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200岁老宅搬回家,80后女孩梦想“玩”成真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曾漫步在古镇,每当看到那些别具特色的木匠、铁匠、篾匠铺子,都会被吸引驻足很久。这些古老的精彩曾充实着我们祖辈的生活,却被追求快节奏、模式化的时代所遗忘。如今却被很多年轻人重拾,还把它们玩出了新花样。有个80后的“女木匠”,就因为对一处200年的老宅一见倾心,干脆把它“搬”到了北京,打造成了自己的梦想乐园!
  邂逅一处老宅的情谊
  如果不见真人,朋友圈中的武佳很容易给人造成“老朽”的错觉。她擅长雕塑,酷爱木匠活儿,经常分享一些自己动手做成的木制艺术品照片。人们看到那些精致的小物件,设计的高超和手艺的精湛,让大家很难将它们与这个80后的阳光女孩联系到一起。
  而现实生活中的武佳身上,却有着80后年轻人的显著特征:出生大西北的她,是个内敛和奔放的矛盾体。长河落日给了她人群中的沉稳气息,大漠飞沙却让她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有孤注一掷的不假思索。
  童年时的武佳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她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小学时武佳最乐此不疲的事儿,就是在伙伴们课间活动时,美滋滋地独自跑到讲台捡老师用剩的粉笔头。这些被遗弃的东西在武佳手中能焕发新的光彩。它们被刻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人、场景或是带盖的小盒子。那时武佳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一堆零零碎碎的小工具:针、掏耳勺、铅笔刀、小镊子……只要是能把她想象的形状刻出来的工具,都会被她收入囊中,宝贝似的随身携带。
  长大后的武佳做了空间设计师和雕塑师。与身边追求紧随时尚的同行相异,她将自己的工作室选在北京六环外的上苑艺术村。这里看似离群索居,其实开车到市区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武佳爱上这里的宁静和平和,2011年,她买下了这里一处典型的北方宅院,准备先把前院的房子进行改造,用于起居生活,后院再新建木工房、工作室。
  “我总是找不到最恰当的灵感。”武佳在设计后院时,几次停笔:“想找那种‘择一屋终老’的感觉,却无处寻迹。”
  “既然要‘终老’,何不去参考下老宅?”身边朋友调侃道,“听说福建有些木结构的老房子出售,佳佳你可以去买一处住在那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问清老房子出售的消息属实,设计师的直觉告诉她,应该去看看。相遇总是猝不及防。当武佳急匆匆的脚步停驻在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精致老宅外时,她的心怦然一动。
  这是一座年代在乾隆和嘉庆之间的木结构老宅,当年的主人,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历经200多年的风霜,老房子精细的木窗雕刻、柱檐、槲角上的花纹依然完好无损。木质结构的厅堂内壁,嵌有刻着诗词楹联的方石碑,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古朴的外观与实用的设计,令这个空间既有百年老宅的气宇和尊荣,又尽显私家庭院的雅致与高贵。
  武佳看到这处老宅的第一眼,就无法再挪动脚步。多年来她苦苦寻觅的设计构想在这一瞬呈现在眼前,心灵与老宅的高度契合,让她仿佛在无处落脚的人海中,找到了让梦想停靠的陆地。
  这位80后的女设计师,当场就做了决定——
  “我要把它搬回北京,用它做我的工作室!”
