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广西区域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臭氧浓度数据和臭氧激光雷达观测资料,采用后向轨迹方法,分析了2021年6月6-8日广西出现的一次大范围长时间由南向北变化的臭氧污染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 表明,此次臭氧区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本地臭氧生成,次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臭氧向广西区域输送;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与气温呈现较为一致的正相关,与降水量、地面风速和相对湿度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
【机 构】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南宁530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广西区域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臭氧浓度数据和臭氧激光雷达观测资料,采用后向轨迹方法,分析了2021年6月6-8日广西出现的一次大范围长时间由南向北变化的臭氧污染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 表明,此次臭氧区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本地臭氧生成,次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臭氧向广西区域输送;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与气温呈现较为一致的正相关,与降水量、地面风速和相对湿度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
其他文献
根据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规范的要求,采用温湿度传感器与温湿度测控仪智能一体化设计,运用C++语言开发温湿度跟踪与分析系统,对温湿度自动监测分析,实现了对温湿度自动监测分析查看、数据统一管理、数据存档及时超限报警以及温湿度环境数据跟踪.结果 表明,气温与相对湿度的检测值与实际值误差绝对值分别在1.0°和3.0%RH内,满足气象计量实验室对环境温湿度数据跟踪与分析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气象计量检定的工作效率和促进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2021年6-9月广西经历了1951年以来最高的月平均气温,大范围高温天气频发.利用1961-2021年广西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1991-2021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对此次广西异常高温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 表明,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高温事件的重要气候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位置偏西偏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偏北以及热带气旋影响偏弱是造成广西气温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快速鉴定食品中空肠弯曲菌.通过对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的选择、稳定性、特异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ALDI-TOF-MS鉴定方法准确,快速,稳定性好,能够准确快速地区分弯曲菌近缘菌株,并与VITEK生化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均有较大提高.MALDI-T
为探究明胶(G)、海藻酸钠(SA),沙蒿胶(ASKG)对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溶胀和保湿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混-离子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明胶/沙蒿胶复合水凝胶,并对制得的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和溶血率测试.结果表明:当G质量分数为2.5%,SA为1.5%,ASKG为0.7%时,复合水凝胶压缩强度达到427.2 kPa,拉伸强度达到563.449 kPa,断裂伸长率为117%,溶胀率为744%,且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能.红外光谱表明,由于沙蒿胶中存在大量羟基,因此加入沙蒿胶后在3300 cm-1~3600 cm-1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