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不输年轻人的“特等射手”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个老兵新战士又回到家啦”
  1958年10月21日,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上将下连当兵。他先到某师机关换好组织介绍信,然后冒着秋雨赶往某部二连报到,和他一起下连当兵的,还有政治部主任叶明少将以及其他几个机关干部。
  二连是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一走进这个光荣的连队,陈再道就意味深长地说:“我这个老兵新战士又回到家啦!”
  下连后,陈再道被分到了六班,叶明被分到了五班。为了方便管理,他们分别化名程新、叶军。
  当天,连里用欢迎新兵的老规矩欢迎他们。各班开了班务会,晚上开了同乐晚会。战士们演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当场还自编自演了许多欢迎新战士的节目。当战士们唱起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时候,陈再道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
  “我们还是要发扬官兵一致的好传统”
  在生活上,战士们总想对首长们多照顾些。不是给他们添上一个枕头,就是悄悄地给他们盖上一件棉大衣。陈再道只好一再要求连干部向战士们说明,不要给他特殊照顾。为了说明自己能过士兵生活,他随口念了一首长征时的歌谣:“打倒资本家,顿顿吃南瓜。打倒大土豪,夜夜困稻草。”他说:“过去在红军里,官兵过的都是同样艰苦的生活。今天连队士兵的生活,比起红军时期,简直好到天上去了,我们还是要发扬官兵一致的好传统。”
  可说归说,战士们还是处处照顾他们。一连几天早晨,打扫卫生总是没有陈再道和叶明的份。他们刚想拿扫帚扫地、拿抹布擦桌椅,就被年轻战士抢去做了。无奈,陈再道只好采取“打游击”的战术,随时注意打扫卫生,让内务一天到晚保持整洁。叶明则采取突击方法,每天悄悄地提前半小时起床,扫地、倒痰盂、擦桌椅,最后洗脸,还带一盆水放在战士的床前。七班副班长罗玉明患了头痛病,将军们连忙把自己带来的头痛药送给他,夜里又去看他。他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战士们。
  一天,连队帮助驻地附近的红旗公社抢收晚稻。连里起初没有派陈再道他们去,怕他们年岁大,吃不消。陈再道说:“帮助群众生产,是红军老传统。我们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哪能不干活?”战士们没法,只好同意他们参加。金色的田野里,陈再道挥动镰刀,弯腰收割,腰弯痛了,就蹲下来割,一步也没有落在年轻战士的后面。事后,班长王志远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老将军,真能干,一会割完一大片。老红军,不简单,助民秋收是模范。”
  不输年轻人的“特等射手”
  陈再道在军事训练中也非常刻苦。第一次班务会上,陈再道就向班长做出承诺:一定努力学会4种步兵武器,作一个全能枪手,坚决不拖班里的后腿。
  他说到做到,只用短短几天,就学会了几种武器的瞄准、构造原理和分解结合。他星期天也不休息,在俱乐部里练习重机枪操作,到靶场练习瞄准。瞄准对一个年轻战士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但对陈再道来说却是一个难点。戴上老花眼镜吧,看清了缺口和准星,看不清几百米外靶子上的瞄准点,三点构不成一线;不戴眼镜吧,瞄一两分钟,眼就发花了。
  可是陈再道不怕困难,顽强地练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在靶场上,虚心听班长、排长的指教。他听说新入伍的战士何章桂5次射击5次优秀,就请何章桂作示范动作,谈经验。
  经过短时间的刻苦训练,陈再道在骑枪,自动枪,轻、重机枪等4种武器实弹射击中,全部取得了优秀成绩。为此,所在部队领导机关还授予他“特等射手”的称号。
  二连官兵在将军当兵的鼓励下,人人争做“五好”战士,个个争当一专多能的标兵。连里还制作了“黄继光突击队”和“青年先锋队”两面红旗,班与班之间开展了夺红旗竞赛。在陈再道当兵期满回去后,连里还经常写信向司令员报喜。
其他文献
(文中有十处差错,你能找出来吗?)  列车急转弯处行进,总会发出沉重的“咔咔”声。正如这个时代,人们的焦卓可见一斑:一半是“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的热血燃烧,一半是“人生本修行,万般皆身外”的酒脱自如。这种入世与出世的碰撞,紧紧地粘连着现代社会的追逐者,虽苦苦挣扎,但挣脱不得。  于是,“不识闲儿”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浮躁、埚噪、模糊、杂乱应运而生……  我们的祖先是识闲的。仓颉造“闲”字:以木住顶
期刊
“雪龙号”科考船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极地科考船,1993年从乌克兰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入时,动用的是时任总理的一笔“私房钱”,即总理预备费(也叫“中央预备费”)。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这笔钱的金额相对并不多,只占到中央全年预算的1.1%至3%。  比如1995年(《预算法》实施的第一年),总理预备费为21亿元(占到中央预算1424亿元的1.47%)。2014年这笔钱达到500亿元,约占中央预算的2.
