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贯彻执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改革,实施因材施教,有效化解了班级授课制下规模化与个性化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由于其在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进行精准教学交互、实施精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区域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深入研究精准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教学理论框架。同时,以丽水市基础教育改革为例,实施区域精准教学改革实践的三项具体措施:构建“GUCS”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全域精准教学改革;实施“以用定建”推进模式,搭建精准教学改革信息化平台;建立过程导向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结合网络教研的精准教学模式。在改革实践中,区域精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精准教学; 协同创新; 教学改革; 网络教研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潘巧明(1970—),男,浙江松阳人。教授,主要从事智慧教育与精准教学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然成为驱动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发展由工业化迈入信息化[1]。在教育领域,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广泛而深入的介入,传统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社会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和意义,在目前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流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精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实现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共同的难题。近年来,由于诊断结果的精准性,大数据分析开始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到这些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潜在价值,并将目光聚焦到课堂教学改革,以技术为支撑,以课堂为突破口,围绕课堂的主要环节,开始探索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此同时,早年由于技术的缺失而淡出人们视野的精准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加入又重新焕发活力。新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围绕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进行精准教学交互、实施精准教学评价等课堂主要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实现教育教学规模化和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的政策保障
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2]。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3]。这两项文件的发布,都着重强调了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模式变革中起到的作用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新技术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都快速推出了相关执行文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教育厅于2018年12月制定并发布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4]。在该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浙江省各中小学校落实并开展基础教育精准教学行动,要求各中小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入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文件对精准教学行动中建设多样化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方式、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业诊断和评价、开展精准教学试点学校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部署。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连续发文,从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体系、健全教育信息化制度体系、建立信息化评价体系、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为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制度保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域精准教学改革才迎来了发展契机。
二、信息时代精准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奥格登·林斯利(Ogden Lindsley)最早提出了精准教学的概念,引入变速图表,用手工的方法记录、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并利用人工分析获得的数据辅助教师在课堂中作出教学决策。早期的精准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比较适用于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后期推广的过程中,由于人工记录分析的方式很难及时处理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数据,产生了共享性、易用性不足的问题,精准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5]。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断深化,有关“精准教学”的研究又成为教育研究者青睐的热点之一。同时,精准教学的内涵不断丰富,信息时代的特征也更加明显。
(一)精准教学的内涵
由精准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奥格登·林斯利发起精准教学到现在国内外学者热衷于对精准教学教育价值的挖掘,在此期间,精准教学经历了衰落和重新崛起的过程,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在精准教学过程中有无技术的加持。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精准教学中介入的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技术“精准”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在精准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信息技术已经不可或缺,因此,本研究中讨论的精准教学指的都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以下不再赘述。
目前,国内对精准教学研究较为深入的有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团队和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团队,他们对传统精准教学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将信息技术要素引入精准教学,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精准教学的新定义。祝智庭教授团队认为,精准教学的开展需要做到目标、问题和干预三个方面的精准[6]。教师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业数据,制定符合学习者个性化特征的精准目标,并在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施精准的干预。他们从课堂教学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决策等三个要素总结了精准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决策的方法[7],并指出精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支持每一位学习者对所有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8]。同时,杨现民教授团队研究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学校教学的新范式[9]。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精准教学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精准分析,进而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精准开发教学资源、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精准实施教学干预、精准进行教学评价,最终帮助教师精准作出教学决策的教学方法。
