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生成性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在按预设有规律进行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采用怎样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呢?
一、了解学情,预备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以,在课前备课中,我们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是想着自己准备要教什么,而是应该更多考虑:学生想学什么?我们时常会听到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哪,真是不得了!的确,生活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社会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课前准备及授课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熟悉、挖掘教材的同时,更应该把了解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而且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变数,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课堂生成性教学的重要前提。
比如在学习“长江与黄河”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而是从头到尾把知识点给讲下来,必然会使学生感到趣味索然。因为,在小学他们早就学过长江黄河的概况,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情感教育上,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跟我们永嘉的母亲河——楠溪江,结合起来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有效生成创造机会,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基础,同时也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穿插乡土教学。
二、弹性预设,有效生成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曾经说过: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古人也曾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而我们在提倡生成的同时并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有效的生成,更为教师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的创造成为可能。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只不过我们进行预设时应做到整合资源,着眼于整体,注重宏观设计;立足于个体,注重动态生成;致力于主体,突出系统开放,强调互动影响,以达到弹性预设的目的,为有效生成教学资源提供条件,给师生课堂上的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加强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有更大的空间,自觉预设各种可能的教学生成;另一方面,在教学程序设计方面,要求改变原来按部就班的线形程序设计,应该着眼于宏观设计,将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成板块,为教学的动态推进和有效生成创造条件。事实上,只有成功的教学预设,才可能有可持续的教学生成。
比如在教学“商鞅变法”这一内容时,建议学生按照政治、经济、军事等几个方面来掌握。在介绍到“建立县制”这一点时,有一个学生就问了:永嘉县就是那个时候建的吗?旁边马上有同学附和,我意识到,这是同学们的兴趣所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于是我就决定满足同学们的要求,临时增加对永嘉县史的教学,首先请了解永嘉县史的同学介绍,然后教师作了补充:永嘉县夏、商、周为瓯地。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入楚。汉高祖时属闽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属东瓯国,国都在今永嘉县瓯北镇罗浮一带,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
写课后分析时,我把这一点作为心得记下来,因为我觉得在这里我充分利用了生成性资源,深化了教学目标,增加了教学内容,调整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得益于课前的弹性预设,预设了课堂上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所以能做到处事不惊。
三、创设情境,精彩生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有效生成教学资源创造条件。课堂生成需要有一定的情境,而对于创设的情境则要求具有真实性,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样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滴水不漏地讲解,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不会有精彩的教学生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拉近学生和和文本、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教师如能及时抓住这些生成的机会,并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妥善地处理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为了达成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学会合理消费,依法维权,不妨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灵想要买一双李宁鞋,请你帮她策划一下,在买前,她该做什么;买时该做什么;买到鞋后,假如这鞋有质量问题,她又该怎么做?学生会发自内心地乐意投身到这样生活化的情境中,也很容易在这样的情境中生成问题,而这些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就把这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都串联起来,一并实现了。
课堂需要预设,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成功的课堂还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是使课堂教学精彩的左膀右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预设是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和科学规划,生成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和调节,二者融为一体,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了解学情,预备生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以,在课前备课中,我们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是想着自己准备要教什么,而是应该更多考虑:学生想学什么?我们时常会听到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哪,真是不得了!的确,生活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社会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课前准备及授课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熟悉、挖掘教材的同时,更应该把了解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而且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变数,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课堂生成性教学的重要前提。
比如在学习“长江与黄河”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而是从头到尾把知识点给讲下来,必然会使学生感到趣味索然。因为,在小学他们早就学过长江黄河的概况,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情感教育上,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跟我们永嘉的母亲河——楠溪江,结合起来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有效生成创造机会,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基础,同时也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穿插乡土教学。
二、弹性预设,有效生成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曾经说过: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古人也曾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而我们在提倡生成的同时并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有效的生成,更为教师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的创造成为可能。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只不过我们进行预设时应做到整合资源,着眼于整体,注重宏观设计;立足于个体,注重动态生成;致力于主体,突出系统开放,强调互动影响,以达到弹性预设的目的,为有效生成教学资源提供条件,给师生课堂上的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加强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有更大的空间,自觉预设各种可能的教学生成;另一方面,在教学程序设计方面,要求改变原来按部就班的线形程序设计,应该着眼于宏观设计,将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成板块,为教学的动态推进和有效生成创造条件。事实上,只有成功的教学预设,才可能有可持续的教学生成。
比如在教学“商鞅变法”这一内容时,建议学生按照政治、经济、军事等几个方面来掌握。在介绍到“建立县制”这一点时,有一个学生就问了:永嘉县就是那个时候建的吗?旁边马上有同学附和,我意识到,这是同学们的兴趣所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于是我就决定满足同学们的要求,临时增加对永嘉县史的教学,首先请了解永嘉县史的同学介绍,然后教师作了补充:永嘉县夏、商、周为瓯地。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入楚。汉高祖时属闽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属东瓯国,国都在今永嘉县瓯北镇罗浮一带,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
写课后分析时,我把这一点作为心得记下来,因为我觉得在这里我充分利用了生成性资源,深化了教学目标,增加了教学内容,调整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得益于课前的弹性预设,预设了课堂上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所以能做到处事不惊。
三、创设情境,精彩生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有效生成教学资源创造条件。课堂生成需要有一定的情境,而对于创设的情境则要求具有真实性,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样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滴水不漏地讲解,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不会有精彩的教学生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拉近学生和和文本、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教师如能及时抓住这些生成的机会,并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妥善地处理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为了达成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学会合理消费,依法维权,不妨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灵想要买一双李宁鞋,请你帮她策划一下,在买前,她该做什么;买时该做什么;买到鞋后,假如这鞋有质量问题,她又该怎么做?学生会发自内心地乐意投身到这样生活化的情境中,也很容易在这样的情境中生成问题,而这些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就把这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都串联起来,一并实现了。
课堂需要预设,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成功的课堂还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是使课堂教学精彩的左膀右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预设是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和科学规划,生成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和调节,二者融为一体,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