  带“老朋友”回家,长相守
  所有人都觉得武佳简直疯了!虽说这处老宅算得上她的心头挚爱,但将这样一整座宅邸搬到北京谈何容易!可是武佳并没有气馁,她考虑到整座宅邸体量太大,自己的工作室又空间有限,只得无奈割舍了一部分,选择了原本正房前的一个前厅和两边厢房的廊道。
  想搬屋就要对老宅进行拆解。拆解掉的老房子,木头部件全都运回了北京。这些零件运回北京后,她却放了大半年时间才动工。因为希望能够尽可能保留老房子原本的结构、比例和形式,不去破坏传统的韵味,但要赋予它一段新的生命,尽管武佳用了大半年时间进行设计,但真的实施起来依旧难坏了建筑工人。
  首先,第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就是清洁。由于这些木头部件都有200多年的历史,加上又放了大半年没动,虽然做了保护,但仍然有部分腐烂。为了达到武佳想要的“新生”,工人们按武佳的要求,对老房子的部件木料进行了细致的清洁。老房子用的是杉木,这种木头质地很松,为了不伤到木头,不能用化学制剂进行大范围清洗,更不能用金属硬物来清理。所以不管是百年的灰尘、凝固的砂浆,还是经年累月的鸟粪,都只能用刷子一点点刷。这样一直刷了好几天,最后终于露出了木纹自然的肌理,也呈现出了岁月和风雨侵蚀留下的、自然而然的痕迹。
  接下来更让人挠头的,是这些“零件”的配对。当初拆解老房子时,武佳对一些主要的部件做了编号。但即使是这样,当它们真正变成“零件”之后,如果没有扎实的古建筑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也很难原样组装起来。要知道每条梁上需要配什么样雕花的部件,都是有讲究和说法的。而且老房子结构复杂,年轻的工人们基本对它们束手无策。
  无奈之下,武佳又从福建当地请来了两位老匠人。他们都是和古建筑打过几十年交道的老手艺人,对这些老房子的结构烂熟于心,只要拿起一根木头就知道应该放在哪个位置。在他们的指点下,工人们先将所有部件在地上拼装好,再立起来。一个一个木件,徒手组装,没有使用任何电动工具。
  “佳佳,这房子结实吗?”家人看了后不禁质疑,“一根钉子都不用,全用榫头卡合在一起,来场大风不会刮倒吧?”
  武佳听了哈哈大笑,现代人住惯了钢筋混凝土,却对原始的安全感产生质疑。古人几百年几千年都是这样做的,怎么不行呢?武佳在老房子框架上进行了风力冲击试验,事实证明,老房子很结实。
  整体框架搭建得差不多,木屋已经初具规模了。之后再为屋顶铺瓦。从部件配对到整个木屋组装完成,这个艰难的过程,武佳和工人们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
  最终的呈现让武佳倍感兴奋。房屋的正厅连接工作室,两侧厢房的廊道,一侧因为空间有限,不得不忍痛舍弃。另外一侧的廊道则进行了延伸,加了一个小小的门洞,穿过去就是她的木工房。其他部分则完全是遵照老房子原来的结构组装起来的。   靠工作室一侧的廊道,武佳别出心裁地设计成了玻璃幕墙。这样就将老房子与工作室、院子完美合体。老屋将武佳的工作室渲染成了一个不老的神话,连坐在室内时尚的沙发上畅饮香槟,都让人感受到古雅的情调。
  雕花窗棂将屋内外隔成了两半,院内洒脱,屋中凝重。武佳在这个自在妥帖的空间中与自己的“老朋友”长相守,触摸木屋的每一寸肌理,感受那种朴素、舒适、自然的木质性格,让整个人都变得柔软起来。
  费尽心思,到底要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空间?在武佳心中,把老宅搬到北京,它便不是一件死的文物,而是要赋予它在当下生活里的新生命。不是食古不化,也不是拜物教、恋物癖。不管是木头、旧物还是家,真正价值就在于使用。她想做的,就是日复一日,和老宅生活在一起。如今,房子如愿建好了,她就要每天在自己建的这所房子里饮食起居、设计创作,还可以随时感受过去那个时代匠人的精神气质。
  将梦想之光照进老屋
  拥有了这样一处心灵安放处,武佳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室。这里远离闹市,一天可以当做两天用。
  不过,武佳平时的工作计划性也不强,多数时候她都可以随性地跟着感觉走。虽然看似过着随遇而安、懒懒散散的日子,但只要一有灵感,她就要赶紧抓起工具,第一时间做出来才会安心。跟小时候一样,武佳喜欢动手的过程。每次设计完稿后,她都乐呵呵在钻进自己的木工房玩木头,做点小玩意。它们可能是一盒木卷尺、一个木U盘,也可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木碗碟……
