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经济战略转型和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使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長期稳定关系,而且脉冲响应和方法分解结果显示,短期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有负向影响,但是在长期,总体为正面效应,但作用较小,效果并不显著。此外,城镇化对于其自身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冲击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冲击较为持久。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SVAR
中图分类号:F015;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866 (2016) 03-254-09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3.003
一、问题的提出
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的重点。综合近两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政府报告,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关键时段,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当今中国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变革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化”建设既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挑战期,此种情况下,研究我国“三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关于“三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于同申、张成(2012)[1]通过使用1998-2008我国十年的工业项目投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后发现,工业发展的环境规制和GDP互为格兰杰因;姜爱林(2012)[2]认为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城镇化也反哺工业化;夏春萍、刘文青(2012)[3]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起积极作用,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同样对工业化和城镇化产生积极影响;谢杰(2012)[4]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长期落后于工业化,因此在“三化”建设中要加大力气首先发展城镇化;王贝(2011)[5]研究成果结果显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三者呈现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董栓成(2011)[6]使用DEA方法对河南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的传统运作方式和三化建设的发展极其不协调,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综合协调发展效率较低;吴巧生(2010)[7]使用ARDL和多变量影响模型对我国工业化进行实证分析以后发现,我国工业化发展和能源消费对GDP有积极影响;陈昌兵等(2009)[8]从世界范围使用1976~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SVAR模型来探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关系的长短期动态研究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大多数国内研究比较倾向于三者之间的理论研究,较少使用实证分析,有分别探讨工业化对城镇化影响、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的文章,而将三者之间进行统一框架下分析的文献就更加稀少;其次,在对三者进行分析的众多研究中,大多使用VAR方法,使用SVAR的成果极为少见,且在仅有的文献中,也只是对系数结果的粗略分析,对脉冲效应和方差分解并不注重汇报。因此,本文采取SVAR方法将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
放在同一框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轨时期我国协调发展“三化”问题的相应建议。
二、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共同发展的协同关系:首先,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步。前者会为后者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对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率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城镇化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带动作用;最后,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三者发展的速度缓慢,其中传统农业占据重要地位;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且“三化”的发展速度也更快;在发展后期,城镇化发展速度会逐渐缓慢,但是体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也持续加强。目前,我国“三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已经进入了中期发展阶段,但需要看出,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 从农业角度
首先,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分散、不易进行科学管理,也不能较为容易的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其次,农业产品供给存在着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成本也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再次,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的比例依然较高,农业要素价值流失严重;最后,过度使用化肥等化学物质,极大的加据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试产该体系相对不太完善的情况下,这一情况更加明显。
2. 从城镇化角度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迅速,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再不断扩大,也就是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状况并未取得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各种实物性补贴的话,可以预见,这一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3. 从工业化角度
我国工业化目前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工业化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其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也较低,和发达国际相比,仍有巨大的提高潜力;最后,我国的三大产业关系还欠协调,其中第一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第二产业素质有待提高,而第三产业虽然近年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水平仍待提高。
三、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1. 计量模型
由于VAR模型中的参数太多,使用OLS和ML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常常无法令人满意。 因此,Blanchard 和Quah在1989年提出了SVAR模型。一个P阶SVAR模型的式子为:
(1)
(2)
(3)
把(1)式写成滞后算子的形式:
(4)
其中,A(L)是滞后算子L的k×k的参数矩阵,A0≠Ik。
2. 数据来源