(二)精准教学的特征
精准教学强调详细、全面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通过精准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10]。精准教学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精”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体系将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分为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两个层次,初级认知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高级认知是指学习者可以对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教学目标的“精”要求学习者能够聚焦学习资源、掌握认知能力,通过对知识的记忆、反思、应用、评价和创造,全面深入地解决一些复杂问题[11]。“精”是一个由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认知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完成知识的习得、内化和迁移[12]。
2. 教学实践“准”
教学实践的“准”是精准教学理论框架的应用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促进学习者将已经内化的抽象概念、知识继续发展,学校和教师就必须提供“准”的应用环境,让学习者用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准”的教学实践可以在学科内、跨学科和真实情境下进行,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必须和学习者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习者进一步将知识关联内化,形成一个可以长期存储、快速提取的图式[13]。
3. 教学交互“互动”
相比传统教学,精准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教学交互的“互动性”更为密切,具体表现为精准的教学干预。精准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精准的教学决策或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数据决策,并根据“干预—反应”模型实施不同强度的询证干预,以此对存在学习风险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拨乱反正,达到教学交互的精准[7]。
4. 教学评价“精准”
与传统教学简单的分数评价(如成绩)和模糊的经验评价(如优、良、中、差)不同,精准教学理论框架下教学评价的“精准”体现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实时性评价[14]。精准教学评价依赖于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有了数据支撑,精准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分析和反馈学习者当下的学习行为表现,还可以对学习者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表现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或学习对策[15]。
三、精准教学实践指导框架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者开始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探索精准教学的理论框架。祝智庭和彭红超较早地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模式,并确定了精准教学的四个环节[6]。丁旭和盛群力通过对国际教育领导研究中心创始人兼董事长威拉德·达格特提出的精准教学框架理论进行释义,分析了精准教学框架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精准教学框架下有效教学的新视域[16]。本研究在继承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精准教学应更加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为绝对核心,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二是在精准教学各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的支持贯穿精准教学的始终,避免由于技术缺失又进入早期精准教学的发展颓势。由此,尝试梳理提出精准教学实践指导框架,如图1所示。
由上述理论框架可以看出,精准教学聚焦课堂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进行精准教学交互和实施精准教学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1. 制定精准教学目标
制定精准教学目标是精准教学实施的前提,教学目标“精”要求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为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掌握学习者已有知识基础,判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精准地确定教学目标。
2. 开展精准教学实践
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是精准教学的核心。教学实践要突出“准”。在精准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收集数据,教师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直观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资源、选择教学方式以及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17]。
3. 进行精准教学交互
在精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实时学习行为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干预是精准教学实施的关键,教师的精准干预是精准教学交互中“互动”的重要体现。频繁的教学交互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始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4. 实施精准教学评价
经过大量学习数据的汇集,教师可以获得精准的数据反馈,这些数据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以此进行精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精准”是精准教学持续进行的保障,精准教学可对采集到的学生学业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生成可视化的学习报告。学生通过解读精准的学习报告,明确自己的学习薄弱点,进行自我补足和完善,提高学习效率[18]。
精准教学理论框架陈述的是一个循环系统,是在技术的支持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不断开展课堂精准教学实践的过程。
四、丽水市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的实践
