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转型期我国继承法的修改与完善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1985年《继承法》颁布实施以来,至今未对《继承法》进行过一次修改。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产越来越丰富。仅有37条的《继承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权利意识、财产观念,物质财富拥有程度、家庭结构、人口年龄比例等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继承法》的修改与完善迫在眉睫并已经被提上了立法议程。
  关键词:继承法;权利;修改;完善
  一、现行《继承法》不足
  我国现行的《继承法》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且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法定继承继承人范围狭小
  法定继承作为无遗嘱继承,是直接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确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继承份额,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虽然《继承法》第10条规定了继承顺序,但是要要继承遗产,首先要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身份。即使是遗嘱继承也只有在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身份后才能落实法定继承人是否知悉有遗嘱,才能对遗嘱的效力进行查证。然而如何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身份,继承如何确定继承人的范围和身份,《继承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虽然《继承法》第23条规定了通知义务,由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通知。也就是说法定继承人或上述单位应该知道继承人的范围和身份,但现行继承法颁布距今已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立法环境早已不存在,而且在实行计划生育并且取得显著效果之后,很容易出现被继承人的财产无人继承的情况。
  2.《继承法》的规定与民间习惯有差别
  在现实生活中,《继承法》的规定与民间习惯有较大的差别。以笔者生活的农村为例:在农村,“分家析产”的习惯是占主流的。这个“分家析产”的方法跟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不一样,因为这个分家析产不是发生在父母去世之后,而是在父母去世之前,如果家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子,那分家析产基本是要发生好几次的。第一次是发生在二儿子结婚之后。这时候大儿子以及大儿子的配偶和孩子都要去外面重新修房子,搬出原来的家庭,当然,这个修房子的钱可能是父母出的,也有可能是大儿子一个人出的,也有可能是父母以及大儿子一起出钱。但是,大儿子搬出去的时候,只能搬走属于大儿子自己的东西。如:属于大儿子及其配偶和孩子的土地,大儿子配偶的嫁妆,以及在大儿子结婚的时候父母买来赠送给他的东西。当父母去世之后,如果父母不跟大儿子住在一起,那么大儿子是没有权利拿父母的遗产的。父母的遗产一般都是父母跟谁住一起就属于谁。当然,父母在生前可以选择跟大儿子住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父母都是跟小儿子住一起。这就是农村的“分家析产”。虽然大儿子的房子可能是父母出钱修的,但是那并不是父母的遗产。当父母去世之后,父母的遗产归跟父母住一起的孩子所有。所以,农村的分家习惯与法律关于《继承法》的规定有出入。
  二、《继承法》修改与完善的建议
  1.扩大法定继承继承人范围
  至于法定继承范围,现在一般都集中在代位继承方面,这就关系到是否将(外)孙子女列入法定继承范畴,是否扩大法定继承范围。然而,关注《继承法》修改的大多数法学专家、学者,像王利明、梁慧星、杨立新、郭明瑞、房绍坤、张玉敏、徐国栋、彭诚信等教授,都赞成采用固有权说。如果采用固有权说,就可以从法律上将被继承人的(外)孙子女等直系血亲纳入法定继承人的范畴,从而赋予(外)孙子女固有的继承权。扩大法定继承的继承人范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继承法》对(外)孙子女等直系血亲属继承权益保护不足的缺陷,还可以解决遗产无人继承的情况。
  2.将习惯尽可能的纳入《继承法》
  虽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继承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继承习惯,立法者不可能把所有的继承习惯都写进法律中,而且立法者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继承习惯。所以习惯与《继承法》有冲突这是必然的,那么出现这种冲突的时候如何解决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说我们规定只依照当地的习惯,那《继承法》就是一个无法实施的空架子,如果只照法律规定,不说农村好多人都不懂法,就这个已经实施了多少年的传统使得人们的思维已经定性了,一时半会也难以发生转变。当农村继承习惯与《继承法》有冲突时,法官又不可以再刚性规定前做出任意解释,所以法官往往应该在判案中寻找两者之间的某种平衡。幸好,民法中有“意思自治”原则来弥补这一缺陷,而且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完善《继承法》,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法行事,努力让法律代替习惯。将全国各个地方相似的继承习惯尽可能以法律的形式统一,实现法律与习惯的无冲突状态。
  参考文献:
  [1]杨立新著.家事法;法律出版社,2013.
  [2]陈苇主编.中国继承法修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13.
  [3]梁慧星(课题组主持人).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
  [4]陈苇主编.外国继承法比较与中国民法典继承编制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5]马忆南著.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王雪,继承法修改之我见,四川大学20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论文
  [7]郭红玉,继承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与完善,中国公证法学园地
  作者简介:
  陈娟(1992~),女,汉族,籍贯:青海大通,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民商法。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CX2015SP1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刑事和解的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进程,然而其在适用范围、主体和时限的规定、配套机制以及监督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引起有关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调动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来争取刑事和解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制度  一、引言  “刑事和解”指的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案件被害当事人以及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
近年频繁发生大规模考试作弊行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打击考试作弊政策直接引导了相关立法的推进与完善。《刑法修正案九》二审稿最终组织考试作弊罪作为第二百零四条之一,属于
随着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对大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面临各种风险,对大学生创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
摘要:律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律师作为当事人权益的维护者、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律师的刑事辩护是律师业务的重要业务,也是最基础的业务。随着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诉法》,的确感到法律有巨大进步和可喜之处,但是,法律在进步,但突破性的内容还是有限,关键问题是缺乏保障实施的操作性规定,欠缺救济性条款,律师执业中的风险也不小。文章在分析律师参与刑事诉讼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律师对刑事执业的防范:
一、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根本原理  (一)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概念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的审判,保障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解决争端。证据收集制度是民事诉讼可以全面展开和得以实现公平正义审判的基础,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是民事诉讼中最核心及最关键的问题,确保民事诉讼中证据无障碍有效的收集,是民事审判顺利进行的前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日渐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历史嬗变过程以及其特质颇具理论研究价值,对于探究儒家思想法律化的本质具有重要的
摘 要:在审理刑事案件时,证据的采纳采信是案件事实认定的核心,确定刑事证据的采纳采信标准,即刑事证据的采纳应该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刑事证据的采信应符合真实性、充分性和证明标准。并严格贯彻落实证据采纳采信标准有利于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本文即探讨刑事证据的采纳和采信标准及其贯彻落实方法。  关键词:刑事证据;采纳标准;采信标准;证人证言  在法治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