城镇化率使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CZHL做为代理变量,工业化发展水平使用第二产业产值与GDP 之比做为代理变量GYH;农业现代化水平使用国有企业农用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做为代理变量,为了减少异方差对变量的影响,对此变量取对数处理,使用GY来表示。此外,还对所有名义变量使用1995年的CPI数据都进行了消涨处理,以上所有数据来源都为中国统计局。
四、实证研究
1. 模型设定及基础性分析
1.1 模型设定
通过对Quah和Vahey(1995)建立的含有CPI和产出两变量SVAR模型进行拓展,引入一个包含时间趋势(t)3个经济变量的SVAR模型,其中3个经济变量分别为城镇化率(CZHL)、工业化水平(GYH)、农业现代化水平(GY),因此,SVAR模型可表示为:
(5)
(7)
其中,η1t,η2t,η3t代表CZHL、GYH、 GY的结构式冲击,ut服从ut~VMN(0, In)形式。
1.2 单位根检验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GY是平稳序列,但CZHL、GYH是不平稳序列。因此,为了防止模型自相关以及异方差的产生对模型结
果的干扰,我国对所有变量采取一阶差分处理。处理之后可知,在1%水平下模型中所有经济变量都平稳,即满足I(1)形式。
1.3 协整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原假设“没有一个协整关系”的P值较小,也就是说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此假设,而原假设“最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P值较大,说明不拒绝此假设,GY、CZHL和GYH这三个经济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同样的,最大迹结果也显示模型的经济变量具有一个协整关系(见表2)。如果进一步对模型进行AR单位根稳健性检验,可以发现VAR模型的所有单位根都在单位圆以内,说明模型并不存在单位根,VAR模型是稳定的(见图1)。
2. SVAR模型分析
2.1 条件约束与参数估计
由于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检验出了VAR模型存在协整关系,而Sims 等(1990)的研究表明存在协整关系的VAR模型是可以识别的。而且通过对VAR模型进行检验以后发现,模型并不具有单位根,说明模型是稳定的。根据SVAR约束条件的设置规则,对于 元 阶 模型,能正确对模型进行识别的条件是对模型施加 个约束,这些条件可以是同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因、农业现代化也不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因。由于我们在SVAR模型中一共引入了三个经济变量,因此需要施加三个约束条件:
(1)城镇化在短期内对工业不产生作用,即C21=0;
(2)農业现代化在短期内对城镇化不产生作用,即C13=0;
(3)农业现代化在短期内对工业化不产生作用,即C23=0;
在模型约束了适当的条件以后,我们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方法(FIML),可以对模型的所有未知参数进行估计,SVAR模型估计出来的各个参数值为:a12=0.006218,a31=0.01482,a32=-0.15961,具体的矩阵结果显示如下(样本期为1995~2014):
(9)
2.2 脉冲响应
采用Cholesky 分解方法通过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可知(见图2),若给予城镇化率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结构冲击,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出现了不显著的正向变化,且持续时间较长。农业现代化则出现了明显的正向变化;若给予工业化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结构冲击,在短期,城镇化率水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从第二期开始水平逐渐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农业现代化在短期出现了上升效应,但在中期出现了下降和停滞效应,在第6期开始又逐步上升;若给予农业现代化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结构冲击,此时城镇化率短期呈现负向变化,但总体呈现正向效应,效果虽不显著但持续时间较长。而工业化则在短期出现负向效应,长期呈现正向效应。
综上所述,从短期角度来说,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但是在长期,总体为正面效应,但作用
较小,效果并不显著。此外,城镇化对于其自身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冲击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冲击较为持久。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待完善,“三化”建设仍存在较强的政府主导性质,加之我国的城乡分割体制,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3 方差分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CZHL如果对自身进行方差分解以后发现,CZHL、CZHL和GY都会对CZHL的波动产生影响,其中CZHL对其自身的解释程度占绝对地位,数额大约有96%,而GY和GYH对CZHL的贡献度大小不相上下;对GYH进行方差分解可得,其波动的大多由其自身贡献,GY占11%,而CZKL占比7%。另外,GYH和GY对GYH波动的贡献程度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GYH对其自身波动的影响比率是不断在下降的,而GY对GYH波动的贡献比率是不断在上升的;对GY进行方差分解可得,对GY波动贡献最多的是GYH,比例大约为55%,而GY对其自身波动的解释程度大约为35%,而城镇化率对其贡献率最少,只有大约9%。GYH对GY波动的贡献率是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的,而CZHL和GY对GYH的贡献率则是不断减少的。此外,还可以看出在“三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中,工业化的地位十分重要。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使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使用1995-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从短期角度来说,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存在消极影响。但是在长期,总体为正面效应,但作用较小,效果并不显著。此外,城镇化对于其自身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冲击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冲击都较为持久。
首先,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完善的土地使用和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征用相关制度,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经济利益。在对城乡土地进行规划的时候要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流出合理的政策适度空间;其次,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农业相关知识,提高农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对内大力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管理人才,对外鼓励青壮年回乡就业的同时吸引高技术人才;最后,促进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政府角度来说,要加大对“三农”政策的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农产品的市场调控,加强科技创新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建立健全工农衔接、产销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产体系。
参考文献
张成,于同申. 环境规制会影响产业集中度吗?:一个经验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98-103.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3):1-9.
夏春萍,刘文清.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2(5):79-85.
