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一个春节长假,网上都会有几个典型的家庭伦理长帖,引得网友搬来板凳嗑着瓜子围观。家庭矛盾各有千秋,是为去谁家过年?是为孝敬爹妈谁多谁少?是为了莫名其妙的夹板气?还是为了推来推去的家务活?此时,过年就好像是特殊的放大镜,搜寻着生活中的点滴“黑洞”。不妨看看智慧老人们,都有哪些化解之道?
  摸底游乐场夺回儿孙心
  人物:老蔣 年龄:66岁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对于子女在外的老人来说,“团圆”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因为工作忙孩子回不了家,要么因为南方太冷小孙子不肯来,加上今年回公婆家、明年回丈母娘家,轮着回又少了一半的团聚时间……每到春节,像我一样变着法让孩子回家的老人不在少数。
  去年春节前一周,我就给儿子打电话说,儿子,除夕回家吗?儿子迟疑了好久没回答。我说:“你结婚已经8年了,8年没回家陪我们过年了。结婚第一年儿媳怀孕我理解,第二年孩子太小怕冻着我理解,可后来你们都不愿意回来,我和你爸就不高兴了。”儿子听了道出了不愿回去的心声:老家商场少、电影院少,好山好水好寂寞。连7岁的大孙子也用稚嫩的声音喊着“老家没有游乐场”。
  这深深刺激到了我,节前一个月我就向老伴布置了任务:摸底老家的游乐设施、商场、电影院,夺回儿子一家的心。我还发动起了身边的亲戚姐妹,了解老家的好去处,还带着纸笔跑了好几个商场,年轻人喜欢的吃的、穿的大品牌,老家也有的我就给记下来,光各类奶茶、咖啡就喝了好几杯。
  过去在老家因为忙着打拼事业,我几乎从不逛街,儿子也在全封闭学校上学,高考后直接去了北京,所以对家乡的商业设施了解很少。我要告诉儿子一家,家乡现在从电影院、商场到儿童乐园,城里有的这里都有,孩子们回来过年还能去乡下的古戏台看戏,现代生活和传统民俗一样不缺。
  外孙女的红包引孝心
  人物:玉晓 年龄:71岁
  我和老伴都是企业退休职工,前些年养老金不高,过年时女儿总给我们红包,虽然钱不是很多,也多少是个补贴。这几年国家连年给我们涨退休金,而女儿买车又买房,我对女儿说,我们的收入比过去强多了,过年你过来看看我们就行了,就不用送红包了,此后过年女儿就不给我们红包了。
  谁知道,懂事的小外孙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7岁起,她每年送我一个红包。3年前的除夕,我递给小外孙女一个红包,里面有几百元钱。小外孙女拿出来一个红包,说是给姥姥的红包,我笑着接过来,打开红包,里面全是一些几角的零钱,数数一共是3元5角。全家人都笑了,都没当回事。
  小外孙女8岁那年的春节,小外孙女掏出一个红包,我笑着接过来,打开红包,数数一共是10元,也是一些几元几角的零花钱,大家一边笑一边夸小外孙女懂事了。
  转眼到了去年的春节,女儿带着小外孙女走了很多家亲戚,红包也是大丰收。因情况特殊,女儿到初五才来给我们拜年。小外孙女从她的衣兜里拿出一个红包,女儿还以为红包是孩子交给她收着,笑着伸出手。谁知小外孙女一转身把红包塞给了我,我打开红包一看里面两张100元。那一刻,我发现女儿的脸红了。
  正月十五,女儿专门过来了,吃完元宵,女儿递给我和老伴一人一个红包。女儿说,给你们就收下吧,再穷也不差这点钱,以后还是每年给你们拜年钱。我笑了,心里又酸又甜,是小外孙女提醒了女儿。
  莫攀比伤了儿孙的心
  人物:方南  年龄:58岁
  有些老人喜欢攀比,老伴也不能免俗。去年春节前夕,老伴对儿子说,儿啊,邻居孙大爷有款最新式的手机,是苹果牌的。我也换一个手机吧。儿子听了说:“好吧,给你买一个。”当天就下单给老伴买了苹果手机。那段时间,老伴一出门就把手机带在身上,老乡问,你买了一个新手机?老伴大声说,不,是儿子送的。其实老伴从来也不用手机打电话,他是在显摆,和人攀比。
  前不久我有一老同学探亲路过,进来吃了顿饭,手上带着一块手表很气派,老伴一问,原来是瑞士的劳力士手表。老伴对儿子说,今年春节,你就送我劳力士手表吧。儿子没好气地说,老爸啊,一块劳力士手表要好几万呢,我哪能买得起。没等老伴说话就把电话挂了,很明显儿子生气了,很长时间没来电话。
  我劝老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在孝顺问题上,不能单纯拿物质来衡量,只要孩子们尽了心就行了。一味地跟孩子们要东西,人为地加大子女的生活负担,这样会影响两代人的和谐相处。
  同时,我也对儿子说:“你总是感觉你爸像个不懂事的老小孩,但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关爱,也许他就不会用物质来反复肯定自己的价值了。”
  在新春团聚之时,家人之间的情感现实而又琐碎,只有宽容和智慧,才能让这些平凡的、质朴无华的感情,变得更加令人回味,更加久远绵长。
其他文献
英国敏捷老龄化联盟创始人  伊恩·斯佩羅  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居家养老在老龄化时代越来越重要,在英国有78%房屋建设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因此,我们在2017年推出了“未来社区”的概念,如今概念被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接受。我们公司有一个项目是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建设多代友好型住房。独居老人生活在这种混合社区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接触,而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也能得到老年人的帮助。在社区里,老年人和年轻人互相学
期刊
去年8月的一天,我下班后顺路给婆婆送水果。刚到楼门口,婆婆的对门邻居李阿姨走过来神秘兮兮地说:“知道不?你婆婆昨天带回来一个又高又瘦的老头,两人很亲热,看来你很快就有后爸了!”听了李阿姨的话,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不是滋味儿。  回到家,我给老公东旭说了,东旭也不敢相信。没想到,没等我和东旭向婆婆证实,婆婆就打来了电话,说双休日没事儿来家坐坐吧,妈有事儿和你们商量。直觉告诉我,婆婆要向我们宣布新
