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你应该认真阅读《斯通纳》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king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读书会推荐的第5本书,是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的小说《斯通纳》。这是一本“失败者的书”, 是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人们思考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小说的主人公斯通纳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经历毫无传奇可言,人生像化石一样乏味。然而,就是这样一本似乎应该被埋没在书海中的小说,在出版50年后却突然走红。它先是横扫欧洲大陆,登上畅销书榜,后又登陆中国,受到众人瞩目。好莱坞大明星汤姆·汉克斯跳出来为它背书,文学家麦克尤恩说,这本书让他发现了生活的真相。
  


  如果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那么,时间对《斯通纳》确实足够严苛,花了整整50年,才给出公正的评判。正如《纽约客》书评所说:“《斯通纳》出版50年后的畅销,是献给被亏欠艺术的一次迟来的正名。”
  与读者读书会一起,进入斯通纳失败而不失意的人生,一起探寻、思索。
  关注读者读书会,开启美好阅读生活
  15年前的一次聚会上,一个朋友把我扯到一边,硬塞给我一本《斯通纳》。那个年纪的我正醉心于各路“垮掉”的作家,自然认为《斯通纳》(stoner,有“瘾君子”之义)是个讲灵魂堕落的故事。
  作为一个不够聪明的读者,如何说明自己喜欢哪一类型的书呢?我决定直接呈上这段描写婚外情的简短内容:“当斯通纳还非常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挺幸运的话,可能会找到路径的入口。成熟后,他又认为爱情是一种虚幻宗教的天堂,人们应该怀着有趣的怀疑态度凝视它,带着一种温柔、熟悉的轻蔑,一种难为情的怀旧感。如今,到了中年,他开始认为,爱情既不是一种优美状态,也非虚幻。他把爱情视为不断转化的人类行为,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
  我想这些文字足够了。
  1965年出版之后,《斯通纳》俗常的生活情节和克制的写作风格令这本书的销售难有起色。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是它在名人雅士中累积了一批忠实拥趸,成为“小众阅读”的选择。相比当年第一版在美国只卖了不到2000册,如今《斯通纳》已经横扫欧洲畅销书榜单,并引爆了关于美国文学正典的讨论。
  总体上讲,这个文学复活事例印证了奥威尔的那句话:“时间才是评价文学的唯一标准。”
  《斯通纳》告诉我们,最终衡量人类的,是直面隐秘的自我而非展现在公众面前的自我的能力。
  最近,我主持的读书小组读的正是《斯通纳》。有一次,一个上了年纪的绅士起身发言,他脸涨得通红,显然有一肚子火:“为什么非要我读个失败者的故事?他不愿意为国效命(斯通纳在战争爆发时没有志愿参军),他的婚姻简直是场噩梦,工作上只有受气的份儿。总的说来,他简直一事无成!”第二个人则站起来说,他觉得读这本书就是在读自己的生活,斯通纳可能就是他本人。
  我觉得这两个人说的都没错。在很多方面,斯通纳都是一个犹豫、暧昧的主角,保守、被動,甚至无法保护女儿免受妻子心血来潮时种种任性妄为所造成的伤害。他生活的主旋律不是进取与成功,而是一种近似于我们普通人生活的样子——一种杂糅了欲望、压抑与妥协的混乱状态。《斯通纳》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唯一的英雄主义,只在于人甘愿投入生活的精神品质。
  今天读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英雄主义的认知到底有多浅薄。美国人崇拜的,向来是伟大的运动员、巨富商贾、电影明星——他们炫目的成就在我们眼中直接关联着人生的价值与快乐。斯通纳是个什么角色呢?文学史上典型的庸众:一个内向的中世纪研究专家,一辈子与古代文献为伍。虽然还没退休,却是校园里的老古董。如果放在今天,比较合适的类比对象应该是化石。
  今天的世界和斯通纳之间的差异,不光是我们手握智能装备便无所不知,更是我们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新陈代谢能力快到惊人:我们追逐耸动视听,又容易自我满足;满足于行为,止步于思考。最重要的是,内心塞满希望世界记住自己的野心,卻丝毫没有探寻自我、了解自我的欲望。
  人类并非一向如此。据历史学家沃伦·萨斯曼的观察,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社会文化价值观从“品格文化”到“个性文化”的转变——前者注重个体私人行为的重要性,后者则强调社会角色就是扮演者的角色。
  如今,窄小荒僻的社区发展为繁华的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和社交中争得一席之地。日积月累的修养、品德不及第一印象重要,大肆推崇广告式文化的迫切感又增强了美国式舞台的存在感,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精美服装与道具。如果说古典式的理想生活是一种被检视的生活,那么现今的目标就是过一种被展示的生活。如果你想成为焦点,不必天生我材,也不必系出名门,你要做的仅仅是制造些动静——随便发点笑话、段子、脏话或者恶作剧到网上吧。否则,你的结局只能像斯通纳一样,成为人类历史中的一个注脚。
  但每个人最终的命运不是都要成为注脚吗?我们日思夜想的美梦最终不是都要让位于真实的生活吗?命运开始对斯通纳戏弄——婚姻变成一场噩梦,女儿陷入绝望,一个麻木不仁的宿敌毁了他的事业……斯通纳一次次被逼着面对自己的软弱,挑战自己身为一个儿子、父亲、丈夫和学者的底线,但他从未逃避。
