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邮政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邮政各级企业和经营、生产管理部门在利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加强生产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挖潜、优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看,邮政行业对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的大量投入尚未全部转化为生产力,邮政编码老化、名址准确性不高、邮件处理环节重复、交接手续繁杂、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邮件运输方式落后等问题,制约着邮政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快推进流程优化工程,发挥信息化和科技进步作用,解放生产力,提升邮政企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邮政;流程优化;邮政编码;集装化运输
一、"流程优化"工程总体思路
以提高运行效率,降本增效为主要目的,同时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二、"流程优化"工程的主要内容
1.优化现有生产作业流程,提高邮件处理效率和自动化处理上机率;
2.优化現有邮件运输流程,提高邮件装卸、交接效率;
3.优化网络资源,推行中心局资源综合利用;
4.做好邮政编码和基础地址库工作,构建一个独立的、支撑各个业务应用、全网统一和更新及时的基础地址库。
三、具体落实措施
(一)生产作业流程的优化
1.实行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在确保邮件处理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给据邮件封发效率,减少作业环节、降低封发成本为目标,以网上电子清单信息为准,实行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这对现有生产作业模式影响较大,需要对现有业务制度和流程进行相应调整,并完善相关信息系统功能。为确保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的顺利实施,集团公司和各省公司要加强了对邮件收寄信息完整准确率、总包信息及时准确率、总包条码与电子清单条码一致率等指标进行监控和考核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多渠道优化大宗包裹处理流程。根据大宗包裹的业务特点,多渠道优化大宗包裹处理流程,减少处理环节,加快传递速度。一方面对于城市批量揽收的大宗包裹,通过在中心局建立大宗包裹收寄集中处理平台,设置电子化支局终端,实现在中心局作业现场集中收寄、处理的一体化作业模式。另一方面,对于营业窗口零散交寄的大件包裹和军包、校园包裹等季节性包裹,通过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包裹临时直封作业流程,推行出口前置处理,减少中心局开拆分拣环节,提高包裹处理效率。
3.重点推广大宗函件出口前置处理作业模式。以邮编预处理为前提,以分拣封发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市场营销、函件制作、分拣封发、运输发运等各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运作为保障,通过服务前移、处理前置、流程优化,对于已经完成邮编预处理的大宗函件,实现在邮件制作现场按邮政编码排序制作,按码分拣和就地封发。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分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紧密协作,合力开展此项工作。
(二)邮政网网路结构调整
1.调整邮政网总体结构,压缩网路层级。明确全国干线网由一二级中心局和一级干线邮路构成,压缩干线网路层级,减少邮件在三级中心局的分拣和经转过程。在各地市设立网路运营中心,组建本地网,本地网直接覆盖本地市市内营投分支机构和所辖各县市区局。通过优化干线网、强化本地网,进一步完善全国邮政网路结构,最终形成干线网、本地网两级处理,一级干线、省内二级干线及本地支线三段运输的网路组织模式。
2.优化调整一二级中心局的布局和功能,有效提高干线网集约化水平和时限覆盖能力。根据进、出口邮件的不同特点和中国邮政的客观实际,从处理时间短和经转次数少的理念出发,改变一二级中心局均为全功能局的传统做法,将一二级中心局的功能细分为具备省际进出口邮件分拣封发及干线总包接发转运功能的全功能局和仅具备省际进口邮件分拣封发及干线总包接发转运功能的进转口局。在全国设81个一、二级中心局,其中一级中心局8个、全功能二级中心局46个,进转口二级中心局27个。一方面提高了对进口邮件时限的保障力度;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出口段时限水平的前提下,加大了出口邮件处理的规模化、集约化。
3.增强干线运输能力,采取多种方式扩充干线运输通道。一是充分发挥火车运能在长途运输中运量大、运距远、安全性高、运行时间稳定的特点,坚持信函的运输仍以火车运能为主。同时,在干线运输中控制各类邮件总包的经转次数,省会间互寄邮件尽量装发直达车,无直达车或直达车发运不完需经转运输的,邮件总包经转次数原则上控制在2次以内。距离在3000公里以上的省会城市间互寄的信函类邮件,如陆路运输无法满足邮件时限要求时,采用航空运输。二是以满足重件时限要求为目标,以各一级中心局为中心,在全国划分八个大区,大区间逐步以网状网的方式构建全国干线大通道。大区内一级中心局对二级中心局以星型网的方式组建区域集散网。