期刊
在2019年,《新天地》初步转型改版,打造集可读、可听、可视化为一体的老年乐活平台,致力于“引领老人快乐生活”,新增了一系列推动老年教育的主打栏目内容。“学习吧”版块下设同老年大学校领导深入探讨治学模式的“对话老年大学”栏目,已同部分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如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应急管理部等国家部委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开设的老年大学开展了深入探讨。“金色艺苑”栏目主要提供一个展示老年人作品的平台,让老人
期刊
6月16日上午,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会上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并讲话。他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用心建设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奏响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以内容建设和媒体融合的新优势,把光明日报办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思想文化大报。  从对光明日报“团结、联系、引导、服
期刊
1959年10月15日,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地接见了出席包头市表彰大会的100多名先进生产者。当时,我作为一名先进工作者,就站在距离周总理最近的地方。  是党从日寇的阜新煤礦里解放了我,培养我成为一名国家建设急需技工人才,还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58年,我所带领的吊装班被厂党委命名为“田恒仁青年起重突击队”,尤其是在我担任吊装工段长后,采取土法上马,蚂蚁搬家的办法,顺利完成了许多高难度任务
期刊
光明日报今天的成就令人瞩目,事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作为大半生都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光明人,我既感到无比高兴,又深知来之不易。这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关怀,同时,这也是几代光明人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抚今追昔,不禁使我想起1960年刚调到光明日报工作时的情景。当我来到西单石驸马大街90号,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破旧的小四合院,光明日报竟然在这么简陋的环境和条件下办报:编辑部的办公室简
期刊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女兵,是洋溢着金属般阳刚气质的军营里的一抹亮色。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战争没有让女人却步;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女军人保持着飒爽的英姿。银发闪闪的暮年中,女兵的勇敢气概让84岁的车玲阿姨笑对人生。  不怕苦与累,互抓“革命的虱子”  1950年初,四川解放了。14歲的车玲怀揣着革命理想,积极报名参军。由于年纪小,她被分到第一野战军18兵团文工团的“小鬼组”。此时的文工
期刊
安徽合肥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和个人魅力的晚清重臣。据初步统计,李氏家族现存后人约两万人,他们分布于世界各地。这些后辈中,出现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笔者经合肥、上海、美国寻访李鸿章后裔,带你走近一个最真实的李家。  学会屡败屡战  李永炜,1962年8月18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市鼓楼区,李鸿章第六代裔孙,李鸿章之子李经述的后人。父亲李道秉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后任江苏省电力局总工程师
期刊
春节前夕,光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何占峰、《新天地》杂志社总编辑杨鸣旭等一行人拜访了多位在各自领域做出过非凡贡献的老者,老同志们在心中感到温暖的同时,不忘将这份关怀传递下去,为本刊读者献上最真挚的新春祝福和亲切实用的日常叮嘱。  原全国政协委员  中医科学研究院基础理论所 研究员  周超凡 83岁  中医中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周老就是一位坚守中医中药的名家。他参与主编的《全国中草药汇编》荣获全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何种阶段,最该留下的是欢喜和坦荡,老年亦如是。  在过去的2018年,整个中国奔跑在追梦路上,为改革发展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切始于梦想,成于实干。  201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中国历经 70年风雨兼程,未见沧桑,更显从容。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活跃于老年大学、兴趣班、活动室,找到了生活乐趣所在;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