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的子课题,“校本课中地区学校文化与特色体现”中的一个分支。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有诸多感想和收获,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课题研究中的体会。
1 确定研究的目标
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从整体概况、服饰、歌舞、特色食品、特殊节日、体育活动、礼仪、语言、文字等方面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并通过各种体验方式,在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立体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1.2 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实践使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③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及表达能力。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引发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少数民族风俗的了解,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③培养克服困难的意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在合作中增进友谊,形成互信互赖的团队氛围。
2 潜心研究
2.1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我们首先向学生初步介绍了我们身边的蒙古、回、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我们课题组根据自己的民族和对身边少数民族的了解,进行了分民族研究教学。在课题研究最初,我们几位教师查阅文字资料、上网搜索,通过书籍、网络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图片、视频、文字。以及各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资料。然后由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去采访少数民族学生。把采访结果发表在校报一角或以手抄报的形式在各班进行展览,还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向大家宣传、讲解。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引发了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发了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少数民族风俗的了解,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
2.2 以校本课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刚开始,学生就对《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校本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是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围在我们身边,不停地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中都非常积极和认真,特别是讲到自己的民族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积极地发言,争先恐后地想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民族。最初,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较为浅薄和零散,不够系统和深入。通过一段时期的校本课教学,学生从整体概况、服饰、歌舞、特色食品、特殊节日、体育活动、礼仪、语言、文字等方面第一次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文化,并通过各种体验方式,在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立体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由于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在今年的教学活动月中,我讲了一节公开课。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立体地介绍了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中的回族。课前让学生欣赏回族歌曲《花儿与少年》,问学生:“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歌曲,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听到欢快的歌曲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然后我很自然地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大家庭,我们学校又是一个有着8个少数民族的民族学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我们身边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少数民族——回族。”
在新课教学中,我首先将鼠标停留在民族分布图上。请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教师归纳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利用各种方式搜集资料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用亲身体验来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介绍回族的歌舞、礼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欣赏了回族舞蹈,并向大家介绍回族舞蹈中男女的礼节,请身着回族服装的同学跟老师模仿同桌之间互相行礼,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回族的节日。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出示了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古尔邦节、那达慕、火把节、开斋节……请同学们判断:哪几个是回族的节日?大部分学生学生只知道开斋节是回族的节日,然后很自然地过度:“开斋节、古尔邦节不仅是回族的节日,也是中国十个穆斯林民族共同的节日。开斋节对于全世界穆斯林来说是最隆重的节日,开斋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同学们想不想去世界各地的清真寺看一看呢?”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为同学们放映了我自己制作的影片剪辑:《世界各地的清真寺》。
在下课之前为了体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举行这些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何意义?”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一个孩子说:“既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融合,又繁荣了经济。”另一个孩子说:“这些习俗都起源于美好的神话传说,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
本节课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课堂。
3 及时总结反思
每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结束后,我都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最大的收获、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感想等写出来,加上贴切的标题,形成自己的课题阶段性总结。
反思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对于校本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多半以搜集书面材料为主,对于采访、制作、表演等方式比较生疏,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前根据每节课的计划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事先教孩子们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跳一个少数民族舞蹈。
学生在校本课课堂上的汇报内容较为丰富,虽然有些内容还不够深入,但形式多样,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团队的智慧,使学生对“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这个主题内容意犹未尽。听到学生的汇报,我们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的主体力量不可小视,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不相信学生,但事实上,在整个的校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而且很多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学生的表现使我意识到自己要把握好指导者这个角色,即不能放任,也不能干涉,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与实践。
总体来说,《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校本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和效果。对整个课题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做课题研究中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在日常的校本课上,有些铺垫和准备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出现了一些问题。缺少一些教具、挂图、少数民族服装、单一的语言叙述使课堂教学不够生动。还有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少数同学不与合作,在处理材料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而无法深入到问题的关键;做课题研究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教学工作等。