4.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本地网,强化末端网路的运营能力和管控水平。以地市行政区划为网路覆盖范围,全国共设339个本地网,各本地网以地市网路运营中心作为中心节点,通过市趟邮路和支线邮路连接市内营投机构和辖区内各县市区局。
各地市应整合现有各类网运资源,设立半管理、全生产性质的地市网路运营中心。在此基础上,推行省公司对地市、地市对县市区的网运垂直化管理,通过生产的集约化、管理的集中化和扁平化,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网运管控水平和业务支撑能力,提高网路运行效率和效益。
(三)开展集装化运输
集装化运邮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近一半的省份20条一级干线邮路,6个省(区)的省内邮路,全方位、多元化地展开,试验用箱在邮政标准集装箱的基础上,拓展至多种形式的散件周转箱、总包托盘等盛装模式。在目前已开通集装箱邮路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集装化运邮。改变以往在单条邮路上或在单个局内推行集装箱运输的模式,扩大集装箱邮路的深度和广度,在全国建立以若干邮区中心局为节点的集装箱区域集散中心。进行集散中心之间、集散中心与周边省会局、集散中心区域内集装箱邮路的相互联接,开展接力运输。通过调整分拣封发关系,提高集装箱和邮车的利用率。调整邮件发运计划,实现集装箱在邮件经转局的整箱交换,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装化运邮的规模优势和综合效益。
(四)做好邮政编码和基础地址库工作
1.提高邮编地址数据质量及准确率。在对邮政编码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对后两位为“00”的邮编的调整,对邮编名址库中地址与邮编的对应关系进行维护更新,实现“一码一局”。
2.结合网络规划与分拣前置工作,抓紧信函处理技术体制、平常函件条码技术的研究,加强地址采集、存储、使用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全网统一的基础地址标准,完善邮件地址打印书写的标准规范。
3.制定引导性资费政策,用经济杠杆引导大宗用户正确使用邮政编码,正确书写打印邮件地址。
4.研究开发名址管理与数据清洗工具,提供给大客户使用。结合中国邮政门户网站和11185的建设,向社会提供唯一、权威、方便的邮政编码和地址查询服务。
5.实施邮政编码扩位。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邮政编码扩位总体实施方案,为精细分拣创造条件。
五、结论
流程优化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有些事情可能很难立刻见到成效,但是只要我们下大力气真正做到位,就能够增强邮政竞争力,实现邮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简介:郎晓琪(1971-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省邮政公司网运部工程师,研究方向:邮政通信管理。
关键词:邮政;流程优化;邮政编码;集装化运输
一、"流程优化"工程总体思路
以提高运行效率,降本增效为主要目的,同时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二、"流程优化"工程的主要内容
1.优化现有生产作业流程,提高邮件处理效率和自动化处理上机率;
2.优化現有邮件运输流程,提高邮件装卸、交接效率;
3.优化网络资源,推行中心局资源综合利用;
4.做好邮政编码和基础地址库工作,构建一个独立的、支撑各个业务应用、全网统一和更新及时的基础地址库。
三、具体落实措施
(一)生产作业流程的优化
1.实行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在确保邮件处理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给据邮件封发效率,减少作业环节、降低封发成本为目标,以网上电子清单信息为准,实行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这对现有生产作业模式影响较大,需要对现有业务制度和流程进行相应调整,并完善相关信息系统功能。为确保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的顺利实施,集团公司和各省公司要加强了对邮件收寄信息完整准确率、总包信息及时准确率、总包条码与电子清单条码一致率等指标进行监控和考核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多渠道优化大宗包裹处理流程。根据大宗包裹的业务特点,多渠道优化大宗包裹处理流程,减少处理环节,加快传递速度。一方面对于城市批量揽收的大宗包裹,通过在中心局建立大宗包裹收寄集中处理平台,设置电子化支局终端,实现在中心局作业现场集中收寄、处理的一体化作业模式。另一方面,对于营业窗口零散交寄的大件包裹和军包、校园包裹等季节性包裹,通过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包裹临时直封作业流程,推行出口前置处理,减少中心局开拆分拣环节,提高包裹处理效率。