期刊
现代的博士指最高一級学位;而在古代,博士则指官职。  “博士”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那时,设立这个官位的目的是“通古今,以备顾问”,其职掌主要是,参加国家大政的商讨会议。所以,“秦博士”几乎个个博古通今,学问高深,比如秦朝博士伏生,90多岁仍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  秦汉的博士含金量极高,且行政级别也高。不过到了宋朝,博士的经济和社会
期刊
1977年10月里突然宣布12月开始恢复高考,全国为之沸腾,积压了10年的高考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  但我最难忘的倒是这之前的选拔考试。在校生要参加高考必须先参加选拔考,名额只有3%。为此,各个中学都组织了隆重的选拔考试,气氛十分紧张而热烈。原先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都是看他是不是當了团干部,是不是有体育和文艺特长,是不是有群众威信,是不是在学工学农活动中吃苦肯干和手艺灵巧,现在则要比谁的文化课成绩
期刊
星期一早上,我和爸爸来到爷爷奶奶家。中午我正吃飯,爸爸对我说:“小宇,快点吃饭,吃完饭我送给你一个爸爸小时候玩过的小玩具!”  我听了,问道:“是什么玩具呀?”  爸爸说:“养马(音:yangma)!这是我小时候玩的玩具,我们把它带回家吧,它可是一件古董呢!  我问它的年龄,爸爸说他也不知道,让我问奶奶,奶奶说:“三十几岁了!”啊,还真是“古董”呀,我大吃一惊。  晚上回到家里,爸爸说:“你把‘养
期刊
小时候,我常喜欢坐在外婆的腿上,摇着她那枯瘦但又温暖的手,让她给我讲故事,只记得,每次我都会听得入迷。外婆的故事朴实而富有哲理,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仍然会经常浮现。  小时候,我最爱替外婆编头发,外婆那时候就会将那扎好了的大麻花辫子不厌其烦地解开,让我“造型”,不管我弄成什么樣,她总是慈祥地笑着;晚上睡觉时,我总爱黏着外婆,让外婆陪我数星星……那样我就会甜甜地入睡。  可在一个寒冬里,我发现我即将
期刊
知青生涯体会了饿是什么滋味  “文革”时他是下放延安的北京知青,改革时他是摇旗呐喊的理想青年。王岐山的经历是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样本,也是不可复制的个人道路。  地质学者、西北大学副校长张伯声先生曾向前来请教的学生这样讲述自己最著名学术成果的得来:20世纪20年代,坐船赴美。旅途漫长,他坐在船头,天天看浪,看大江大海的“涌”,突然冒出个想法:为什么这浪涌不是直上直下的?根据既往所学,他认为,海浪这种
期刊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后,出现了一些干部脱离战士和粗暴管理等不良现象,部队内部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问题,这引起了中央军委和部队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着力采取措施加以抑制。1958年2月,昆明军区某红军师政委何云峰大校、副师长张化民中校身着战士服,佩戴列兵衔,带领师、团领导机关干部一行8人下到基层连队。他们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在全军首开建国后干部下连当
期刊
战士给予的高度评价  按照规定,将军下连当兵结束时,都要由所在单位作个鉴定。  秦基伟中将的鉴定是:“秦基伟同志到我连八班当兵以来,锻炼自己的决心很大,真正放下了首长的架子,以普通士兵身份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朝气蓬勃,很有干劲,而且还谦虚、诚恳、热情,发扬了老红军、老八路的共产主义风格,做到了学习好、爱护武器装备好、生产节约好、体育卫生好。他曾两次被评为班里的五好标兵,受到连
期刊
化名“丁华”下连队  1958年10月7日傍晚,沈阳军区某海防前哨连的士兵们正待集合吃晚饭时,听说下连当兵的干部来了,就飞快地跑下山坡去迎接。七班长余德华跑得最快,他看见一位近50岁的列兵正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迎面走来,连忙抢上前帮他背包。老列兵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我能背,不累。”  可是余德华硬是把背包抢了过来,他问:“老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我吗?叫丁华!”  这个丁华其实就是沈阳军区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