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不时有鲜红的党旗在飘扬。自从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到村里“平西情报联络站”红色纪念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党组织就络绎不绝,同时到周边一些村的红色村史馆参观的人也多起来了。
今年上半年以来,妙峰山镇以打造“红色妙峰”党建品牌为着力点,认真谋划、精心布局,推动以“一部红色规划、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一批红色村史馆、一支红色宣讲队、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领航“五个一”行动落地生根,以深挖红色历史“忆初心”,以担当实干为民“践使命”,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打造“红色地标”
妙峰山镇党委积极落实区委制定的《关于“红色门头沟”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在“忆古忆苦”上下功夫。所谓“忆古忆苦”,就是深挖以平西情报联络站为代表的红色历史,总结前期转型阵痛期的经验,在“忆初心”的过程中找好传承和发展的着力点,在着重做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挖掘党建亮点,形成区域特色。
鎮党委结合“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创建要求,制定实施党建工作“创建年、提升年、发展年”三年红色规划,从指导思想、精神内涵、主要目标及具体实施等方面定义和解读“红色妙峰”。结合全域景区化旅游小镇创建目标,从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干部队伍、开展主题活动、打造红色阵地、形成红色作品成果等方面逐步形成工作体系,不断丰富“红色妙峰”党建品牌内涵。
妙峰山镇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镇党委根据不同乡村特点打造了一批“差异化、立得住、学得来”的党建红色地标。
涧沟村立足平西情报联络站作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北京市唯一的隐蔽战线教育基地的资源禀赋,设计开发了“红色门头沟·重走情报路”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以隐蔽战线真实的革命事迹为蓝本,通过实景重现、角色扮演等内容,使党员受到更深刻、更有获得感的红色教育。4月至11月,基地已接待各地学员近4000人次。同时,通过树立“平西情报联络站”站长梁波雕像、筹建红色村史馆等与“平西情报联络站”做好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党建+初心教育基地”。
水峪嘴村作为中央组织部指定的“全国边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村党支部就如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率先关闭采石场、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业、带领村民实现“水峪嘴梦”等内容,为边疆基层干部开设了“红色讲堂”。通过“主人翁”的真实案例,展现农村“十个好”机制的深远意义,今年以来,已为6批次1000余名学员授课,着力打造“党建+乡村振兴教育基地”。
炭厂村深入挖掘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历史,修建了红色文化纪念馆,对永定河北中共领导政权昌宛县佐公署在炭厂活动的场景进行还原。秉承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红色基因,炭厂村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将村子三次转型发展史与抗战革命史有机结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革命时期的文物古迹有机结合,打造出了“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基地”。
铸就“京西铁军”
镇党委积极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红”和“绿”上下大力,上下同心,激发内生动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服务优化五大领域工作。开展干部大下乡活动,以28个科室为基础,结合村庄情况及具体工作等分配、调整包村情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啃得了硬骨头,拿得起绣花针”的党员队伍。
镇党委将“接诉即办”工作作为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的抓手,实施一周一督、逐村办理、诉前解决三项机制。坚持党建引领与奖惩督办相结合、问题导向与见人见事相结合、建章立制与明岗定责相结合,以“主动办”的热情、“提前办”的觉悟,将“接诉即办”案件进行科学分类,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截至目前,共接收市民服务热线诉求1929件,在10月考核周期中承办完成361件,响应率100%、解决率94.20%、满意率97.06%,成绩居全区第一。
妙峰山镇已形成区域党建协调委员会共商共治常态机制,统筹8个成员单位可提供的活动场所、设备及服务等资源台账,推行“群众下单、支部筛单、党员接单、积分查单”全链条双向服务模式,将“街乡吹哨、部门报道”延伸为“村庄吹哨、科室报道”。今年以来,“吹哨”国土局等相关部门25次,妥善解决了建筑垃圾倾倒、村庄供水等问题;“吹哨”区体育局,将斜河涧村沿河违建拆除后改造成“绿荫足球场”。
根据门头沟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镇党委抓生态动真碰硬毫不手软。依托包村工作制,成立5大片区和7个工作组,强力推进基本无违建镇创建。拆除了包括凌沟浅山区52栋违建别墅在内的1601个图斑,销账1019处;同时,扎实做好违建拆除后的修复提升工作,覆土和苫盖4万平方米拆违后裸露地块,加大沿河美化绿化工作,种植月季花、玫瑰花等绿植花卉2万余株,因地制宜将下苇甸村口拆除后的违建区域建设成“古渡口公园”。
镇党委下大力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党员群众齐上阵、共发力,清除问题台账933处,清理生活垃圾1350余吨、建筑垃圾等15万余吨,村庄环境显著提升;利用创城“达标村”擂台赛机制,夯实达标创建工作;组建陈家庄“夕阳红”合唱团等13支文艺团队,持续开展“爱妙峰山·创文明城”系列主题活动;组建18支“红绿灯”文明引导队,累计开展“垃圾随手捡·文明天天见”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并实行积分管理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责任编辑:孙昶)
