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的监督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改后民诉法第208条增加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由此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审判人员审判违法行为的监督,成为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这一规定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彰显了民事诉讼价值取向,是对检察机关近几年来探索开展多元化法律监督成果的肯定,也对民行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以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身份,浅谈几点民行检察对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的理解与思考。
  一、 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的必要性。
  (一)宪法法律的要求。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旨在维护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从这点讲,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包括对审判过程与结果的监督,不仅针对案件本身,也针对承办法官的职务行为。加强对审判人员职务行为的监督是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活动监督的必然逻辑。此次民诉法修改,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修改为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同时在分则中赋予检察机关对审判人员审判违法行为监督权,是立法技术的完善,更好地诠释了公正司法的内在要求。
  (二)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民事审判活动是普通群众感知司法公正的主要渠道,审判权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拥有较大的司法终局性、确定性。如果审判人员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必然导致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甚至失望,这恰恰是对法制权威的致命伤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司法公正的期望越来越高,不仅期望结果公正,还要求程序正当;不仅期望杜绝司法腐败,还要求审判活动依法规范。赋予检察机关对审判人员审判违法行为的监督权,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进一步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
  二、民行检察对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的内容及方式。
  (一)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的界定。民事审判违法行为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及执行人员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存在的违反法律规定履行职责或者由于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原因导致裁判错误、有失公允或者程序不公正等行为。它必须是职务行为,包括作为的职务行为,也包括不作为的职务行为,它包括客观方面的渎职违法行为和主观方面的违法行为,也包括审判人员、执行人员不规范执法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违反程序法,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妨碍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形。部分法院司法工作人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诉讼观念,导致部分司法工作人员重视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而轻视对当事人程序性权利的保护,导致程序性违法。如有的案件不遵从诉讼时效的规定,从受理立案到裁判无限期的拖延;对当事人未经合法传唤,即缺席判决;送达不符合法律规定,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违法调解行为等。
  2、违法审判及执行,造成当事人实体权益受损的行为。部分法院司法工作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办人情案、关系案,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不依法履行职责,导致审判执行错误,严重损害当事人实体权益的行为。如不依法认定案件基本事实、错误适用法律等。
  3、法律文书不规范或者存在明显纰漏。少数审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审判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如不交待上诉、复议权利的,执行款物超期不发放的、送达阴阳法律文书等。
  4、审判人员、执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如违反规定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受礼行为、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行为、在办案中受贿索贿行为等。
  (二)基层民行对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的方式。
  修改后民诉法第208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它并非将审判人员的渎职行为和审判监督程序中的违法行为排除在外,而是与民诉法第14条、第208条第一二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颁布的《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构成了一个监督整体,使民行检察监督涵盖了对事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对事的监督是指对法院的审判(诉讼)活动进行监督,包括监督法院裁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遵守程序上是否合法,其裁判的作出是否适用客观性标准等;对人的监督是指对法院审判人员、执行人员职务违法行为的监督。根据监督内容的不同,检察机关应采用不同的监督方式。
  1、关于对事的监督方式。(1)抗诉。根据民诉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对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进行抗诉。(2)检察建议。对诉讼监督程序以外的诉讼违法行为,采用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可以是个案检察建议、类案检察建议、预防类检察建议等。①个案监督检察建议。针对表现在个案中的民事审判违法行为,需要个案监督,可以个案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如建议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建议纠正不当执行行为、建议补充送达等等。②类案监督检察建议。针对表现在多个案件中带有普遍性的同类民事审判违法行为,发出类案监督检察建议。例如同类案件的判决方式相反,多起案件中表现出来的同类错误,就需要进行类案监督。③预防类检察建议。对违法行为表现在审判工作的制度和方法中,需要进行工作监督的,可以预防类检察建议进行监督。如发现审判人员不宜继续办理案件的,应建议更换办案人等。
  2、对人的监督方式。(1)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侦查。(2)不构成职务犯罪但违反审判纪律的,以检察建议方式建议单位处分。审判人员的职务行为涉嫌严重违法违纪时,检察机关可以建议所在单位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处理。
  三、民行检察开展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的要求。
  修改后的民诉法扩大了民行检察监督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检察监督的方式,实现了诉讼过程的全程监督。正确有效履行检察职责,民行检察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做到几个结合:
