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项总干渠长1277千米、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的工程,历时11年终于完成。一江清水从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出发,途经河南、河北,一路北上,到达天津、北京。
7月,《民生周刊》记者到达十堰丹江口,调查水源区水质保护情况,推出一系列报道。当时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存在污水直排、超标排放现象,十堰境内的5条河流治理难度不小,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神定河。
时隔4个月,在中线工程通水之际,《民生周刊》记者对此进行了回访。
五河通水前目标达成
“五河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这个目标已经达成。示范段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李文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五河治理目标,几经易改,虽然难以量化,但可以保障在通水前完成。
十堰市自2012年开始治理这5条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庫的河流,因历史渊源,五河治理难度极大。十堰先后制定了河长制、一河一策以及截污、控污、治污、减污、清污等措施。
目前五河治理仍在继续,十堰市已完成排污口整治590个,清污分流,污水入管,清水入河,提高了治污成效。通水前五河污染浓度下降了50%。
根据《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在2015年末实现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水质不低于III类。李文财坦诚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政府已经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来治理,这表明了我们保护水质的决心。”
困扰十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根据两年前《五河治理方案》的测算,治理费用需要17.4亿。
目前,加上国家投入的2亿管网建设资金和十堰市自筹的资金,五河治理已经投入了12.5亿。“并不是说还差4.9个亿,不是这么简单。这个资金是两年前的测算结果,随着项目的增加,治理难度的增加,资金缺口不止这么多。”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北辖区)划分方案》尚未出台。“这个已经策划很长时间。省里面在统一组织,还没有最终敲定。水源地保护区很复杂,不光是划定保护区,各项措施和治理行动都要跟上。”
为迎接通水,从8月开始,十堰市集中3个月开展“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的行动。涵盖五河治理、绿化实施、清水行动、大气污染治理等八大任务19项活动。通水时,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II类水以上,大坝水位达到160米,水量得到保障,确保成功通水和调水。
通过改建和对膜工艺技术改造,十堰市最大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从16万吨提高到18万吨,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十堰市城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主支管网建成1005公里,比7月份《民生周刊》记者调查时增加了294公里,已完成《规划》的67%。《规划》的283个建设项目开工率97%,已经完工通过验收的45%,重点控制单元的项目已经全部开工。丹江口库区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将于2015年末全部完工。
日前十堰市政府召开会议,部署了通水后的工作安排。首先加强生态建设,十堰市今年被列为生态建设示范先进区,市政府编制了《十堰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市)规划》。
其次加强水质保护,尤其是五河治理方面,加大治污能力,完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李文财说:“很多项目已经建成,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保证运行,达到效果。”通水后还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加强产业发展转型,今后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李文财表示:“根据十堰当地情况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等服务产业和新兴产业。虽然现在汽车是主导产业,但是我们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前环保标准定得不是太高,今后要提高环评标准。”
呼吁生态补偿
作为核心水源区,十堰市是国家划定的限制发展区,为此付出了巨额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代价。十堰市出台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10年间,共关停了329家企业,迁建125家,拒批了160个可能有污染的项目。由于丹江口大坝蓄水发电量减少,关停企业,每年经济损失达22个亿,其生态损失总计达145亿元。
去年十堰市获得国家生态补偿资金6.5亿,虽然生态补偿资金每年递增10%,但这样的补偿政策远远不够。
十堰市是秦巴山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这里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五县一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市。李文财说:“我们经济条件本来很落后,为了保护核心水源水质,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另外,移民搬迁的后续发展,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国家测算时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特殊的因素。”
为实现南水北调的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从之前的160米加高到176.6米,需搬迁人口34.5万人,涉及十堰人口18.3万人。
十堰市希望能建立水资源发展基金,“送水区应该给予补偿,可以从水资源费中提取。通过这个渠道支持水源区后续的发展。”李文财表示,通水后水质保护的压力很大,请求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考虑十堰五河治理以及治污能力建设,在保护水质的项目上给予资金方面的倾斜。
十堰市也在自谋出路,更加注重宣传。近期在央视投放的形象宣传片就是与南水北调有关:画面是一幅唯美的碧蓝水面,字幕和画外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 ——湖北十堰”。
“这是为了扩大知名度,利用核心水源区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李文财说。去年十堰市举办了“饮水思源”等旅游项目,鼓励受水区来参观,“看看我们这里环境怎么样,水质怎么样”。
同时,在《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十堰市正在发展丹江口大坝景观游览旅游项目。
