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打造高效课堂:一、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重要手段是重视集体备课,集思广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三、重要的途径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四、有效方法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五、有力保证是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总之,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那么,物理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打造出了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培养;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个体差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这句名言明确地告诫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利用演示实验的“新、奇、险”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形象、生动、容易做成,而且具有“新、奇、险”等特点,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极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演示实验,以“趣”引“思”,并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解《惯性》时,我将一杯装水的水杯压在一张纸条上,当迅速地抽出纸条时,学生满以为杯子会掉在地上,却看到了水杯仍在桌上,学生感到新鲜、奇异又惊险。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要打造高效课堂,重要手段是重视集体备课,集思广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
博取众长,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备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 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要使学生重视物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想要打造高效课堂,重要的途径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良好问题情景,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的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要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方法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轻易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在进行液化的教学时,我前一天布置学生:在自家冰箱里冷藏一瓶啤酒或冷冻一瓶矿泉水,第二天拿出来放到桌子上,过一会儿观察瓶子的外表面会不会出现特别奇怪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还能边玩边学轻松地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身边一些容易得到的材料制作他们能够使用的“学具”,并让学生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堂上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演示。如教学《大气压强》时,学生用矿泉水瓶展示了一个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通过亲自制作“学具”并参与教学演示,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五、要打造高效课堂,有力保证是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总之,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那么,物理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打造出了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培养;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个体差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这句名言明确地告诫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利用演示实验的“新、奇、险”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形象、生动、容易做成,而且具有“新、奇、险”等特点,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极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演示实验,以“趣”引“思”,并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解《惯性》时,我将一杯装水的水杯压在一张纸条上,当迅速地抽出纸条时,学生满以为杯子会掉在地上,却看到了水杯仍在桌上,学生感到新鲜、奇异又惊险。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要打造高效课堂,重要手段是重视集体备课,集思广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
博取众长,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备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 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要使学生重视物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想要打造高效课堂,重要的途径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良好问题情景,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的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要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方法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轻易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在进行液化的教学时,我前一天布置学生:在自家冰箱里冷藏一瓶啤酒或冷冻一瓶矿泉水,第二天拿出来放到桌子上,过一会儿观察瓶子的外表面会不会出现特别奇怪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还能边玩边学轻松地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身边一些容易得到的材料制作他们能够使用的“学具”,并让学生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堂上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演示。如教学《大气压强》时,学生用矿泉水瓶展示了一个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通过亲自制作“学具”并参与教学演示,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五、要打造高效课堂,有力保证是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总之,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那么,物理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打造出了高效的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