  在斯通纳弥留之际,作者这样写道:“一种柔软感缠在他身上,一种倦怠感爬上他的四肢。一种他自己的身份感忽然猛地袭来,他感觉到这个东西的力量。他就是自己,他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人。”
  《斯通纳》之所以是一部杰作,是因为约翰·威廉斯笔下这个直面隐秘自我的故事没有变成一场悲剧,而是为我们的自我救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勇气。同时,这种救赎并非以宗教的形式实现,而是以文学为契机。
  (摘自凤凰网读书频道)
其他文献
“文革”期间,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文学教授,被造反派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关进了“牛棚”。他经常被揪去游街批斗,痛苦万分。一日,经历白天耻辱的游街批斗后,到了夜里,他躺在“牛棚”的草堆上,饥寒交迫,痛苦欲绝。他声嘶力竭地呼喊:“让我死吧,让我死吧……”这时,黑暗的“牛棚”里闪进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借着月光,教授看到那个中年人穿着破旧的灰白大褂,头光秃秃的,眼睛明亮,落魄中却显得很有精神。中年人扶着
期刊
已经是子夜时分,莫里斯从后视镜里看到一辆警车从后面向他追来,很快超过了他,挡在他的前面,警车速度逐渐慢了下来,示意他停车。两部车停下来后,警察下车来到莫里斯车旁,叫莫里斯下车。  莫里斯下车后,警察让他对着酒精检测仪吹气。庆幸的是莫里斯没有达到醉驾的处罚标准。不过,警察还是继续盘问:“先生,看来您不属于醉驾。但是,您能不能告诉我,这大半夜的,您要到哪里去?”  “當然可以告诉你,”莫里斯回答,“我
期刊
好莱坞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曾困惑于虚假照片折射出的道德困境,为此,他拍摄了电影《父辈的旗帜》。故事起因于一张震撼人心的战争照片:四名美军战士将一面弹痕累累的星条旗插上硫磺岛的一处高地。熟悉太平洋战争的读者都知道,美军与日寇曾在这座岛上血战,美军虽然获胜,但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就在美国人民牵挂前方将士安危之时,这张构图华美、彰显胜利且被认为反映战场真实场景的照片及时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对振奋
期刊
樊增祥的父亲樊燮曾是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的一名总兵。有一日去谒见抚台大人,抚台让他参见坐在旁边的师爷。樊总兵参见师爷时没有请安,师爷大怒道:“武官见我都要请安,你為什么不请安?”樊总兵振振有词:“我也是从二品的官,为什么要向你一个师爷请安?”师爷更怒,拿脚踹樊总兵,还高喊:“王八蛋,滚出去!”没过几天,圣旨下,将樊燮革职回籍。  “那师爷不过是一个举人,却觑得武官如粪土一般,我定要我儿子中个进士给他
期刊
WuMo是丹麥畫家Mikael Wulff和Anders Morgenthaler组成的一个网络漫画组合。他们的作品风靡网络,引发了一场全球超过10亿人“中枪倒地”的事件,至于为什么,请大家自行感受吧!
期刊
1996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我刚回家,妈妈就急急地告诉我,有一个家乡人打来电话,她却猜不出那人是谁。妈妈认为,能打电话到家里来的家乡人,她应该都认识,今天怎么会猜不出来?这会不会失礼?她因此着急了。  那时候,我突然变得很忙,生活无人照顾。妈妈每三天来我家一次,给我做好饭菜就回去照顾爸爸,不会等我。今天等着我回家,证明她一直为那个家乡人而不安。  我坐下来,问妈妈:“怎么知道对方是家乡人?”  “一
期刊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君子之交不能永远是水。“道义”能变水为酒,只要道义的精神久而不懈,始终如一。  “小人之交”以酒開始,但是双方都没有足够的酒精满足对方,喝到中途,只好掺水。酒精愈來愈少,清水愈来愈多。  君子之交(或称为成功的友谊)先水后酒,情味愈来愈浓;失败的友谊以酒始,以水终,情味愈来愈淡。  与人相处,先敬清水。酒,尤其是好酒,最后再拿出来。  (芊 芊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期刊
从很久以前开始,人们就常说,日本的大学最差劲的地方,就是和入学比起来,毕业要简单得多。因为只要在考试时稍微耍点手段就能拿到学分,所以即便是游手好闲的学生,也可以顺利毕业。    入学已整整三年,我居然仍對电气工学一无所知,就那样升到大四,现在想想真觉得挺不正常。一路下来畅通无阻,光这事已经挺厚脸皮了,况且我还企图靠这样的考试技巧直接混到毕业。更不知天高地厚的是,我甚至开始考虑如何混进一家企业。  
期刊
不少女性常说:“你说的话,男人本位之至。”很对,我是男人,所说的话,自然是男人本位。有时,设身处地为女性考虑,但面临一件事:女性的内心反应如何,我始终无法确知,所以至多只是凭常理去猜度,不能真正深入了解。  自然,在法理人情上,男人和女人在很多地方想法相同,感受相同,那是作為人的共同感受。然而,男女又有别,所以大多数时候男人的观点只能是男性本位的观点。  男人认为什么樣的女人好呢?其实,在大多数情
期刊
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的,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因此,我们现实的个人状况受到健康、性情、能力、收入、配偶、孩子、朋友、居住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幸福,其重要性百倍于别人对我们随心所欲的看法。  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从根本上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注重,以及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