谢杰. 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2(4):84-90+112.
王贝.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 城市问题,2011(9):21-25.
董栓成.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2-14.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SVAR
中图分类号:F015;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866 (2016) 03-254-09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3.003
一、问题的提出
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的重点。综合近两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政府报告,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关键时段,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当今中国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变革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化”建设既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挑战期,此种情况下,研究我国“三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关于“三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于同申、张成(2012)[1]通过使用1998-2008我国十年的工业项目投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后发现,工业发展的环境规制和GDP互为格兰杰因;姜爱林(2012)[2]认为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城镇化也反哺工业化;夏春萍、刘文青(2012)[3]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起积极作用,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同样对工业化和城镇化产生积极影响;谢杰(2012)[4]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长期落后于工业化,因此在“三化”建设中要加大力气首先发展城镇化;王贝(2011)[5]研究成果结果显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三者呈现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董栓成(2011)[6]使用DEA方法对河南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的传统运作方式和三化建设的发展极其不协调,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综合协调发展效率较低;吴巧生(2010)[7]使用ARDL和多变量影响模型对我国工业化进行实证分析以后发现,我国工业化发展和能源消费对GDP有积极影响;陈昌兵等(2009)[8]从世界范围使用1976~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SVAR模型来探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关系的长短期动态研究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大多数国内研究比较倾向于三者之间的理论研究,较少使用实证分析,有分别探讨工业化对城镇化影响、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的文章,而将三者之间进行统一框架下分析的文献就更加稀少;其次,在对三者进行分析的众多研究中,大多使用VAR方法,使用SVAR的成果极为少见,且在仅有的文献中,也只是对系数结果的粗略分析,对脉冲效应和方差分解并不注重汇报。因此,本文采取SVAR方法将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
放在同一框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轨时期我国协调发展“三化”问题的相应建议。
二、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共同发展的协同关系:首先,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步。前者会为后者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对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率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城镇化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带动作用;最后,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三者发展的速度缓慢,其中传统农业占据重要地位;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且“三化”的发展速度也更快;在发展后期,城镇化发展速度会逐渐缓慢,但是体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也持续加强。目前,我国“三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已经进入了中期发展阶段,但需要看出,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 从农业角度
首先,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分散、不易进行科学管理,也不能较为容易的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其次,农业产品供给存在着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成本也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再次,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的比例依然较高,农业要素价值流失严重;最后,过度使用化肥等化学物质,极大的加据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试产该体系相对不太完善的情况下,这一情况更加明显。
2. 从城镇化角度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迅速,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再不断扩大,也就是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状况并未取得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各种实物性补贴的话,可以预见,这一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3. 从工业化角度
我国工业化目前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工业化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其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也较低,和发达国际相比,仍有巨大的提高潜力;最后,我国的三大产业关系还欠协调,其中第一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第二产业素质有待提高,而第三产业虽然近年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水平仍待提高。
三、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1. 计量模型
由于VAR模型中的参数太多,使用OLS和ML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常常无法令人满意。 因此,Blanchard 和Quah在1989年提出了SVAR模型。一个P阶SVAR模型的式子为:
(1)
(2)
(3)
把(1)式写成滞后算子的形式:
(4)
其中,A(L)是滞后算子L的k×k的参数矩阵,A0≠Ik。
2. 数据来源
城镇化率使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CZHL做为代理变量,工业化发展水平使用第二产业产值与GDP 之比做为代理变量GYH;农业现代化水平使用国有企业农用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 做为代理变量,为了减少异方差对变量的影响,对此变量取对数处理,使用GY来表示。此外,还对所有名义变量使用1995年的CPI数据都进行了消涨处理,以上所有数据来源都为中国统计局。