丽水市地处山区,主打生态经济,经济水平排在浙江省的后列,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与浙江省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水平低、教育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以丽水市高考升学水平为例,多年来一直在浙江省处于“跟跑”的状态,为了让子女“上好学”,丽水许多家长不惜“砸锅卖铁”把自己孩子送到发达地区上学。丽水市民渴望教育变革,期盼提升教学质量,希望能把“送出去”的孩子“接回来”。新一届丽水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有着教育优先的发展理念,提出“强市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的口号,制定了丽水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并全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计划。为此,丽水市教育局提出以信息化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计划,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入学校,为教学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支撑,实施以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教学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育质量,让丽水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变道超车的目标。截至目前,丽水市已经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精准教学改革实践,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创新区域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搭建区域信息化平台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措施,全域推进精准教学改革,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构建“GUCS”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全域精准教学改革
自2016年以来,丽水市政府已经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兼任教育“特邀督学”机制,以此保障丽水教育的优先发展。“特邀督学”机制要求市政府领导执行“三个三”行动计划。三个落实,即每位领导落实联系一个县,落实跟踪一所学校,落实每学期至少安排一天到所联系点开展督导工作;三个关注,即每位领导重点关注一个教育重大项目,指导一项教育重大发展工作,办好一个教育民生事项;三个行动,即每位领导每学期进课堂听一次课,开一次学校座谈会,作一个讲座或报告。“特邀督学”机制要求各县(市、区)比照市里的做法建立相应制度,每个县领导要联系一所学校、调研解决一项教育发展项目、每学期安排一天专题督学工作。在这个机制保障下,丽水市开展了协同推进全域精准教学改革的计划,探索将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系统化、课题化、成果化的实践。具体在丽水市教育局的直接推动下,协同组建了包括市(县)领导、高校教育理论与技术专家、信息技术公司技术支持人员和试点学校骨干成员等人员组成的指导团队,开展实践探索研究,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GUCS协同创新机制,如图2所示。教育局行政部门(Government)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精准教学改革重大活动,以及考核、先进表彰和重点培训项目组织;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设备的采购和信息化平台构建;教育教学研究院具体负责日常业务的指导等;高校(University)的专家负责理论研究、理念引领、整体规划、技能培训等;信息技术公司(Company)的技术人员负责精准教学技术平台提供和技术支持等;基础教育学校(School)的教师具体落实精准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制定系列的激励机制,如出台《丽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课堂精准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让全部学校和全体教师参与了这项改革,利用年度考核评估学校推进情况,通过教师积分制等办法,让教师的利益与推广技术应用直接挂钩,培训、考核与表彰先进同步跟进,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改革实践成为每个学校和教师必须参与的常态工作。同时,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全员培训,把新技术应用培训纳入全市教师360学时培训计划中,作为全体教师“人人过关”的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TPACK知识结构框架理论,重点开展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培训,促进教师更新理念,提升精准教学能力。最后,通过“特邀督学”机制,保障全域推进精准教学改革的落实,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实施“以用定建”推进模式,搭建精准教学改革信息化平台
丽水市作为山区城市,渴望与时代同步发展,提出以精准教学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建立精准教学的支撑和服务体系,实施“以用定建” 的推进模式,主要体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在硬件建设方面,丽水市根据实际情况将学校传统的老三件“宽带网络、投影仪、计算机”全面升级为“校园无线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学习终端”新三样,以此为标杆,全面改善学校教学的信息化设施。在软件建设上,建立以“教育大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N个特色应用平台”为框架的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基于市域建设的教育大数据中心,结合丽水教育实际,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层面,以及区域、县域、学校、班级、个体五个层级入手,构建了市域教育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实施数据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同时,依托市域大数据中心开展深度应用的推广实践,具体开展学科知识体系汇聚定义、学习行为数据动态收集、学习过程结果自动评价、学生认知模型预测构建、个性化学习资源智能推送等,为区域精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的依据。丽水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实现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其中,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被列入省级试点。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根据精准教学内涵开展数据建模,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模型,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建立学习认知模型,以实现教学实践的“准”;建立学生行为模型,以实现教学交互的“互动”;建立学习过程结果评价模型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模型,以实现教学评价的“精准”。N个应用平台包括全市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教学应用信息化平台,主要有城乡同步课堂系统、网阅系统、智学网、七天网络、织布机、会课网等。通过找准需求,发挥技术优势,突破传统教学空间、时间和教学环境等众多限制,实践“以用定建”推进模式,总结出三种实用模式,即基于手机App、基于平板教学、基于网阅系统的精准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移动学习终端、智慧课堂平台、网络测评系统等软硬件平台开展应用实践。丽水的基础教育教学生态得到改善,师生的教与学热情得到提升。
(三)建立过程导向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结合网络教研的精准教学模式
丽水市根据精准教学理论框架,研究教学目标“精”、教学实践“准”、教学交互“互动”、教学评价“精准”,围绕“学前检测”“教学干预”“学后检测”“个体评析”四个环节,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测量、记录和决策等三大要素,厘清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测辅学”等基于数据决策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此为指导的各类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學、测评与作业等教学过程精准化,探索课程能力要求和学生能力模型关系描述的能力矩阵匹配实践。同时,丽水市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开展市域教育大数据深度应用改革实践,创新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建立了过程导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效性。具体体现在管理模式变革方面,依托市域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区域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数据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构建了过程导向绩效评价体系。所谓过程导向绩效评价,就是借鉴生态系统成长性特点,依托市域教育数据中心,每年进行常态跟踪和增值评价,从教育入口、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全过程评价教育系统增值程度。研制开发评价工具,研究教育基础大数据、精准教学过程性数据、学业水平测评数据以及调查问卷数据“四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如图3所示。 在教学模式变革方面,大力推广结合网络教研的精准教学改革,提出以课堂为切入点,以精准作业为突破口,把大数据、云计算引入课堂教学。明确指出关注课堂精准教学实践六个环节,即精准把握学情、精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精准确定教学方法、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精准使用学生的评估结果。在教研模式变革方面,推广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建了三级三类组织体系区域网络教研新模式(如图4所示)。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阶段,设置三类不同的网络教研模式。学前、小学阶段教研模式,组织片区、县(市、区)域、市域三个层面的网络教研。初中阶段教研模式,组织县(市、区)域、市域两个层面的网络教研。高中阶段教研模式,以市域统筹为主,跨县(市)域同类型学校联盟教研为辅,每次活动可以预先确定一所学校开展学科网络教研活动,也可以通过学校自愿申报并展示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向全市高中学校开放。