  这些木制品与别处不同的是,武佳为它们赋予了生命和柔情。她从小时候玩过的泥巴得到灵感,那种将泥巴握在手心,感受它从指缝要逃出时的感觉是种很奇怪的感受。于是武佳就把U盘设计成手握着的形状,木头仿佛变柔软了,与人发生了联系,带着设计师的温度。
  工作时,武佳偏爱躲在一个小空间里,所以不管是用来做设计的工作间,还是木工房,都是小小的。这个纤瘦的女孩钻进小屋,戴上面罩手持电锯的专注定格了她生活中的最美图景,电光火石间锯末的飞溅为她镀上一层大侠的豪放神采。看到这幅图景,才会让人由衷感叹:所谓“小资”,不是喝着星巴克在昏黄的灯光下捧一本书或者听一曲音乐的“表象”,而是拥有自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像老宅中的武佳,苦也吃得,累也受得。生活可以很朴素,内心却是丰满的。凭外面世界如何热闹,内心却拥有着宁静。
  工作需要专注,生活却要大空间的精彩。连接老屋的生活区中,武佳设计了挑高的房子。白天,武佳喜欢在这里和朋友们喝茶,晒着太阳聊聊天。阳光透过大扇的落地玻璃窗照进来,让屋中满盈温暖。工作不忙的时候,武佳会兴致勃勃地亲自下厨招待朋友,当然不忘亮一手西北人最爱吃的油泼扯面。
  夜晚的宁谧独属她与老屋。阁楼之上白月光,她常常在夜色中向远方眺望,深情凝望这个急躁城市的星星,眺望抚摸人们安眠的月亮,眺望老屋远处的风景,看雪压银杏,听雨打窗棂。
  曾经有人疑惑过武佳的选择。作为一名与新锐时尚息息相关的设计师,她却摒弃了时尚城市的快节奏,选择偏安一隅与老屋长相守。每每提及,武佳都会坦诚解释:“你有没有试过从疾驰的车里看风景倒退,一切模糊不辨。其实,岁月的虚掷要快过车窗里流逝的风景,走慢一点能看清生命里那些有趣的人与事。”
  身处老屋,时间仿佛特意停滞,让武佳捕捉到更多的艺术灵感。由老屋百年后的重生得到启迪,她给每件艺术品赋予温度,更加注重它们的实用性。2016年,武佳以木为材质,以“痕迹”为主题,创造的一系列包括U盘、卷尺等物件在内的“可以把玩的艺术品”在朋友圈试销售期间,引起火爆反响,让人们对这个80后的女木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这样的成功对武佳而言,却是内心深处的波澜不惊。在老屋中凝炼,她早已将梦想之光引进窗户,于陈旧古朴中品味执着的力量。时尚生活中,老屋为她营造出了一份专属的安宁,足以栖息梦想。
  编辑/贺长虹
其他文献
一台带有麦克风和摄像头的电脑、一个几平米的空间,一条网线就可以让你足不出户日进斗金。在这个半虚拟的平台上用户能免费进直播间围观女主播唱歌,但是要想与她互动就要花钱买虚拟礼物。  杭州一中年男人为了博取女主播欢心,瞒着妻子疯狂刷礼80万。妻子知道后绑架女主播想讨要巨款,然而却没料到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们身上。  美女护士兼职网络女主播  “请宝贝们为我刷钻,我要金钻哟……”电脑屏幕上方一个长发飘飘
期刊
据外媒报道,近日国外有一名拥有神秘力量的“吸头功”男子杰米·基顿(Jamie Keeton),更是可以将玻璃酒瓶、金属汽水罐等放在头上,不论是平放或横放都难不倒他。基顿解释自己在23年前将自己的头发剃掉,却因此意外发现自己的头部可以将瓶罐吸住,甚至不只是头部。基顿还透露,自己的其它身体部位也有着同样的功能,能将瓶瓶罐罐牢牢吸住。一名医生也指出,基顿有这项神力可能是因为他的体温经常保持在37.7℃,
期刊
2016年3月1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迎来自己的92岁生日,世界各地的金粉们纷纷送来祝福。其中,著名制片人张纪中为金庸众筹生日礼物的做法最为引人注目。这份礼物不但令金庸先生惊喜万分,也让“不老的金庸”迅速成为微博最热门的话题。贴心的做法一时引来网友惊呼:原来大胡子还有如此温柔的一面。  其实,在好友眼里,张纪中一直是个活泼热情的老顽童,善良而率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有时他的表现和做法甚至
期刊