四、实证研究
1. 模型设定及基础性分析
1.1 模型设定
通过对Quah和Vahey(1995)建立的含有CPI和产出两变量SVAR模型进行拓展,引入一个包含时间趋势(t)3个经济变量的SVAR模型,其中3个经济变量分别为城镇化率(CZHL)、工业化水平(GYH)、农业现代化水平(GY),因此,SVAR模型可表示为:
(5)
(7)
其中,η1t,η2t,η3t代表CZHL、GYH、 GY的结构式冲击,ut服从ut~VMN(0, In)形式。
1.2 单位根检验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GY是平稳序列,但CZHL、GYH是不平稳序列。因此,为了防止模型自相关以及异方差的产生对模型结
果的干扰,我国对所有变量采取一阶差分处理。处理之后可知,在1%水平下模型中所有经济变量都平稳,即满足I(1)形式。
1.3 协整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原假设“没有一个协整关系”的P值较小,也就是说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此假设,而原假设“最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P值较大,说明不拒绝此假设,GY、CZHL和GYH这三个经济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同样的,最大迹结果也显示模型的经济变量具有一个协整关系(见表2)。如果进一步对模型进行AR单位根稳健性检验,可以发现VAR模型的所有单位根都在单位圆以内,说明模型并不存在单位根,VAR模型是稳定的(见图1)。
2. SVAR模型分析
2.1 条件约束与参数估计
由于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检验出了VAR模型存在协整关系,而Sims 等(1990)的研究表明存在协整关系的VAR模型是可以识别的。而且通过对VAR模型进行检验以后发现,模型并不具有单位根,说明模型是稳定的。根据SVAR约束条件的设置规则,对于 元 阶 模型,能正确对模型进行识别的条件是对模型施加 个约束,这些条件可以是同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因、农业现代化也不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因。由于我们在SVAR模型中一共引入了三个经济变量,因此需要施加三个约束条件:
(1)城镇化在短期内对工业不产生作用,即C21=0;
(2)農业现代化在短期内对城镇化不产生作用,即C13=0;
(3)农业现代化在短期内对工业化不产生作用,即C23=0;
在模型约束了适当的条件以后,我们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方法(FIML),可以对模型的所有未知参数进行估计,SVAR模型估计出来的各个参数值为:a12=0.006218,a31=0.01482,a32=-0.15961,具体的矩阵结果显示如下(样本期为1995~2014):
(9)
2.2 脉冲响应
采用Cholesky 分解方法通过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可知(见图2),若给予城镇化率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结构冲击,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出现了不显著的正向变化,且持续时间较长。农业现代化则出现了明显的正向变化;若给予工业化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结构冲击,在短期,城镇化率水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从第二期开始水平逐渐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农业现代化在短期出现了上升效应,但在中期出现了下降和停滞效应,在第6期开始又逐步上升;若给予农业现代化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结构冲击,此时城镇化率短期呈现负向变化,但总体呈现正向效应,效果虽不显著但持续时间较长。而工业化则在短期出现负向效应,长期呈现正向效应。
综上所述,从短期角度来说,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但是在长期,总体为正面效应,但作用
较小,效果并不显著。此外,城镇化对于其自身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冲击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冲击较为持久。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待完善,“三化”建设仍存在较强的政府主导性质,加之我国的城乡分割体制,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3 方差分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CZHL如果对自身进行方差分解以后发现,CZHL、CZHL和GY都会对CZHL的波动产生影响,其中CZHL对其自身的解释程度占绝对地位,数额大约有96%,而GY和GYH对CZHL的贡献度大小不相上下;对GYH进行方差分解可得,其波动的大多由其自身贡献,GY占11%,而CZKL占比7%。另外,GYH和GY对GYH波动的贡献程度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GYH对其自身波动的影响比率是不断在下降的,而GY对GYH波动的贡献比率是不断在上升的;对GY进行方差分解可得,对GY波动贡献最多的是GYH,比例大约为55%,而GY对其自身波动的解释程度大约为35%,而城镇化率对其贡献率最少,只有大约9%。GYH对GY波动的贡献率是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的,而CZHL和GY对GYH的贡献率则是不断减少的。此外,还可以看出在“三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中,工业化的地位十分重要。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使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使用1995-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从短期角度来说,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存在消极影响。但是在长期,总体为正面效应,但作用较小,效果并不显著。此外,城镇化对于其自身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冲击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冲击都较为持久。
首先,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完善的土地使用和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征用相关制度,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经济利益。在对城乡土地进行规划的时候要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流出合理的政策适度空间;其次,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农业相关知识,提高农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对内大力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管理人才,对外鼓励青壮年回乡就业的同时吸引高技术人才;最后,促进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政府角度来说,要加大对“三农”政策的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农产品的市场调控,加强科技创新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建立健全工农衔接、产销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产体系。
参考文献
张成,于同申. 环境规制会影响产业集中度吗?:一个经验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98-103.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3):1-9.
夏春萍,刘文清.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2(5):79-85.
谢杰. 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2(4):84-90+112.
王贝.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 城市问题,2011(9):21-25.
董栓成.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