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血液中心HBsAg阴性献血者HBV感染的确认与HBV核酸检出效率的评估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272206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HBsAg阴性献血者的HBV感染及感染类别的确认来评估HBV核酸检出的效率。方法对2010年12月2日~2013年4月30日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血型)和HBV/HCV/HIV 3联核酸筛查,单纯核酸反应性标本需鉴别。依据跟踪或回溯检测的血清学变化确定HBV感染者及其感染类别。结果共筛查117 427名献血者合计152 739份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初次反应性标本193份。确定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94名,其中窗口期5名,一过性感染15名,OBI 51名。核酸检测假阳性率占初次反应性标本的50.3%。HBsAg(-)献血人群中窗口期、一过性感染和OBI的流行率分别为6.0/10万、18.9/10万和55.3/10万。结论核酸检测对于提高献血者HBV感染的检出有着重要的作用;OBI在HBV总检出中占比远高于一过性HBV感染及窗口期感染;HBV核酸检测存在相当比例的假阳性;多次重复检测有利于假阳性的排除;为保证血液安全,核酸检测初次反应性的血液应报废,而假阳性的献血者需再评估。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在L波段激励起多个谐振点,并利用各个谐振点尖锐的选择性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采用在圆形辐射贴片上开圆环形缝隙,同时加载2个短路片的设计方法,设计一款工作于L波
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建构其特有的评价体系问题,成了学界当下的重要论题。但是,一方面是学界对网络文学特殊标准建构的呼吁而缺乏具体标准的表述,另一方面倒是网民们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