  (一)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相结合。现行的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有权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监督往往更侧重审判结果的监督,在程序方面仅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且影响当事人实体权利的行为进行监督。修改后的民诉法不仅要求对审判结果的监督,也包含了对审判过程的监督。民行检察应及时更新理念,在加强对实体监督的同时,加强对程序问题的审查和监督。
  (二)个案监督与类案监督相结合。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大多为个案类案件,针对表现在多个个案件中带有普遍性的同类民事审判违法行为,检察机关详加调查研究后一并予以监督,可以起到监督一(类)案,纠正一片的良好效果。且类案监督涉及面广,更符合检察机关维护国家法制的职责,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更为重要。也可以促使检法两院思考问题更客观更理性,也更容易达成共识。检察机关实行类案监督,不但可以使多起案件及时得到纠正,且有利于规范以后的类似案件,效果更为明显。唯有个案监督和类案监督结合行使,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民事检察的功效。
  (三)对人监督与对事监督相结合
  以往的民事检察监督实践通常是对事的监督,即对法院生效裁判的合法性进行监督。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规定检察院依法对司法工作人员(包括民事审判人员)的各类渎职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并在第十七条中明确规定民事检察工作也应当适用该规定。而对人的监督有助于促使审判和执行人员审慎地行使司法权,减少审判过程和执行活动的违法事件,真正发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法制权威的职能作用。因此,检察院在通过抗诉、提出检察建议等方式对事监督的同时,还应当对审判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按照规定进行调查、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包括提出予以处分的检察建议。只有制裁违法和纠正违法并举,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正确实施。
  (作者通讯地址: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江苏 南通 226300)
其他文献
摘 要: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使得非法证据曝晒在阳光之下,这也使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成了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对非法言词证据采取的不同于非法物证和书证的排除规则,对非法言词证据采取的是绝对排除。故而,在研究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更有动力。  关键词:审判程序;非法言词证据:定罪量刑;排除适用  第一部分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 
期刊
新刑诉法就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规定了许多具体的制度,如队伍专业化制度、强制辩护制度、社会调查制度、限制适用逮捕制度、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本文主要就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  一、提高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  新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
期刊
案情:2003年9月4日下午,犯罪嫌疑人曾某将一辆五菱微型面包车以4.1万元的价格卖给受害人李某,交车时曾某只交给李某一副汽车遥控器及钥匙,谎称该车的另一副遥控器及钥匙已损坏。2003年9月6日晚,李某将该车停放在其居住的天福园小区后上楼回家,等候在该处的曾某见状即尾随李某上楼,见李某进屋关门后随即转身下楼,并使用之前私自留下的该车的另一副遥控器及钥匙将车开走。当场保安人员误认为该车系曾某所有,未
期刊
专家辅助人,在刑事诉讼中又称有专门知识的人,一般是指拥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受控辩双方任命或者聘请,在司法鉴定前后对诉讼中专门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监控并发表意见,辅助控辩双方进行诉讼的人。我国在刑事诉讼法中引入有专门知识的人制度,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有专门知识的人对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实现有专门知识的人与鉴定人的对抗,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刑诉法》及《刑诉法司法解释》分别用一个条文对
期刊
一、案情  1、2013年3月13日早上,犯罪嫌疑人尤某某窜入漳州市区某医院门诊大楼工地,盗窃了两根桥架,之后,将两根桥架当废品卖掉,得款21元。  2、2013年4月10日早上10时许,犯罪嫌疑人尤某某窜入漳州市区某医院门诊大楼工地,盗窃了一台红色的电焊机(经鉴定价格1050元),之后,将电焊机当废品卖掉,得款55元。  3、2014年5月22日早上10时许,犯罪嫌疑人尤某某窜入漳州市区腾飞路某
期刊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作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和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反贪作为检察机关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了查办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能。如何加强反贪队伍建设,提高反贪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打击职务犯罪,反腐倡廉职能,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能力突出的反贪队伍,这是目前检察队伍建设中需要及时
期刊
刑事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种职权,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立案。其作用是为了准确、及时地揭露和惩罚犯罪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和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材料来源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获得的犯罪线索;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犯
期刊
近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特别强调了稳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将涉法涉诉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努力把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信访源头避免实践中常见的“以访压法”的发生。笔者结合基层涉法涉诉工作中的经历,对贯彻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进行了几点思考。  一、何为涉法涉诉信访?  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
期刊
案情:  犯罪嫌疑人杨某、徐某骑摩托车进入一自行车停车场内,在四处张望找好下手目标后,偷走一电动自行车车上的电瓶(经鉴定价值人民币150元),保安吴某发现后进行拦截。杨某、徐某为抗拒抓捕,分别用大力钳、拳头对吴某实施殴打,杨某挣脱保安吴某的抓捕后逃逸,徐某在逃跑途中被抓获,遗留在现场的摩托车和电瓶被公安机关扣押。吴某的伤势经鉴定构成轻微伤。  分歧:  本案中,杨某、徐某盗窃电瓶,但在被保安吴某发
期刊
近年来,关于公车使用在社会上议论沸沸扬扬,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焦点。传统的公车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了一些不足,不能很好解决当前公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做好公车管理,已经成为我们从事公务车辆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近年来,有些单位针对现行公车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车辆管理方面的新技术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今年以来,我们对现代新技术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