3.重点推广大宗函件出口前置处理作业模式。以邮编预处理为前提,以分拣封发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市场营销、函件制作、分拣封发、运输发运等各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运作为保障,通过服务前移、处理前置、流程优化,对于已经完成邮编预处理的大宗函件,实现在邮件制作现场按邮政编码排序制作,按码分拣和就地封发。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分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紧密协作,合力开展此项工作。
(二)邮政网网路结构调整
1.调整邮政网总体结构,压缩网路层级。明确全国干线网由一二级中心局和一级干线邮路构成,压缩干线网路层级,减少邮件在三级中心局的分拣和经转过程。在各地市设立网路运营中心,组建本地网,本地网直接覆盖本地市市内营投分支机构和所辖各县市区局。通过优化干线网、强化本地网,进一步完善全国邮政网路结构,最终形成干线网、本地网两级处理,一级干线、省内二级干线及本地支线三段运输的网路组织模式。
2.优化调整一二级中心局的布局和功能,有效提高干线网集约化水平和时限覆盖能力。根据进、出口邮件的不同特点和中国邮政的客观实际,从处理时间短和经转次数少的理念出发,改变一二级中心局均为全功能局的传统做法,将一二级中心局的功能细分为具备省际进出口邮件分拣封发及干线总包接发转运功能的全功能局和仅具备省际进口邮件分拣封发及干线总包接发转运功能的进转口局。在全国设81个一、二级中心局,其中一级中心局8个、全功能二级中心局46个,进转口二级中心局27个。一方面提高了对进口邮件时限的保障力度;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出口段时限水平的前提下,加大了出口邮件处理的规模化、集约化。
3.增强干线运输能力,采取多种方式扩充干线运输通道。一是充分发挥火车运能在长途运输中运量大、运距远、安全性高、运行时间稳定的特点,坚持信函的运输仍以火车运能为主。同时,在干线运输中控制各类邮件总包的经转次数,省会间互寄邮件尽量装发直达车,无直达车或直达车发运不完需经转运输的,邮件总包经转次数原则上控制在2次以内。距离在3000公里以上的省会城市间互寄的信函类邮件,如陆路运输无法满足邮件时限要求时,采用航空运输。二是以满足重件时限要求为目标,以各一级中心局为中心,在全国划分八个大区,大区间逐步以网状网的方式构建全国干线大通道。大区内一级中心局对二级中心局以星型网的方式组建区域集散网。
4.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本地网,强化末端网路的运营能力和管控水平。以地市行政区划为网路覆盖范围,全国共设339个本地网,各本地网以地市网路运营中心作为中心节点,通过市趟邮路和支线邮路连接市内营投机构和辖区内各县市区局。
各地市应整合现有各类网运资源,设立半管理、全生产性质的地市网路运营中心。在此基础上,推行省公司对地市、地市对县市区的网运垂直化管理,通过生产的集约化、管理的集中化和扁平化,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网运管控水平和业务支撑能力,提高网路运行效率和效益。
(三)开展集装化运输
集装化运邮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近一半的省份20条一级干线邮路,6个省(区)的省内邮路,全方位、多元化地展开,试验用箱在邮政标准集装箱的基础上,拓展至多种形式的散件周转箱、总包托盘等盛装模式。在目前已开通集装箱邮路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集装化运邮。改变以往在单条邮路上或在单个局内推行集装箱运输的模式,扩大集装箱邮路的深度和广度,在全国建立以若干邮区中心局为节点的集装箱区域集散中心。进行集散中心之间、集散中心与周边省会局、集散中心区域内集装箱邮路的相互联接,开展接力运输。通过调整分拣封发关系,提高集装箱和邮车的利用率。调整邮件发运计划,实现集装箱在邮件经转局的整箱交换,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装化运邮的规模优势和综合效益。
(四)做好邮政编码和基础地址库工作
1.提高邮编地址数据质量及准确率。在对邮政编码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对后两位为“00”的邮编的调整,对邮编名址库中地址与邮编的对应关系进行维护更新,实现“一码一局”。
2.结合网络规划与分拣前置工作,抓紧信函处理技术体制、平常函件条码技术的研究,加强地址采集、存储、使用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全网统一的基础地址标准,完善邮件地址打印书写的标准规范。
3.制定引导性资费政策,用经济杠杆引导大宗用户正确使用邮政编码,正确书写打印邮件地址。
4.研究开发名址管理与数据清洗工具,提供给大客户使用。结合中国邮政门户网站和11185的建设,向社会提供唯一、权威、方便的邮政编码和地址查询服务。
5.实施邮政编码扩位。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邮政编码扩位总体实施方案,为精细分拣创造条件。
五、结论
流程优化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有些事情可能很难立刻见到成效,但是只要我们下大力气真正做到位,就能够增强邮政竞争力,实现邮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简介:郎晓琪(1971-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省邮政公司网运部工程师,研究方向:邮政通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