音乐进行灵性的把握。
作为时尚休闲类期刊,《爱乐》也有扩张的“野心”,创刊仅一年便奇迹般地获得了双月期刊号,2001年更是改为国际16开本月刊,并将视角投注于当下国内外音乐事件和音乐趋势,并开辟诸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栏目。从2002年开始,《爱乐》每期附赠一张CD,实现了与国际同类音乐杂志在形式上的接轨。2004年,《爱乐》再次改版,以全彩印铜版纸的形态进一步逼近时尚类杂志,因为成本过高,发行及广告业务继续萎缩,自2007年开始不得不回复到双月刊,并缩小了开本,以胶版纸单色印刷。同时,《爱乐》的内容定位发生重大变化,每期以一位作曲家的某种创作体裁为主,重点对作曲家生平及作品而不是唱片版本进行阐释,通过书籍的形态行普及入门之道。
当众人耳熟能详的作曲家在两年的时间里一一亮相之后,相对生僻的人物势必即将登场,如此办刊方针如果继续下去,我们便有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提高”的目的。在曲目日益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位爱乐者都应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逐步接近自己所未知的领域,深化对音乐世界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爱乐》所走的,何尝不是一条独特而现实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