五、丽水市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的成效
丽水市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区域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实现了网络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结合网络教研的精准教学改革初具规模,正朝着全国市域教育大数据深度应用示范区前进。精准教学改革正改变着丽水市的基础教育,它不仅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推动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变革,同时,让丽水市的教育质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得到改善。近年来,小学、初中学科合格率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高中普通类一、二、三段上线率首次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全省“并跑”的转变。丽水市的精准教学改革形成了一批示范学校和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全面提升了丽水市的基础教育质量。
学校层面,越来越多的丽水高中段学校接受了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变道超车的目标,如景宁中学形成了基于网阅系统的精准教学模式,让教学评价更“精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中段学校普遍开展了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如丽水市实验学校利用电子书包探索出“以测辅学”的课堂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精”,形成基于数据决策课堂精准教学的范例;缙云县东渡初中利用移动学习设备,探索出信息技术支持下“智通课堂”教学新范式,教学质量明显上升,成为精准教学改革的农村示范学校。小学段学校精准教学改革围绕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贯彻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如缙云县坑沿小学“手机+”的应用模式、青田县高湖小学自主“码书”学习方式、云和县城西小学“彩虹桥”城西互助共同体精准教学模式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显著。另外,丽水市各学校依托市域教育大数据中心,加强学校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数据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通过构建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传统评价方式的变革。
教师层面,丽水市的很多教师已经能够常态化利用移动终端软件,结合电子白板以及智慧教室开展精准教学。教师利用手机App和第三方智慧平台开展教学,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线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实践更加地“准 ”。在教学模式变革方面,众多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和微课建设,如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吴老师在浙江“之江汇”教育广场个人空间,开设“围绕食用菌产业链条对学生进行食用菌全流程环节技能培养”的网络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层面,首先,充分利用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大面积的网络公开课、微课和命题比赛,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市、县(市、区)、校三级教学资源库,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形成了基于网络空间应用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设,实现了网络空间“人人通”的规模化应用,学生可以使用移动学习终端进行网上信息检索,利用视频聊天等功能向同伴、教师求助,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在个人空间,线上交互式学习大大提高了教与学交互的“互动性”。其次,随着丽水市将学校传统的老三件全面升级为新三样,一批智慧教室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人手一个移动终端和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介入,混合式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一个新亮点,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升了学习效果。同时,很多校园创设了泛在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外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利用零散的时间开展碎片化学习,灵活方便、效率高、时效性强,深受学习者的欢迎。有些学校更借助智能化软件平台,让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通过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精准诊断基础上的个性化学习模型,提升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不断创新学习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EB/OL]. (2018-04-18)[2019-01-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3-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4] 浙江省教育廳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EB/OL].[2019-03-10].http://jyt.zj.gov.cn/art/2018/12/17/art_1532985_27500568.html.
[5] 段沙,周怡.精准教学文献综述[J].英语教师,2017,17(24):64-70.
[6] 彭红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学习的精准教学活动生成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8):53-62.
[7] 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25.
[8] 彭红超,祝智庭.以测辅学:智慧教育境域中精准教学的核心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3):94-103.
[9] 杨现民,骆娇娇,刘雅馨,陈世超.数据驱动教学:大数据时代教学范式的新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13-20,26.
[10] 余胜泉,李晓庆.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7):5-12.
[11] 雷云鹤,祝智庭.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6(6):27-35.
[12] 付达杰,唐琳.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7):12-18.
[13] 聂胜欣,蔡裕方.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应用初探[J].英语教师,2017,17(24):74-80.
[14] 任红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生成路径与实现条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165-168.
