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氨基酚直接电还原合成过程中Nafion膜的污染与清洗再生

来源 :化工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对氨基酚(PAP)为芳香类两性化合物,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1~3],其合成技术发展较快,近年研究较热且有'绿色技术'美称的是硝基苯(NB)直接电还原合成技术[4~7].该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其中的膜材料,目前应用较多的是Nafion型全氟磺酸阳离子交换膜[8].NB直接电还原合成PAP是一个包含一系列基元过程的复杂反应体系,反应过程中除生成目的产物PAP外,还可能生成氧化偶氮苯、偶氮苯、氢化偶氮苯、二氨基二苯醚及联苯胺等难溶于硫酸水溶液中的副产
其他文献
引言动量、能量及质量的边界层方程是Naveir-Stokes完整方程的简化形式,自上世纪初提出以来,应用极广.
1 2002年蚕业工作的总体评价2002年四川蚕业工作在经历蚕业管理机构和蚕茧流通体制改革、面临茧丝市场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全行业上下顽强拼搏,克服困难,总体讲仍然取得了较好
茧丝绸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业迅猛发展,成为世界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
引言多相流反应器在化工、环境、生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但是由于多相流的复杂性,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虽然计算流体力学在多相流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市现行蚕丝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基本上是比照与省对口原则进行的。蚕桑、蚕种管理职能在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发展蚕桑基地、蚕种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审核、管理、栽桑养蚕的
十余年来,泸州蚕桑业不断滑坡,2007年产茧量仅为最高峰时期的15.2%,仅居于全省第18位,远远落后于与泸州市生态气候、耕地资源、地形地貌等诸多农业生产条件相近的宜宾市(全省第4位)。
2007年四川蚕业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春季严重干旱、夏秋高温多湿、部分地区洪灾以及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蚕业生产稳定发展,取得了“蚕茧总产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