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互为表里、合二为一的实用阅读教学观脱胎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极力提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性。语文阅读教学如果也能在“做”上用功夫,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一.抓住语文课本其实就是抓住写作的宝藏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然而,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两者的统一性,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做好的。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了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多年的成果。课文中的许多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开头、结尾、过渡以及结构安排等都是学生可以模仿和借鉴的练笔资源,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
  如苏教版的必修一中每个专题一般由导语和两至三个板块组成。导语是对专题内容的扼要概括,而每个板块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提出了阅读和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每个专题都开设了“积累和应用”栏目。基于这一点,我就始终努力地从课本里攫取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由此改变阅读课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的现状,使得阅读教学有效地为写作服务。
  二.阅读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提供模式和范例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的范例。
  如教学张洁的《我的四季》把人生的不同阶段用春夏秋冬四季来比喻,既巧妙又通俗。在不同的阶段,作者用的笔墨又不一样,针对我们刚上高中的同学的年龄特点,编者选入体悟人生这一板块,无疑“春”这一段落是用笔较多的地方,因为“春”是播种的季节。人生的春天不也是播种的最佳时机吗?
  又如教学《想北平》《我心归去》两篇课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乡的情感,他们是选择了哪些作为比较的对象,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组织的,我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答案。然后写一篇同题《我心归去》片断作文,要求运用对比表现手法。经过指导后,学生都有话说了,比先前的作文耐读了很多。所以充分利用阅读文本的确能够对写作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阅读教学可以“以读促写”,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中学生往往关注一些曾经的小事,我就引导他们:为什么《想北平》里小花小草都能进入名家的笔下;第一次离家而又已经近两个月没回家的外市同学,一旦遇到什么不高兴、受到委屈的时候,难道你没有“我心归去”的想法吗?如果能把真实的情感记录下来,你也是名家了。然后学生再读课文,有了写作的内动力了,很多同学的周记就写了想家的心情,我读了特别感动。
  读《边城》,小说的结尾翠翠等二老回来,“也许明天回来,也许再也不回来”。让同学发挥想象,合理续写,既是对作品主旨、风格的把握和探索,也是对作品别开生面的二度创作,它突破读写界限,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在二度创作中得以淋漓尽致的挥洒。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加强阅读指导,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料
  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本学习还不行,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作文训练有了源泉,活水不断,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成绩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呈现可喜的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可以改善学生写作语言平板、结构单一的现状,避免学生闭门造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要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写作出成果了,学生潜在的阅读欲望就会被释放出来。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高晓俊,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网络、图书馆与文本充分对话。  1.观察生活中的“斑纹”并用文字记录  2.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并下载自然界各类奇妙的斑纹图片,制作成幻灯片。  3.搜寻作者周晓枫的相关资料(个人资料和作品资料),重点阅读其散文作品《魔镜》。    教学过程    一.初读知大意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学生与学生充分对话)  1.文字记录下的生活中的斑纹  2.学
孙宁,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长期主持教学教研工作。为安陆市十佳教育工作者、安陆市政协委员、孝感市劳动模范、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会员。参与编写《语文·双精学典》,并担任副主编。有1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  1942年创立的湖北省安陆一中,是湖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中学之一。其前身为安陆县初级中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逐步发展壮大,校址
语文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对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为提高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性,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一、教师培训的思考    1、课例研究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常用形式  事实已经证明,教师们对占据了培训大部分时间的讲座不感兴趣,认为讲座只能帮助了解课标精神,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帮助不大,使得老师接受了培训之后
“诗言志。”李白的诗歌既有抒发感慨,寄托深远,对封建秩序和豪权贵戚不满的佳作,又有善于描写山河的壮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文字。大量的诗歌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出了诗人不同的心态,表达出诗人的不同的“心”意。    一、慈父心    作为一名诗人,李白有浪漫洒脱的一面;作为一名父亲,李白更有一颗慈父的心肠。天宝三年,李白因在朝廷中受权贵的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心,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历
“感人心者在乎真”,叶圣陶先生说:“想要写作,真是最易萌生的欲望,差不多同想吃想喝的欲望一样。”无数事实也证明,凡受欢迎的、流传久远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说真话、抒真情的作品。可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真正的做到打动人、感染人。因此,我们在开展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情、抒真情。那么,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抒发真情实感呢?    一
一篇可读性较强的文章,除了立意深远、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结构严谨等常规要求外,还需要在用词准确的前提下,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孔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文采”的意思。这是关于文采意义的最好概括,也是长期以来,优秀作文的重要依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也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做了明确要求,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成了高中学生训练的当务之急。于是,几年前,我开始了“美文写作教学
想象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 “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心理学上认为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的作用,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的作用是非常神奇的。    一.借助想象和作者进行沟通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担负着传递信息的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以说,议论性散文已成为高考作文的“新宠”,作文散文化已成为中学生作文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考场优秀作文将是同时具备较强的思想性与文学性的议论性散文,高考作文训练要重视议论性散文的训练。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
古城房陵,西北面是一带环城水滨,有一处住宅区,叫滨河花园,恐怕是新建,“花园”竟无花,只有滨河一溜,顺道建有几排住宅。住宅有两片,分而不离,南大北小,正如一个留着东德大偏分发式(抑或勾口五十子武)的少女,伫依在河畔,轻舒玉臂,清新宜人。恰于腋弯处有一方清泉,天旱不涸,水涝不浊,冬暖夏凉。  上沿路是一带青色大理石栏杆镶边,顺势斜入泉边,引出数级石阶,泉两边等距放着一些洗石,北边有二十块,南边有十八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文看题”。可以说,好的标题恰似明眸皓齿,美目盼兮,文情并茂,令人动容,使人读后怦然心动。审好题后,拟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重要一环。  文章题目是文本形象的第一代言要素,对于整篇文章的评价影响甚大。好标题就如同人的好面容,又如面容上的俊目,清新明亮、大小适宜。题好一半文,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要像给自己化  妆、给自己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