[15] 王永雄,丁德瑞,宋燕,张孙杰.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09-114.
[16] 丁旭,盛群力.有效教学新视域——“精准教学框架”述要[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7):31-37.
[17] 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5-16.
[18] 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精准教学; 协同创新; 教学改革; 网络教研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潘巧明(1970—),男,浙江松阳人。教授,主要从事智慧教育与精准教学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然成为驱动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发展由工业化迈入信息化[1]。在教育领域,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广泛而深入的介入,传统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社会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和意义,在目前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流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精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实现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共同的难题。近年来,由于诊断结果的精准性,大数据分析开始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到这些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潜在价值,并将目光聚焦到课堂教学改革,以技术为支撑,以课堂为突破口,围绕课堂的主要环节,开始探索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此同时,早年由于技术的缺失而淡出人们视野的精准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加入又重新焕发活力。新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围绕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进行精准教学交互、实施精准教学评价等课堂主要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实现教育教学规模化和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的政策保障
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2]。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3]。这两项文件的发布,都着重强调了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模式变革中起到的作用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新技术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都快速推出了相关执行文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教育厅于2018年12月制定并发布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4]。在该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浙江省各中小学校落实并开展基础教育精准教学行动,要求各中小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入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文件对精准教学行动中建设多样化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方式、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业诊断和评价、开展精准教学试点学校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部署。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连续发文,从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体系、健全教育信息化制度体系、建立信息化评价体系、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为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制度保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域精准教学改革才迎来了发展契机。
二、信息时代精准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奥格登·林斯利(Ogden Lindsley)最早提出了精准教学的概念,引入变速图表,用手工的方法记录、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并利用人工分析获得的数据辅助教师在课堂中作出教学决策。早期的精准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比较适用于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后期推广的过程中,由于人工记录分析的方式很难及时处理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数据,产生了共享性、易用性不足的问题,精准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5]。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断深化,有关“精准教学”的研究又成为教育研究者青睐的热点之一。同时,精准教学的内涵不断丰富,信息时代的特征也更加明显。
(一)精准教学的内涵
由精准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奥格登·林斯利发起精准教学到现在国内外学者热衷于对精准教学教育价值的挖掘,在此期间,精准教学经历了衰落和重新崛起的过程,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在精准教学过程中有无技术的加持。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精准教学中介入的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技术“精准”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在精准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信息技术已经不可或缺,因此,本研究中讨论的精准教学指的都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以下不再赘述。
目前,国内对精准教学研究较为深入的有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团队和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团队,他们对传统精准教学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将信息技术要素引入精准教学,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精准教学的新定义。祝智庭教授团队认为,精准教学的开展需要做到目标、问题和干预三个方面的精准[6]。教师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业数据,制定符合学习者个性化特征的精准目标,并在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施精准的干预。他们从课堂教学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决策等三个要素总结了精准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决策的方法[7],并指出精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支持每一位学习者对所有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8]。同时,杨现民教授团队研究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学校教学的新范式[9]。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精准教学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精准分析,进而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精准开发教学资源、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精准实施教学干预、精准进行教学评价,最终帮助教师精准作出教学决策的教学方法。
(二)精准教学的特征
