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生物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新课改把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作为重要环节。教师应努力在各方面创造条件,改进和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
关键词:实验设计 观察 创新 讨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59-01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基本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
1 明确实验目标和实验原理
教学目标不应是简单的知识目标,而是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明确了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评价标准和方式,才能科学地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高中学生的思维意识比较多向化,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根据具体化的教学目标,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都得到发展。
除了教学目标,学生还应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原理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理解实验方法步骤的关键。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理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学生必须先了解此原理,才能对实验过程做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否则在做实验时就很难理解,不利于整个实验的操作。
2 预先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思路模糊,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教师可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实验设计的自信心。课本实验是学生熟悉的知识,教师可在课本实验的讲解过程中灵活地改变实验的某个条件,让学生模仿实验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开放性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获得成功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为实验设计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切实提高了实验能力。
由于实验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设计水平高低不同,设计的方案也是多样化的。教师要及时点拨和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成果。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的点拨丰富了设计的思路,启迪了思维,能总结出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和标准,取长补短,完善设计方案,丰富设计内容,从而使学生巩固实验设计方法,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设计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认真观察,准确分析
观察不必做实验,实验往往要观察。实验观察可使学生辨认生物的种类,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的生理机能,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记忆牢固,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如何做好实验观察呢?
(1)观察要有明确目的,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要求学生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准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因此,生物教师要时刻提醒、指导学生按观察目的进行观察。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注意哪个是细胞,哪个可能是气泡,两者有什么区别,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辨析。低倍镜找到目标后换高倍镜由外到内观察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最后再全面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图。只有确定目标后,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排除无关干扰,这样才能对细胞结构有全面的认识。
(2)观察要有科学的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有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再到局部,抓住生物各个方面发展及变化过程,通过观察的现象来了解生物的变化的本质。其次,纵向对比观察,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及差异中求共同点和因果关系。最后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还要重复观察,充分体现观察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出并解决。例如:观察水稻的根系时先整体看根系发达,再细分直根系、须根系、主根、侧根、不定根的形态特征。水稻属单子叶植物,小麦也是,再比较两者的异同。最后,反复观察得出结论。
4 讨论交流,完善实验
实验信息交流是科学研究重要环节之一。传统实验缺少实验信息的交流。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实验信息,为学生进行交流创造了广阔的机会和空间。实验不能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对于实验操作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师应对正确操作的学生进行表扬,活跃他们思维;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通过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设计方案,丰富设计内容。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点拨丰富了实验操作思路,启迪了思维,使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设计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交流不仅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思考中的不足,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学会虚心的态度;也能使他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新课改中,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大进步空间,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这样就能碰撞出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仅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生物实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为学生获得知识创造条件,又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奠定基础,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师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实验设计 观察 创新 讨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59-01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基本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
1 明确实验目标和实验原理
教学目标不应是简单的知识目标,而是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明确了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评价标准和方式,才能科学地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高中学生的思维意识比较多向化,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根据具体化的教学目标,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都得到发展。
除了教学目标,学生还应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原理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理解实验方法步骤的关键。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理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学生必须先了解此原理,才能对实验过程做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否则在做实验时就很难理解,不利于整个实验的操作。
2 预先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思路模糊,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教师可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实验设计的自信心。课本实验是学生熟悉的知识,教师可在课本实验的讲解过程中灵活地改变实验的某个条件,让学生模仿实验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开放性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中获得成功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为实验设计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切实提高了实验能力。
由于实验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设计水平高低不同,设计的方案也是多样化的。教师要及时点拨和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成果。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的点拨丰富了设计的思路,启迪了思维,能总结出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和标准,取长补短,完善设计方案,丰富设计内容,从而使学生巩固实验设计方法,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设计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认真观察,准确分析
观察不必做实验,实验往往要观察。实验观察可使学生辨认生物的种类,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的生理机能,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记忆牢固,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如何做好实验观察呢?
(1)观察要有明确目的,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要求学生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准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因此,生物教师要时刻提醒、指导学生按观察目的进行观察。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注意哪个是细胞,哪个可能是气泡,两者有什么区别,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辨析。低倍镜找到目标后换高倍镜由外到内观察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最后再全面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图。只有确定目标后,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排除无关干扰,这样才能对细胞结构有全面的认识。
(2)观察要有科学的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有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再到局部,抓住生物各个方面发展及变化过程,通过观察的现象来了解生物的变化的本质。其次,纵向对比观察,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及差异中求共同点和因果关系。最后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还要重复观察,充分体现观察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出并解决。例如:观察水稻的根系时先整体看根系发达,再细分直根系、须根系、主根、侧根、不定根的形态特征。水稻属单子叶植物,小麦也是,再比较两者的异同。最后,反复观察得出结论。
4 讨论交流,完善实验
实验信息交流是科学研究重要环节之一。传统实验缺少实验信息的交流。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实验信息,为学生进行交流创造了广阔的机会和空间。实验不能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对于实验操作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师应对正确操作的学生进行表扬,活跃他们思维;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通过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设计方案,丰富设计内容。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点拨丰富了实验操作思路,启迪了思维,使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设计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交流不仅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思考中的不足,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学会虚心的态度;也能使他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新课改中,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大进步空间,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这样就能碰撞出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仅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生物实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为学生获得知识创造条件,又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奠定基础,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师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