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推翻重建着的三立,恰如一把神奇的雨伞,伞面之下,各种不同的支架应运而生,打造着自己独特的留学生态圈。
十年光阴回眸,一树樱花梅青。十年,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座城,都是一个有着不小时间跨度的存在。而十年对于三立国际教育集团(下文简称“三立”)来讲,则是一个不断推翻重建的过程。
三易模式 不断扩张国际事业版图
2008年,高品川与同学孙海牧一起,创办上海三立教育集团,凭借着全英文浸入式教学方法的优势,迅速撬动上海考培行业的冰山一角。然而这种模式的成功,并没有让三立停止前进的脚步,2010年,善于折腾的两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翻了三立原本差异化、全英文的特色,转而专心针对国内学生进行体系化、大班化的培训,推出SAT保分班,這种模式在三年时间内吸引到包括上海在内的众多中国家庭,自此,三立也经历了学生积累量的飞跃。
2013年,三立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开始思考一个命题:如何扩容和扩大影响力。当时的高品川,希望三立不仅仅是一个坐标华东地区的企业,而是能发展为一个辐射全国的品牌。几经思忖与尝试,合伙人制成为他们给出的答案。“我们推出了一个类似教师合伙人制的政策,三立有几百个老师,这些老师中有很多的带头人都是我们的合伙人,他们跟我们共享同一个目标,这种形式,比较像美国的律师事务所。”
依托制度优势,2013—2015年,三立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校的历程,并步入了迅速扩张期。南京、杭州、深圳、香港……两年多的时间里,三立陆续建起40多个学习中心,遍布中国20余所城市。
如今,筹建三立国际事业群,是排在高品川议事日程中的头等大事。自2015年始,过去的三年,正是三立国际事业的萌芽阶段。而三立国际事业版图扩张的桥梁,则是留学,高品川将目光,定位在了韩国Vision大学升学公司创始人KJ Kim身上。2017年,由三立与韩国Vision大学升学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三立唯尚应运而生。
在高品川的心中,三立的国际事业群,承载着正确的留学所包含的“能力的提升”。“我们开发了很多课程,把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给到我们的学生,这些思维方式在其日后的成长中是大有裨益的。”高品川如是说。
双向赋能下将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
在三立的国际事业群版图中,KJ Kim作为联合创始人,与高品川一起承担着共同创办、共同维护的责任。高品川将这样的联合,总结为“理念联结”。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来设计有创造力并且有意义的项目,为每个学生打造属于他们独特的主题,并且让其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KJ所擅长的,正是为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主题,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画”。
这样的理念,恰恰是KJ成长经历的外化。在采访过程中,KJ将其归结为父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我父亲在麻省理工学院读的本科,后来又去了哈佛商学院,读的都是非常好的大学,毕业后也在全球的大公司—通用电气工作。然而有一天,他对当时还在念高中的我说,准备辞职去经营跆拳道学校,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去一所好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能够被外界认可便是成功的人生,然而我的父亲促使我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和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如今,KJ的父亲已经将跆拳道学校开在了世界40个国家,并用自己的经历向KJ身教“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多样化的贡献”。
带着这样的理念,KJ开始在已经渐趋饱和的留学“红海”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作为私人“画家”,帮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希望我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让他们比同龄人跑得更快的工具,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独特所在,就像我父亲教育我的那样。”在波士顿学院商学院毕业之后,KJ进入上市公司,做过数据分析师,然而最终于2004年将工作重心转向了教育。
KJ结合着自己数据分析的背景经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韩国得以生存。2004—2018年,他将几百名学生送进了藤校的大 门。
“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甚至比韩国的孩子还要强,但是总体上,他们能做的个人提升和成长还是欠缺的,在某种程度上还被禁锢在盒子里面,我希望通过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导师网络,帮助中国的学生重新撰写自己的故事,找到适合他们自身的个人陈述,让他们在申请的过程中可以脱颖而出。”KJ如是说。
选择跟KJ合作,高品川看重的,正是二人理念上的高度契合。
“通过KJ已经建立好的国际导师团队网络,配合上三立已经搭好的基础架构,协同效应便变得不可小觑。三立的老师可以涉猎不同的科目,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或者科技感兴趣,可以先从三立的业务架构中挖掘出合适的导师,再去嫁接海外的资源,这就很像大数据公司。”据高品川介绍,通过这样的相互赋能,学生群体的黏性增加,学完托福、考完SAT后,学生可以继续留在三立的体系中成长。
培养“如Wi-Fi般自带连接性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高品川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我特别欣慰的一点就是,第一天上课死气沉沉的孩子,在课业结束的时候可以跟三立的老师打成一片。这也是三立的老师特有的魅力。一个暑假,经历无数个开班、结业,能够影响到这么多的学生,这个触动就是正能量。”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国际交流并没有现在这般密切。当时的高品川,因为父亲外派和留学澳洲的关系,在很小的年纪便接触到了国际化的环境。在香港读小学、澳洲读初中、美国完成高中和本科学习的经历,让高品川的视野愈发开阔,而这些见识也深深地影响着他做教育的理念。
涉足教育领域之前,高品川有着一段银行从业的经历。“当时我们的伙伴中,其实是没有人直接回国的,多数人选择的方式是留在美国继续深造,争取外派的机会回到中国,进而实现几级跳,是当时普遍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不在高品川的选择之列。