受水区也对水源区给予帮助。北京已经确定每年给予十堰市2.5亿的资金支持,连续支持5年。北京的10个县区与十堰市的10个县区进行对接,建立联系,对口协作,项目合作,交流挂职,为水源区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7月,《民生周刊》记者到达十堰丹江口,调查水源区水质保护情况,推出一系列报道。当时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存在污水直排、超标排放现象,十堰境内的5条河流治理难度不小,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神定河。
时隔4个月,在中线工程通水之际,《民生周刊》记者对此进行了回访。
五河通水前目标达成
“五河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这个目标已经达成。示范段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李文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五河治理目标,几经易改,虽然难以量化,但可以保障在通水前完成。
十堰市自2012年开始治理这5条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庫的河流,因历史渊源,五河治理难度极大。十堰先后制定了河长制、一河一策以及截污、控污、治污、减污、清污等措施。
目前五河治理仍在继续,十堰市已完成排污口整治590个,清污分流,污水入管,清水入河,提高了治污成效。通水前五河污染浓度下降了50%。
根据《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在2015年末实现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水质不低于III类。李文财坦诚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政府已经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来治理,这表明了我们保护水质的决心。”
困扰十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根据两年前《五河治理方案》的测算,治理费用需要17.4亿。
目前,加上国家投入的2亿管网建设资金和十堰市自筹的资金,五河治理已经投入了12.5亿。“并不是说还差4.9个亿,不是这么简单。这个资金是两年前的测算结果,随着项目的增加,治理难度的增加,资金缺口不止这么多。”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北辖区)划分方案》尚未出台。“这个已经策划很长时间。省里面在统一组织,还没有最终敲定。水源地保护区很复杂,不光是划定保护区,各项措施和治理行动都要跟上。”
为迎接通水,从8月开始,十堰市集中3个月开展“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的行动。涵盖五河治理、绿化实施、清水行动、大气污染治理等八大任务19项活动。通水时,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II类水以上,大坝水位达到160米,水量得到保障,确保成功通水和调水。
通过改建和对膜工艺技术改造,十堰市最大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从16万吨提高到18万吨,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十堰市城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主支管网建成1005公里,比7月份《民生周刊》记者调查时增加了294公里,已完成《规划》的67%。《规划》的283个建设项目开工率97%,已经完工通过验收的45%,重点控制单元的项目已经全部开工。丹江口库区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将于2015年末全部完工。
日前十堰市政府召开会议,部署了通水后的工作安排。首先加强生态建设,十堰市今年被列为生态建设示范先进区,市政府编制了《十堰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市)规划》。
其次加强水质保护,尤其是五河治理方面,加大治污能力,完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李文财说:“很多项目已经建成,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保证运行,达到效果。”通水后还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加强产业发展转型,今后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李文财表示:“根据十堰当地情况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等服务产业和新兴产业。虽然现在汽车是主导产业,但是我们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前环保标准定得不是太高,今后要提高环评标准。”
呼吁生态补偿
作为核心水源区,十堰市是国家划定的限制发展区,为此付出了巨额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代价。十堰市出台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10年间,共关停了329家企业,迁建125家,拒批了160个可能有污染的项目。由于丹江口大坝蓄水发电量减少,关停企业,每年经济损失达22个亿,其生态损失总计达145亿元。
去年十堰市获得国家生态补偿资金6.5亿,虽然生态补偿资金每年递增10%,但这样的补偿政策远远不够。
十堰市是秦巴山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这里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五县一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市。李文财说:“我们经济条件本来很落后,为了保护核心水源水质,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另外,移民搬迁的后续发展,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国家测算时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特殊的因素。”
为实现南水北调的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从之前的160米加高到176.6米,需搬迁人口34.5万人,涉及十堰人口18.3万人。
十堰市希望能建立水资源发展基金,“送水区应该给予补偿,可以从水资源费中提取。通过这个渠道支持水源区后续的发展。”李文财表示,通水后水质保护的压力很大,请求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考虑十堰五河治理以及治污能力建设,在保护水质的项目上给予资金方面的倾斜。
十堰市也在自谋出路,更加注重宣传。近期在央视投放的形象宣传片就是与南水北调有关:画面是一幅唯美的碧蓝水面,字幕和画外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 ——湖北十堰”。
“这是为了扩大知名度,利用核心水源区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李文财说。去年十堰市举办了“饮水思源”等旅游项目,鼓励受水区来参观,“看看我们这里环境怎么样,水质怎么样”。
同时,在《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十堰市正在发展丹江口大坝景观游览旅游项目。
受水区也对水源区给予帮助。北京已经确定每年给予十堰市2.5亿的资金支持,连续支持5年。北京的10个县区与十堰市的10个县区进行对接,建立联系,对口协作,项目合作,交流挂职,为水源区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