精准教学强调详细、全面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通过精准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10]。精准教学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精”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体系将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分为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两个层次,初级认知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高级认知是指学习者可以对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教学目标的“精”要求学习者能够聚焦学习资源、掌握认知能力,通过对知识的记忆、反思、应用、评价和创造,全面深入地解决一些复杂问题[11]。“精”是一个由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认知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完成知识的习得、内化和迁移[12]。
2. 教学实践“准”
教学实践的“准”是精准教学理论框架的应用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促进学习者将已经内化的抽象概念、知识继续发展,学校和教师就必须提供“准”的应用环境,让学习者用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准”的教学实践可以在学科内、跨学科和真实情境下进行,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必须和学习者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习者进一步将知识关联内化,形成一个可以长期存储、快速提取的图式[13]。
3. 教学交互“互动”
相比传统教学,精准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教学交互的“互动性”更为密切,具体表现为精准的教学干预。精准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精准的教学决策或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数据决策,并根据“干预—反应”模型实施不同强度的询证干预,以此对存在学习风险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拨乱反正,达到教学交互的精准[7]。
4. 教学评价“精准”
与传统教学简单的分数评价(如成绩)和模糊的经验评价(如优、良、中、差)不同,精准教学理论框架下教学评价的“精准”体现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实时性评价[14]。精准教学评价依赖于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有了数据支撑,精准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分析和反馈学习者当下的学习行为表现,还可以对学习者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表现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或学习对策[15]。
三、精准教学实践指导框架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者开始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探索精准教学的理论框架。祝智庭和彭红超较早地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模式,并确定了精准教学的四个环节[6]。丁旭和盛群力通过对国际教育领导研究中心创始人兼董事长威拉德·达格特提出的精准教学框架理论进行释义,分析了精准教学框架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精准教学框架下有效教学的新视域[16]。本研究在继承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精准教学应更加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为绝对核心,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二是在精准教学各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的支持贯穿精准教学的始终,避免由于技术缺失又进入早期精准教学的发展颓势。由此,尝试梳理提出精准教学实践指导框架,如图1所示。
由上述理论框架可以看出,精准教学聚焦课堂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进行精准教学交互和实施精准教学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1. 制定精准教学目标
制定精准教学目标是精准教学实施的前提,教学目标“精”要求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为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掌握学习者已有知识基础,判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精准地确定教学目标。
2. 开展精准教学实践
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开展精准教学实践是精准教学的核心。教学实践要突出“准”。在精准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收集数据,教师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直观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资源、选择教学方式以及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17]。
3. 进行精准教学交互
在精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实时学习行为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干预是精准教学实施的关键,教师的精准干预是精准教学交互中“互动”的重要体现。频繁的教学交互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始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4. 实施精准教学评价
经过大量学习数据的汇集,教师可以获得精准的数据反馈,这些数据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以此进行精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精准”是精准教学持续进行的保障,精准教学可对采集到的学生学业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生成可视化的学习报告。学生通过解读精准的学习报告,明确自己的学习薄弱点,进行自我补足和完善,提高学习效率[18]。
精准教学理论框架陈述的是一个循环系统,是在技术的支持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不断开展课堂精准教学实践的过程。
四、丽水市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的实践
丽水市地处山区,主打生态经济,经济水平排在浙江省的后列,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与浙江省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水平低、教育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以丽水市高考升学水平为例,多年来一直在浙江省处于“跟跑”的状态,为了让子女“上好学”,丽水许多家长不惜“砸锅卖铁”把自己孩子送到发达地区上学。丽水市民渴望教育变革,期盼提升教学质量,希望能把“送出去”的孩子“接回来”。新一届丽水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有着教育优先的发展理念,提出“强市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的口号,制定了丽水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并全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计划。为此,丽水市教育局提出以信息化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计划,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入学校,为教学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支撑,实施以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教学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育质量,让丽水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变道超车的目标。截至目前,丽水市已经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精准教学改革实践,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创新区域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搭建区域信息化平台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措施,全域推进精准教学改革,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构建“GUCS”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全域精准教学改革