十年光阴回眸,一树樱花梅青。十年,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座城,都是一个有着不小时间跨度的存在。而十年对于三立国际教育集团(下文简称“三立”)来讲,则是一个不断推翻重建的过程。
三易模式 不断扩张国际事业版图
2008年,高品川与同学孙海牧一起,创办上海三立教育集团,凭借着全英文浸入式教学方法的优势,迅速撬动上海考培行业的冰山一角。然而这种模式的成功,并没有让三立停止前进的脚步,2010年,善于折腾的两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翻了三立原本差异化、全英文的特色,转而专心针对国内学生进行体系化、大班化的培训,推出SAT保分班,這种模式在三年时间内吸引到包括上海在内的众多中国家庭,自此,三立也经历了学生积累量的飞跃。
2013年,三立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开始思考一个命题:如何扩容和扩大影响力。当时的高品川,希望三立不仅仅是一个坐标华东地区的企业,而是能发展为一个辐射全国的品牌。几经思忖与尝试,合伙人制成为他们给出的答案。“我们推出了一个类似教师合伙人制的政策,三立有几百个老师,这些老师中有很多的带头人都是我们的合伙人,他们跟我们共享同一个目标,这种形式,比较像美国的律师事务所。”
依托制度优势,2013—2015年,三立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校的历程,并步入了迅速扩张期。南京、杭州、深圳、香港……两年多的时间里,三立陆续建起40多个学习中心,遍布中国20余所城市。
如今,筹建三立国际事业群,是排在高品川议事日程中的头等大事。自2015年始,过去的三年,正是三立国际事业的萌芽阶段。而三立国际事业版图扩张的桥梁,则是留学,高品川将目光,定位在了韩国Vision大学升学公司创始人KJ Kim身上。2017年,由三立与韩国Vision大学升学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三立唯尚应运而生。
在高品川的心中,三立的国际事业群,承载着正确的留学所包含的“能力的提升”。“我们开发了很多课程,把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给到我们的学生,这些思维方式在其日后的成长中是大有裨益的。”高品川如是说。
双向赋能下将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
在三立的国际事业群版图中,KJ Kim作为联合创始人,与高品川一起承担着共同创办、共同维护的责任。高品川将这样的联合,总结为“理念联结”。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来设计有创造力并且有意义的项目,为每个学生打造属于他们独特的主题,并且让其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KJ所擅长的,正是为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主题,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画”。
这样的理念,恰恰是KJ成长经历的外化。在采访过程中,KJ将其归结为父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我父亲在麻省理工学院读的本科,后来又去了哈佛商学院,读的都是非常好的大学,毕业后也在全球的大公司—通用电气工作。然而有一天,他对当时还在念高中的我说,准备辞职去经营跆拳道学校,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去一所好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能够被外界认可便是成功的人生,然而我的父亲促使我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和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如今,KJ的父亲已经将跆拳道学校开在了世界40个国家,并用自己的经历向KJ身教“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多样化的贡献”。
带着这样的理念,KJ开始在已经渐趋饱和的留学“红海”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作为私人“画家”,帮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希望我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让他们比同龄人跑得更快的工具,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独特所在,就像我父亲教育我的那样。”在波士顿学院商学院毕业之后,KJ进入上市公司,做过数据分析师,然而最终于2004年将工作重心转向了教育。
KJ结合着自己数据分析的背景经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韩国得以生存。2004—2018年,他将几百名学生送进了藤校的大 门。
“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甚至比韩国的孩子还要强,但是总体上,他们能做的个人提升和成长还是欠缺的,在某种程度上还被禁锢在盒子里面,我希望通过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导师网络,帮助中国的学生重新撰写自己的故事,找到适合他们自身的个人陈述,让他们在申请的过程中可以脱颖而出。”KJ如是说。
选择跟KJ合作,高品川看重的,正是二人理念上的高度契合。
“通过KJ已经建立好的国际导师团队网络,配合上三立已经搭好的基础架构,协同效应便变得不可小觑。三立的老师可以涉猎不同的科目,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或者科技感兴趣,可以先从三立的业务架构中挖掘出合适的导师,再去嫁接海外的资源,这就很像大数据公司。”据高品川介绍,通过这样的相互赋能,学生群体的黏性增加,学完托福、考完SAT后,学生可以继续留在三立的体系中成长。
培养“如Wi-Fi般自带连接性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高品川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我特别欣慰的一点就是,第一天上课死气沉沉的孩子,在课业结束的时候可以跟三立的老师打成一片。这也是三立的老师特有的魅力。一个暑假,经历无数个开班、结业,能够影响到这么多的学生,这个触动就是正能量。”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国际交流并没有现在这般密切。当时的高品川,因为父亲外派和留学澳洲的关系,在很小的年纪便接触到了国际化的环境。在香港读小学、澳洲读初中、美国完成高中和本科学习的经历,让高品川的视野愈发开阔,而这些见识也深深地影响着他做教育的理念。
涉足教育领域之前,高品川有着一段银行从业的经历。“当时我们的伙伴中,其实是没有人直接回国的,多数人选择的方式是留在美国继续深造,争取外派的机会回到中国,进而实现几级跳,是当时普遍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不在高品川的选择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