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为主治疗胸椎棘上韧带劳损30例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捏脊疗法治疗胸椎棘上韧带劳损的疗效。方法:选取胸椎棘上韧带劳损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推拿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增加捏脊疗法。临床疗效评定以患者局部疼痛、压痛和局部剥离感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在解除患者局部疼痛、压痛和局部反应物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面均较对照组优。结论:以捏脊疗法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胸椎棘上韧带劳损疗效显著。
  关键词:胸椎;棘上韧带;捏脊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46-02
  胸椎棘上韧带劳损,又称为胸椎脊上韧带炎,多由于长期反复的损伤或急性期治疗不当所致。棘上韧带,是起自枕外粗隆,止于腰部,附着在脊柱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颈、腰段的棘上韧带较强壮,胸段棘上韧带较薄弱,故胸段棘上韧带损伤临床较为多见。棘上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疼痛或牵涉痛。胸椎棘上韧带劳损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捏脊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治疗本病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推拿科门诊患者。其中女40例,男20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54岁;40~45岁患者45例,占75%;女性患者约占67%;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6 a。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依据参照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棘上韧带损伤的诊断依据,结合临床拟定。(1)有长期反复的损伤或急性期治疗不当史。(2)疼痛。一般病人以胸椎后疼痛为主。有时可出现整个后背和前胸部的疼痛,受凉或阴雨天加重,劳累后加重,有的患者可伴有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有甚者症状很像心肌梗塞,临床很容易误诊。(3)压痛。于损伤的棘突顶点处有明显压痛。有的患者可有局部肿大或隆起。(4)反应物。有的患者在其损伤处可触及片状或条索状反应物,与下面的组织剥离。(5)可做封闭试验帮助诊断。用1%普鲁卡因5~10 mL对痛点行封闭后,上述症状迅速消失者为阳性(但麻醉有效期过后又复现)。(6)X线平片:无特殊所见。
  1.3纳入标准(1)单纯胸椎棘上韧带损伤者;(2)胸椎棘上韧带劳损或急性损伤未愈,病程在半年以上者;(3)能遵从医嘱,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除胸椎棘上韧带损伤还合并有其他损伤者;(2)胸椎棘上韧带急性损伤者;(3)不能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者。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常规推拿法+捏脊疗法
  2.2对照组常规推拿法
  2.3常规推拿法按照曹仁发主编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推拿学》中棘上、脊间韧带损伤的推拿治疗操作:1.患者俯卧位。按揉患部周围,如检查发现有棘上韧带剥离移位时,可用拇指拨动已剥离的韧带使其复位。2.重点按揉片状或条索状反应物,使其消失。3.擦患部及其上下端或擦两侧骶棘肌,以热为度。4.湿热敷患部。
  2.4捏脊疗法在脊柱穴上,从龟尾至大椎,用捏法操作,捏三提一,3~5遍,在损伤处再操作2~3遍。
  2组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开始下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棘上韧带损伤的疗效评定,结合临床拟定。治愈:局部疼痛、压痛和局部反应物消失;好转:局部疼痛、压痛明显减轻,局部反应物明显减小;未愈:局部疼痛、压痛无减轻,局部反应物无改变。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胸椎脊上韧带劳损是临床常见病,以劳损史、局部疼痛、压痛、反应物、X线平片无特殊所见,为诊断要点。临床应注意与心血管疾病相鉴别。该病临床呈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年发病率高于青年和老年、且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以外治法为主。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病症,属于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法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其最早的文献记录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现代,临床中也常用于成人疾病的治疗。捏脊疗法虽属儿科推拿方法,但用于成人疾病的治疗也有着良好的效果。除胸椎脊上韧带损伤外,对高血压病、失眠、胃肠疾病等成人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常规推拿和捏脊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胸椎脊上韧带劳损均有较好疗效。捏脊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疗效更佳。该疗法治疗胸椎脊上韧带损伤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法,具有良好的即刻缓解局部疼痛,且治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的优势。
  (收稿日期:2013-05-25)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作者简介:牙廷艺(1956~),男,本科,广西名中医,壮医主任医师,从事壮医科研、临床、教学工作32年。  关键词:刮痧排毒疗法;痧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7-0081-02  痧、瘴、蛊、毒是岭南和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痧病排在首位。临床上,痧病可
期刊
作者简介:郑永仁(1965~),男,云南楚雄人,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  通信作者:杨和金(19725~),男,云南省牟定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新药开发,药理研究,动物疾病模型研究以及物实验动物管理等方面工作,邮箱:yanghejindayuan@siancom  摘要:目的:研究云南习用骨碎补老鹰翅膀对摘除卵巢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除正常空白组(假手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项目名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NO:2010MZJSGX1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标准化研究课题(NO:GZBZ0902)。  作者简介:王粤湘(1959~),女,汉族,湖南长沙市,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民族医药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腰肌
期刊
关键词:荨麻疹;辨证论治;加味三甲基础方;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01-02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伴剧烈瘙痒及烧灼感的过敏性皮肤病。因皮疹时起时消,故名瘾疹;因其每遇风而发,又称风疹块;《诸病源候论》称风瘙瘾疹;《医宗金鉴》称鬼风疙瘩。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由内、外因所致,内因即先天禀
期刊
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  通讯作者:雷贻禄(1982~),男,住院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干部病区)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摘 要: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观察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
期刊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NO:GZKZ10-001)  作者简介:卢健棋(1963~),男,教授,主任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  通信作者:雷贻禄(1982~),男,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调查本市高血压PTS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中医体质与PTS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结合中医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牵引舒筋结合整脊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行牵引舒筋结合整脊疗法,对照组行牵引舒筋治疗,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舒筋结合整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牵引
期刊
关键词:冮顺奎;反治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03-03  反治法为中医临证治则之一。首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 反治何谓? ”岐伯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即 顺从证候而治的叫反治,当病情复杂出现假象时,要潜心找到真象的蛛丝马迹而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金钱豹”疗法对阳虚质人群的体质调整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36例阳虚质受试者运用“金钱豹”疗法进行调整,每周2次,连续3个月。观察调整前后体质量表的转化分。结果:调整前后体质转化分比较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钱豹”疗法具有良好的调整阳虚体质的作用,可明显改善阳虚质的偏颇程度。其作用机理与“金钱豹疗法”独特的操作手法和“弹拨经脉—温通气血”整体调节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磁珠贴压耳穴在混合痔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抗炎、止血、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磁珠贴压耳穴。观察2组患者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6、12、24、48、72 h疼痛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2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物的使用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