今年上半年以来,妙峰山镇以打造“红色妙峰”党建品牌为着力点,认真谋划、精心布局,推动以“一部红色规划、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一批红色村史馆、一支红色宣讲队、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领航“五个一”行动落地生根,以深挖红色历史“忆初心”,以担当实干为民“践使命”,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打造“红色地标”
妙峰山镇党委积极落实区委制定的《关于“红色门头沟”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在“忆古忆苦”上下功夫。所谓“忆古忆苦”,就是深挖以平西情报联络站为代表的红色历史,总结前期转型阵痛期的经验,在“忆初心”的过程中找好传承和发展的着力点,在着重做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挖掘党建亮点,形成区域特色。
鎮党委结合“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创建要求,制定实施党建工作“创建年、提升年、发展年”三年红色规划,从指导思想、精神内涵、主要目标及具体实施等方面定义和解读“红色妙峰”。结合全域景区化旅游小镇创建目标,从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干部队伍、开展主题活动、打造红色阵地、形成红色作品成果等方面逐步形成工作体系,不断丰富“红色妙峰”党建品牌内涵。
妙峰山镇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镇党委根据不同乡村特点打造了一批“差异化、立得住、学得来”的党建红色地标。
涧沟村立足平西情报联络站作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北京市唯一的隐蔽战线教育基地的资源禀赋,设计开发了“红色门头沟·重走情报路”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以隐蔽战线真实的革命事迹为蓝本,通过实景重现、角色扮演等内容,使党员受到更深刻、更有获得感的红色教育。4月至11月,基地已接待各地学员近4000人次。同时,通过树立“平西情报联络站”站长梁波雕像、筹建红色村史馆等与“平西情报联络站”做好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党建+初心教育基地”。
水峪嘴村作为中央组织部指定的“全国边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村党支部就如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率先关闭采石场、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业、带领村民实现“水峪嘴梦”等内容,为边疆基层干部开设了“红色讲堂”。通过“主人翁”的真实案例,展现农村“十个好”机制的深远意义,今年以来,已为6批次1000余名学员授课,着力打造“党建+乡村振兴教育基地”。
炭厂村深入挖掘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历史,修建了红色文化纪念馆,对永定河北中共领导政权昌宛县佐公署在炭厂活动的场景进行还原。秉承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红色基因,炭厂村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将村子三次转型发展史与抗战革命史有机结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革命时期的文物古迹有机结合,打造出了“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基地”。
铸就“京西铁军”
镇党委积极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红”和“绿”上下大力,上下同心,激发内生动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服务优化五大领域工作。开展干部大下乡活动,以28个科室为基础,结合村庄情况及具体工作等分配、调整包村情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啃得了硬骨头,拿得起绣花针”的党员队伍。
镇党委将“接诉即办”工作作为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的抓手,实施一周一督、逐村办理、诉前解决三项机制。坚持党建引领与奖惩督办相结合、问题导向与见人见事相结合、建章立制与明岗定责相结合,以“主动办”的热情、“提前办”的觉悟,将“接诉即办”案件进行科学分类,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截至目前,共接收市民服务热线诉求1929件,在10月考核周期中承办完成361件,响应率100%、解决率94.20%、满意率97.06%,成绩居全区第一。
妙峰山镇已形成区域党建协调委员会共商共治常态机制,统筹8个成员单位可提供的活动场所、设备及服务等资源台账,推行“群众下单、支部筛单、党员接单、积分查单”全链条双向服务模式,将“街乡吹哨、部门报道”延伸为“村庄吹哨、科室报道”。今年以来,“吹哨”国土局等相关部门25次,妥善解决了建筑垃圾倾倒、村庄供水等问题;“吹哨”区体育局,将斜河涧村沿河违建拆除后改造成“绿荫足球场”。
根据门头沟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镇党委抓生态动真碰硬毫不手软。依托包村工作制,成立5大片区和7个工作组,强力推进基本无违建镇创建。拆除了包括凌沟浅山区52栋违建别墅在内的1601个图斑,销账1019处;同时,扎实做好违建拆除后的修复提升工作,覆土和苫盖4万平方米拆违后裸露地块,加大沿河美化绿化工作,种植月季花、玫瑰花等绿植花卉2万余株,因地制宜将下苇甸村口拆除后的违建区域建设成“古渡口公园”。
镇党委下大力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党员群众齐上阵、共发力,清除问题台账933处,清理生活垃圾1350余吨、建筑垃圾等15万余吨,村庄环境显著提升;利用创城“达标村”擂台赛机制,夯实达标创建工作;组建陈家庄“夕阳红”合唱团等13支文艺团队,持续开展“爱妙峰山·创文明城”系列主题活动;组建18支“红绿灯”文明引导队,累计开展“垃圾随手捡·文明天天见”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并实行积分管理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责任编辑:孙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