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朱德、蔡锷有知遇之恩
李经羲(1859-1925年),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李鸿章弟李鹤章的第三子,清朝最后一任云贵总督。
1909年2月,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在任上,他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并兼任讲武堂总办。也正是在这所讲武堂里,一大批推翻清朝、甚至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军官被培养出来,其中一个叫朱德,一个叫蔡锷。
《李鸿章家族的上海轶事》中有这样一件事:朱德早年家贫,来报考讲武堂时,因无川资,就迈开双脚,从四川一直走到了昆明。到讲武堂时报考时间已过,门卫不让进,朱德便与门卫大声分辩。适逢李经羲那天正在讲武堂巡视,闻其声派人前来查看。当知道此人是从四川步行到昆明来求学时,料其将来必有大作为,于是当场决定,破例录取。朱德后来多次跟人提起过此事。
对蔡锷,李经羲不光是知遇之恩,可以说是特别对待了。当年蔡锷不得志时,是李经羲把他弄到广西,给了他良好的发展机会;他受广西革命党人排斥之际,又是李经羲把他召到了云南,并且顶住种种压力,请朝廷任命他做了协统。蔡锷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革命活动,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有人提醒他:“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他也置若罔闻。蔡锷身处困境时,李经羲还资助他500块银元,并收过他的门生贴子,甚至将人家揭发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给他看,劝其谨慎从事。
不做云南都督
其实不光是李经羲,当时整个清帝国的地方大员不少都是在镇压起义和纵容革命这种“夹缝”中求生存。
1911年10月30日,酝酿已久的云南起义爆发,李经羲终于不必承受“煎熬”了。1911年11月1日,云南军政府宣布成立,公推蔡锷为云南都督,李根源为军政部长兼参议院院长。《蔡锷的情和义》一文中称,蔡锷首先想到的是动员李经羲参加起义,请他做云南都督。但是,李经羲坚拒,说:“身为朝廷命官,岂能以下犯上?”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先请人去总督府把李经羲带到法国领事馆避难。总督离开之后,才向总督府开炮。起义成功之后,蔡锷再次请李经羲出来主持云南大政。李经羲顾念皇恩,不肯改变立场。蔡锷只好把李经羲全家送出云南。据当事人回忆,李经羲是坐着轿子去车站的。蔡锷当时已是云南军政府的都督,却跟着轿子步行,一直把总督送到车站。为了防止意外,他又派了一连士兵随车护送。
李经羲离开云南后,经过越南、香港,辗转到达上海。刚下火车站,就被革命者的军队强行剪去了辫子。当时上海是革命的中心,李经羲在这里毕竟不自由,于是他和不少逊清遗老一样来到了青岛。
也正是在青岛,李经羲收到了袁世凯的橄榄枝。
一条辫子断送了前程?
尽管对袁世凯的种种行为有所不满,可李经羲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期间,一直活跃在仕途。
1917年,袁世凯去世才一年。黎元洪任总统后,为排除段祺瑞的勢力,特向国会提名李经羲为国务总理。黎任命李组阁,是安定北洋派、拉拢张勋的一种手段,因为李经羲在云贵总督任时,张勋是其下属。
6月14日李经羲在张勋陪同下乘专车到达北京。6月22日才通电正式就任国务总理一职,同时兼任财政总长。
然而张勋的意图在扶持清室复辟。7月1日,张勋等人在养心殿叩见清逊帝溥仪,演出了一场复辟的闹剧。身为国务总理的李经羲,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未曾表示反对,也未捞到任何好处。李经羲国务总理任期在理论上从1917年5月28日国会通过到7月2日止是35天,实际在任不到10天。
因为李经羲是和张勋一起进的北京,加上张勋是这场复辟的主谋,外界自然对李经羲泼了不少脏水。当时的小说家天忏生曾撰《复辟之黑幕》,讲述了这个掌故:刚做了几天内阁总理的李经羲得知复辟消息后,急忙来找张勋,质问他为何不通知自己,且未曾安排自己任何职位!张勋笑道:“莫怪,论你资格,当然有做宰相尚书的希望。不过呢,你的前程,是因没有一条辫子断送掉了,我替你着想,委实有些不值得。”
但查阅史料,李经羲对复辟还是反对的,材料见之于其堂弟兄李经方和李经迈给张勋上书支持复辟时的信。这封信中附带讲:“再经方、经迈与仲轩(李经羲)手足至亲,闻其以一人之私阻挠大计,实所愧耻。其身败名裂不足惜,如天下公愤何!我公爱人以德,幸勿为先文忠(李鸿章)贻门户之玷。合并密陈。”以示划清界限。说李经羲“以一人之私阻挠大计”,实际上说明了他不支持复辟的态度。
张勋复辟发生后,黎元洪逃入荷兰使馆中,李经羲亦避居江朝宗私宅,于第三天以炭灰涂面,“载煤一车自为御者,于一鞭残照中赴津”,乘上火车直奔上海。或许是受够了政坛上的尔虞我诈,再次来上海的李经羲,已是心灰意冷,从此再无出山之意。