1925年出生于肯尼亚西部裂谷省恩达拉村的普丽西拉·西蒂耶内,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她的妈妈是位乡间助产士。因为自小听话懂事,愿意帮妈妈分担家务,有幸成为6个姐妹中唯一继承母亲接生技能的女儿。7岁时,西蒂耶内就跟在妈妈身后,风雨无阻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于各个村庄去接生。   西蒂耶内35岁那年,她60岁的老母亲,因为不识字而上错了车没能及时赶到,以至于一个产妇大出血死亡,双胞胎儿子也胎死腹中。尽管对方
期刊
台湾东森新闻云2月17日援引《Thanh Nien News》的报道称,阮氏慧2012年犯下越南史上最大毒品案,与同党从老挝贩运5000砖海洛英及数以千粒药丸到越南和中国,根据当地法令,拥有超过600克海洛英可判处死刑。  为了逃避死刑,女囚在去年8月向一名27岁男囚犯两度购买精液。男囚犯收钱后,将装有精液的塑胶袋及注射筒放到指定地点,方便对方利用上厕所时带回再自行注入。  最后女囚果然顺利受孕,
期刊
一次放纵让已为人妻的她意外怀孕。就在她打算做人流手术时,却得知对方5岁的儿子罹患白血病,急待新生婴儿的脐血来救命。一边是隐私和背叛的曝光,一边是孩子告急的生命,她该如何选择……  在愧疚中赎罪,  出轨妻子欲留下“一夜情”孩子  2011年国庆节,大学时的恋人朱俊峰和何慧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时年26岁的朱俊峰励志上进,大学毕业后进入市内一家医药公司当会计,一年后辞职下海做药品批发生意;小他一岁的何慧
期刊
据“中央社”20日报道,奥地利5名年轻人打破了连续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吉尼斯纪录,时间长达92个小时。这一活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某商店举行,策划人阿诺德表示,“到最后时,他们其实都已经非常累了。”5名年轻人中有4名男性与1名女性,年龄介于19到24岁。在竞赛过程中,他们每小时只被允许休息5分钟,可上厕所、伸伸腿甚至冲澡。为了帮助他们在这场看电视马拉松中保持清醒,他们可使用健身脚踏车,喝咖啡或提神饮料。
期刊
1988年,我出生在美丽的湖北恩施。“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悠悠龙船调,浓浓清江情。造物主对恩施这片土地格外留情,赐给了它百里清江、葱莽青山、飞溅瀑布等说也说不完的美景。  长大后,我去了深圳工作。七年的职场打拼,让我从一个基层员工成长为区域高管。但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也让我的元气消耗殆尽,特别是在有了第一个宝宝后,我曾经一度失眠。由于紧张压力或是情绪因素造成的,医生说最好采取自然疗法,不要随
期刊
“真爱是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这句话用在妮可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今年49岁的妮可是英国人,她做着空姐工作,可是过着并不开心:在49岁前,她相亲了22次,也没有把自己嫁出去。眼看着昔日的同事都当奶奶了,妮可辞掉工作,变卖所有的家产,开着一辆露营车在环游英国的同时,寻找真爱。没有人相信妮可能在旅途中邂逅真爱,可仅仅三个月后,她就捕获了詹姆斯——一个资产千万的大庄园主的心。  盼爱女人,接连受伤  
期刊
两岁的儿子突然失踪,爱子心切的父母,为了早日找到孩子,选择最便捷的“微信悬赏”:承诺如果能找回儿子,愿意出30万元感谢费。因为巨额酬谢金,这一微信很快就被层层转发,前来提供线索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当爱子终于被人送回时,他们欣喜之余又开始心疼钱,于是便处心积虑地想赖掉这笔酬谢金。最终,为躲钱债却酿成了悲剧……  “狼保姆”失踪抱走孩子?  家住长沙市芙蓉区的罗峰、姚丽夫妇2008年从单位辞职,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