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多么重要。然而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
“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不能过多地代替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自由放飞思维,不可束缚学生跟着老师转,许多问题学生就能提出来,老师大可不必频繁发问。“读课题再质疑,读全段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有时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哪怕是一个词的理解、一个句子的领悟、某种思想上的认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反映出学生的自主思维得到发展。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疑释疑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什么是陨石”、“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指什么?”等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广泛阅讀的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一、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
“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不能过多地代替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自由放飞思维,不可束缚学生跟着老师转,许多问题学生就能提出来,老师大可不必频繁发问。“读课题再质疑,读全段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有时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哪怕是一个词的理解、一个句子的领悟、某种思想上的认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反映出学生的自主思维得到发展。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疑释疑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什么是陨石”、“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指什么?”等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广泛阅讀的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