李经羲(1859-1925年),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李鸿章弟李鹤章的第三子,清朝最后一任云贵总督。
1909年2月,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在任上,他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并兼任讲武堂总办。也正是在这所讲武堂里,一大批推翻清朝、甚至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军官被培养出来,其中一个叫朱德,一个叫蔡锷。
《李鸿章家族的上海轶事》中有这样一件事:朱德早年家贫,来报考讲武堂时,因无川资,就迈开双脚,从四川一直走到了昆明。到讲武堂时报考时间已过,门卫不让进,朱德便与门卫大声分辩。适逢李经羲那天正在讲武堂巡视,闻其声派人前来查看。当知道此人是从四川步行到昆明来求学时,料其将来必有大作为,于是当场决定,破例录取。朱德后来多次跟人提起过此事。
对蔡锷,李经羲不光是知遇之恩,可以说是特别对待了。当年蔡锷不得志时,是李经羲把他弄到广西,给了他良好的发展机会;他受广西革命党人排斥之际,又是李经羲把他召到了云南,并且顶住种种压力,请朝廷任命他做了协统。蔡锷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革命活动,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有人提醒他:“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他也置若罔闻。蔡锷身处困境时,李经羲还资助他500块银元,并收过他的门生贴子,甚至将人家揭发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给他看,劝其谨慎从事。
不做云南都督
其实不光是李经羲,当时整个清帝国的地方大员不少都是在镇压起义和纵容革命这种“夹缝”中求生存。
1911年10月30日,酝酿已久的云南起义爆发,李经羲终于不必承受“煎熬”了。1911年11月1日,云南军政府宣布成立,公推蔡锷为云南都督,李根源为军政部长兼参议院院长。《蔡锷的情和义》一文中称,蔡锷首先想到的是动员李经羲参加起义,请他做云南都督。但是,李经羲坚拒,说:“身为朝廷命官,岂能以下犯上?”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先请人去总督府把李经羲带到法国领事馆避难。总督离开之后,才向总督府开炮。起义成功之后,蔡锷再次请李经羲出来主持云南大政。李经羲顾念皇恩,不肯改变立场。蔡锷只好把李经羲全家送出云南。据当事人回忆,李经羲是坐着轿子去车站的。蔡锷当时已是云南军政府的都督,却跟着轿子步行,一直把总督送到车站。为了防止意外,他又派了一连士兵随车护送。
李经羲离开云南后,经过越南、香港,辗转到达上海。刚下火车站,就被革命者的军队强行剪去了辫子。当时上海是革命的中心,李经羲在这里毕竟不自由,于是他和不少逊清遗老一样来到了青岛。
也正是在青岛,李经羲收到了袁世凯的橄榄枝。
一条辫子断送了前程?
尽管对袁世凯的种种行为有所不满,可李经羲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期间,一直活跃在仕途。
1917年,袁世凯去世才一年。黎元洪任总统后,为排除段祺瑞的勢力,特向国会提名李经羲为国务总理。黎任命李组阁,是安定北洋派、拉拢张勋的一种手段,因为李经羲在云贵总督任时,张勋是其下属。
6月14日李经羲在张勋陪同下乘专车到达北京。6月22日才通电正式就任国务总理一职,同时兼任财政总长。
然而张勋的意图在扶持清室复辟。7月1日,张勋等人在养心殿叩见清逊帝溥仪,演出了一场复辟的闹剧。身为国务总理的李经羲,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未曾表示反对,也未捞到任何好处。李经羲国务总理任期在理论上从1917年5月28日国会通过到7月2日止是35天,实际在任不到10天。
因为李经羲是和张勋一起进的北京,加上张勋是这场复辟的主谋,外界自然对李经羲泼了不少脏水。当时的小说家天忏生曾撰《复辟之黑幕》,讲述了这个掌故:刚做了几天内阁总理的李经羲得知复辟消息后,急忙来找张勋,质问他为何不通知自己,且未曾安排自己任何职位!张勋笑道:“莫怪,论你资格,当然有做宰相尚书的希望。不过呢,你的前程,是因没有一条辫子断送掉了,我替你着想,委实有些不值得。”
但查阅史料,李经羲对复辟还是反对的,材料见之于其堂弟兄李经方和李经迈给张勋上书支持复辟时的信。这封信中附带讲:“再经方、经迈与仲轩(李经羲)手足至亲,闻其以一人之私阻挠大计,实所愧耻。其身败名裂不足惜,如天下公愤何!我公爱人以德,幸勿为先文忠(李鸿章)贻门户之玷。合并密陈。”以示划清界限。说李经羲“以一人之私阻挠大计”,实际上说明了他不支持复辟的态度。
张勋复辟发生后,黎元洪逃入荷兰使馆中,李经羲亦避居江朝宗私宅,于第三天以炭灰涂面,“载煤一车自为御者,于一鞭残照中赴津”,乘上火车直奔上海。或许是受够了政坛上的尔虞我诈,再次来上海的李经羲,已是心灰意冷,从此再无出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