自2016年以来,丽水市政府已经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兼任教育“特邀督学”机制,以此保障丽水教育的优先发展。“特邀督学”机制要求市政府领导执行“三个三”行动计划。三个落实,即每位领导落实联系一个县,落实跟踪一所学校,落实每学期至少安排一天到所联系点开展督导工作;三个关注,即每位领导重点关注一个教育重大项目,指导一项教育重大发展工作,办好一个教育民生事项;三个行动,即每位领导每学期进课堂听一次课,开一次学校座谈会,作一个讲座或报告。“特邀督学”机制要求各县(市、区)比照市里的做法建立相应制度,每个县领导要联系一所学校、调研解决一项教育发展项目、每学期安排一天专题督学工作。在这个机制保障下,丽水市开展了协同推进全域精准教学改革的计划,探索将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系统化、课题化、成果化的实践。具体在丽水市教育局的直接推动下,协同组建了包括市(县)领导、高校教育理论与技术专家、信息技术公司技术支持人员和试点学校骨干成员等人员组成的指导团队,开展实践探索研究,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GUCS协同创新机制,如图2所示。教育局行政部门(Government)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精准教学改革重大活动,以及考核、先进表彰和重点培训项目组织;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设备的采购和信息化平台构建;教育教学研究院具体负责日常业务的指导等;高校(University)的专家负责理论研究、理念引领、整体规划、技能培训等;信息技术公司(Company)的技术人员负责精准教学技术平台提供和技术支持等;基础教育学校(School)的教师具体落实精准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制定系列的激励机制,如出台《丽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课堂精准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让全部学校和全体教师参与了这项改革,利用年度考核评估学校推进情况,通过教师积分制等办法,让教师的利益与推广技术应用直接挂钩,培训、考核与表彰先进同步跟进,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改革实践成为每个学校和教师必须参与的常态工作。同时,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全员培训,把新技术应用培训纳入全市教师360学时培训计划中,作为全体教师“人人过关”的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TPACK知识结构框架理论,重点开展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培训,促进教师更新理念,提升精准教学能力。最后,通过“特邀督学”机制,保障全域推进精准教学改革的落实,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
(二)实施“以用定建”推进模式,搭建精准教学改革信息化平台
丽水市作为山区城市,渴望与时代同步发展,提出以精准教学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建立精准教学的支撑和服务体系,实施“以用定建” 的推进模式,主要体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在硬件建设方面,丽水市根据实际情况将学校传统的老三件“宽带网络、投影仪、计算机”全面升级为“校园无线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学习终端”新三样,以此为标杆,全面改善学校教学的信息化设施。在软件建设上,建立以“教育大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N个特色应用平台”为框架的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基于市域建设的教育大数据中心,结合丽水教育实际,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层面,以及区域、县域、学校、班级、个体五个层级入手,构建了市域教育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实施数据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同时,依托市域大数据中心开展深度应用的推广实践,具体开展学科知识体系汇聚定义、学习行为数据动态收集、学习过程结果自动评价、学生认知模型预测构建、个性化学习资源智能推送等,为区域精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的依据。丽水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实现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其中,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被列入省级试点。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根据精准教学内涵开展数据建模,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模型,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建立学习认知模型,以实现教学实践的“准”;建立学生行为模型,以实现教学交互的“互动”;建立学习过程结果评价模型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模型,以实现教学评价的“精准”。N个应用平台包括全市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教学应用信息化平台,主要有城乡同步课堂系统、网阅系统、智学网、七天网络、织布机、会课网等。通过找准需求,发挥技术优势,突破传统教学空间、时间和教学环境等众多限制,实践“以用定建”推进模式,总结出三种实用模式,即基于手机App、基于平板教学、基于网阅系统的精准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移动学习终端、智慧课堂平台、网络测评系统等软硬件平台开展应用实践。丽水的基础教育教学生态得到改善,师生的教与学热情得到提升。
(三)建立过程导向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结合网络教研的精准教学模式
丽水市根据精准教学理论框架,研究教学目标“精”、教学实践“准”、教学交互“互动”、教学评价“精准”,围绕“学前检测”“教学干预”“学后检测”“个体评析”四个环节,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测量、记录和决策等三大要素,厘清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测辅学”等基于数据决策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此为指导的各类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學、测评与作业等教学过程精准化,探索课程能力要求和学生能力模型关系描述的能力矩阵匹配实践。同时,丽水市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开展市域教育大数据深度应用改革实践,创新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建立了过程导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效性。具体体现在管理模式变革方面,依托市域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区域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数据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构建了过程导向绩效评价体系。所谓过程导向绩效评价,就是借鉴生态系统成长性特点,依托市域教育数据中心,每年进行常态跟踪和增值评价,从教育入口、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全过程评价教育系统增值程度。研制开发评价工具,研究教育基础大数据、精准教学过程性数据、学业水平测评数据以及调查问卷数据“四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如图3所示。 在教学模式变革方面,大力推广结合网络教研的精准教学改革,提出以课堂为切入点,以精准作业为突破口,把大数据、云计算引入课堂教学。明确指出关注课堂精准教学实践六个环节,即精准把握学情、精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精准确定教学方法、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精准使用学生的评估结果。在教研模式变革方面,推广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建了三级三类组织体系区域网络教研新模式(如图4所示)。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阶段,设置三类不同的网络教研模式。学前、小学阶段教研模式,组织片区、县(市、区)域、市域三个层面的网络教研。初中阶段教研模式,组织县(市、区)域、市域两个层面的网络教研。高中阶段教研模式,以市域统筹为主,跨县(市)域同类型学校联盟教研为辅,每次活动可以预先确定一所学校开展学科网络教研活动,也可以通过学校自愿申报并展示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向全市高中学校开放。
