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和就业等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学生常感“压力山大”,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1],一些学生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对自己及他人带来严重危害。面对日益显现的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犯罪的现象,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但可以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也有非常有益。大学阶段是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高校应认真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经验,研究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1.学生不适应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学习的方式不同与中学时代,新生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会削弱或消失,造成一些学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学习动力不足,考試前焦虑甚至因成绩不理想而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因为调剂或者家长的因素被迫选择现专业,他们本身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专业,没有学习兴趣。进入大学后,他们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家长、老师的推动力,不知该如何支配时间,又不能及时适应调整,便会产生空虚、迷茫迷茫等负面心理。
2.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压力
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外地进行生活,“想家”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同学之前没有住校生活的经历,独立能力差,出现适应困难,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方式。从生活习惯、气候不适应、饮食差异以及作息和卫生习惯的不同,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出现失眠、厌食,形成心理阴影。
3.情绪的波动造成的心理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报有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大学生活想象的过于完美、理想化,一旦进入大学校园,感到大学生活与他们的想象天壤之别,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反差,有些学生可能从对大学生活高度的狂热转为消极,便产生失望情绪,影响到学习、生活。
4.经济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生大多数来自贫穷的农村,他们在经济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贫困大学生会因为为经济困难,有时因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遭受同学的嘲笑而自卑。由于受教育条件的局限,感到自己没什么特长,产生自卑感。另外,贫困学生最怕因贫穷而被其他学生怜悯和瞧不起,部分学生内心极为敏感,常处于“多疑”状态,防备心理重;同时由于经济问题,他们很少参加同学聚会、郊游,极少与老师、同学交流,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常感到外界对其孤立、排挤,内心常常孤独、寂寞。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我国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不少老师和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有时甚至认为他们“神经病”。因此,一些学生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调解而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上了歧途。另外,一些高校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上,心理咨询机构仅是形式化存在,并未进行实质性的投入和建设。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不够
当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高素质的、专业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比较缺乏,造成不少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心理专业的知识不足,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一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实践性、互动性弱,教学形式单调,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在实际的心理辅导和咨询中,方法单一,手段落后,一味劝解,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学生排忧解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4.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已经变成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高校还没有把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应利用好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占领网络阵地。
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
2.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节、健康月、校园心理剧比赛、微电影、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办相关讲座,告诉学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通过找人倾诉、听音乐、适量运动等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开展个别咨询、书信咨询、QQ及微信咨询等,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高校应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对兼职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采取进修、集中系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健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娟,王静.中医院校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26-827.
[2]胡晶.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33-135.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和就业等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学生常感“压力山大”,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1],一些学生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对自己及他人带来严重危害。面对日益显现的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犯罪的现象,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但可以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也有非常有益。大学阶段是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高校应认真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经验,研究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1.学生不适应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学习的方式不同与中学时代,新生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会削弱或消失,造成一些学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学习动力不足,考試前焦虑甚至因成绩不理想而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因为调剂或者家长的因素被迫选择现专业,他们本身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专业,没有学习兴趣。进入大学后,他们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家长、老师的推动力,不知该如何支配时间,又不能及时适应调整,便会产生空虚、迷茫迷茫等负面心理。
2.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压力
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外地进行生活,“想家”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同学之前没有住校生活的经历,独立能力差,出现适应困难,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方式。从生活习惯、气候不适应、饮食差异以及作息和卫生习惯的不同,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出现失眠、厌食,形成心理阴影。
3.情绪的波动造成的心理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报有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大学生活想象的过于完美、理想化,一旦进入大学校园,感到大学生活与他们的想象天壤之别,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反差,有些学生可能从对大学生活高度的狂热转为消极,便产生失望情绪,影响到学习、生活。
4.经济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生大多数来自贫穷的农村,他们在经济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贫困大学生会因为为经济困难,有时因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遭受同学的嘲笑而自卑。由于受教育条件的局限,感到自己没什么特长,产生自卑感。另外,贫困学生最怕因贫穷而被其他学生怜悯和瞧不起,部分学生内心极为敏感,常处于“多疑”状态,防备心理重;同时由于经济问题,他们很少参加同学聚会、郊游,极少与老师、同学交流,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常感到外界对其孤立、排挤,内心常常孤独、寂寞。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我国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不少老师和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有时甚至认为他们“神经病”。因此,一些学生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调解而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上了歧途。另外,一些高校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上,心理咨询机构仅是形式化存在,并未进行实质性的投入和建设。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不够
当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高素质的、专业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比较缺乏,造成不少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心理专业的知识不足,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一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实践性、互动性弱,教学形式单调,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在实际的心理辅导和咨询中,方法单一,手段落后,一味劝解,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学生排忧解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4.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已经变成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高校还没有把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应利用好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占领网络阵地。
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
2.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节、健康月、校园心理剧比赛、微电影、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办相关讲座,告诉学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通过找人倾诉、听音乐、适量运动等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开展个别咨询、书信咨询、QQ及微信咨询等,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高校应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对兼职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采取进修、集中系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健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娟,王静.中医院校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26-827.
[2]胡晶.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33-135.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