五、丽水市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的成效
丽水市区域精准教学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区域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实现了网络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结合网络教研的精准教学改革初具规模,正朝着全国市域教育大数据深度应用示范区前进。精准教学改革正改变着丽水市的基础教育,它不仅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推动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变革,同时,让丽水市的教育质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得到改善。近年来,小学、初中学科合格率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高中普通类一、二、三段上线率首次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全省“并跑”的转变。丽水市的精准教学改革形成了一批示范学校和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全面提升了丽水市的基础教育质量。
学校层面,越来越多的丽水高中段学校接受了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变道超车的目标,如景宁中学形成了基于网阅系统的精准教学模式,让教学评价更“精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中段学校普遍开展了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如丽水市实验学校利用电子书包探索出“以测辅学”的课堂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精”,形成基于数据决策课堂精准教学的范例;缙云县东渡初中利用移动学习设备,探索出信息技术支持下“智通课堂”教学新范式,教学质量明显上升,成为精准教学改革的农村示范学校。小学段学校精准教学改革围绕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贯彻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如缙云县坑沿小学“手机+”的应用模式、青田县高湖小学自主“码书”学习方式、云和县城西小学“彩虹桥”城西互助共同体精准教学模式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显著。另外,丽水市各学校依托市域教育大数据中心,加强学校精准教学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数据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通过构建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传统评价方式的变革。
教师层面,丽水市的很多教师已经能够常态化利用移动终端软件,结合电子白板以及智慧教室开展精准教学。教师利用手机App和第三方智慧平台开展教学,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线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实践更加地“准 ”。在教学模式变革方面,众多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和微课建设,如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吴老师在浙江“之江汇”教育广场个人空间,开设“围绕食用菌产业链条对学生进行食用菌全流程环节技能培养”的网络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层面,首先,充分利用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大面积的网络公开课、微课和命题比赛,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市、县(市、区)、校三级教学资源库,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形成了基于网络空间应用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设,实现了网络空间“人人通”的规模化应用,学生可以使用移动学习终端进行网上信息检索,利用视频聊天等功能向同伴、教师求助,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在个人空间,线上交互式学习大大提高了教与学交互的“互动性”。其次,随着丽水市将学校传统的老三件全面升级为新三样,一批智慧教室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人手一个移动终端和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介入,混合式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一个新亮点,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升了学习效果。同时,很多校园创设了泛在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外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利用零散的时间开展碎片化学习,灵活方便、效率高、时效性强,深受学习者的欢迎。有些学校更借助智能化软件平台,让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通过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精准诊断基础上的个性化学习模型,提升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不断创新学习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EB/OL]. (2018-04-18)[2019-01-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3-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4] 浙江省教育廳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EB/OL].[2019-03-10].http://jyt.zj.gov.cn/art/2018/12/17/art_1532985_27500568.html.
[5] 段沙,周怡.精准教学文献综述[J].英语教师,2017,17(24):64-70.
[6] 彭红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学习的精准教学活动生成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8):53-62.
[7] 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25.
[8] 彭红超,祝智庭.以测辅学:智慧教育境域中精准教学的核心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3):94-103.
[9] 杨现民,骆娇娇,刘雅馨,陈世超.数据驱动教学:大数据时代教学范式的新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13-20,26.
[10] 余胜泉,李晓庆.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7):5-12.
[11] 雷云鹤,祝智庭.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6(6):27-35.
[12] 付达杰,唐琳.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7):12-18.
[13] 聂胜欣,蔡裕方.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应用初探[J].英语教师,2017,17(24):74-80.
[14] 任红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生成路径与实现条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165-168.
[15] 王永雄,丁德瑞,宋燕,张孙杰.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09-114.
[16] 丁旭,盛群力.有效教学新视域——“精准教学框架”述要[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7):31-37.
[17] 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5-16.
[18] 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