《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校本课的开展,不仅学生有收获,我们课题组的每位老师也有许多收获,使我们对该课程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成熟的方法,但我们有信心继续去研究和探索,面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我没有退缩,在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
做课题研究让我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探求真理的长河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高峰。
1 确定研究的目标
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从整体概况、服饰、歌舞、特色食品、特殊节日、体育活动、礼仪、语言、文字等方面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并通过各种体验方式,在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立体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1.2 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实践使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③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及表达能力。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引发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少数民族风俗的了解,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③培养克服困难的意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在合作中增进友谊,形成互信互赖的团队氛围。
2 潜心研究
2.1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我们首先向学生初步介绍了我们身边的蒙古、回、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我们课题组根据自己的民族和对身边少数民族的了解,进行了分民族研究教学。在课题研究最初,我们几位教师查阅文字资料、上网搜索,通过书籍、网络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图片、视频、文字。以及各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资料。然后由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去采访少数民族学生。把采访结果发表在校报一角或以手抄报的形式在各班进行展览,还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向大家宣传、讲解。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引发了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发了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少数民族风俗的了解,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
2.2 以校本课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刚开始,学生就对《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校本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是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围在我们身边,不停地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中都非常积极和认真,特别是讲到自己的民族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积极地发言,争先恐后地想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民族。最初,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较为浅薄和零散,不够系统和深入。通过一段时期的校本课教学,学生从整体概况、服饰、歌舞、特色食品、特殊节日、体育活动、礼仪、语言、文字等方面第一次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文化,并通过各种体验方式,在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立体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由于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在今年的教学活动月中,我讲了一节公开课。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立体地介绍了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中的回族。课前让学生欣赏回族歌曲《花儿与少年》,问学生:“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歌曲,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听到欢快的歌曲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然后我很自然地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大家庭,我们学校又是一个有着8个少数民族的民族学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我们身边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少数民族——回族。”
在新课教学中,我首先将鼠标停留在民族分布图上。请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教师归纳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利用各种方式搜集资料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用亲身体验来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介绍回族的歌舞、礼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欣赏了回族舞蹈,并向大家介绍回族舞蹈中男女的礼节,请身着回族服装的同学跟老师模仿同桌之间互相行礼,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回族的节日。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出示了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古尔邦节、那达慕、火把节、开斋节……请同学们判断:哪几个是回族的节日?大部分学生学生只知道开斋节是回族的节日,然后很自然地过度:“开斋节、古尔邦节不仅是回族的节日,也是中国十个穆斯林民族共同的节日。开斋节对于全世界穆斯林来说是最隆重的节日,开斋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同学们想不想去世界各地的清真寺看一看呢?”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为同学们放映了我自己制作的影片剪辑:《世界各地的清真寺》。
在下课之前为了体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举行这些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何意义?”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一个孩子说:“既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融合,又繁荣了经济。”另一个孩子说:“这些习俗都起源于美好的神话传说,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
本节课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课堂。
3 及时总结反思
每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结束后,我都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最大的收获、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感想等写出来,加上贴切的标题,形成自己的课题阶段性总结。
反思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对于校本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多半以搜集书面材料为主,对于采访、制作、表演等方式比较生疏,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前根据每节课的计划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事先教孩子们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跳一个少数民族舞蹈。
学生在校本课课堂上的汇报内容较为丰富,虽然有些内容还不够深入,但形式多样,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团队的智慧,使学生对“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这个主题内容意犹未尽。听到学生的汇报,我们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的主体力量不可小视,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不相信学生,但事实上,在整个的校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而且很多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学生的表现使我意识到自己要把握好指导者这个角色,即不能放任,也不能干涉,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与实践。
总体来说,《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校本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和效果。对整个课题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做课题研究中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在日常的校本课上,有些铺垫和准备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出现了一些问题。缺少一些教具、挂图、少数民族服装、单一的语言叙述使课堂教学不够生动。还有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少数同学不与合作,在处理材料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而无法深入到问题的关键;做课题研究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教学工作等。
《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校本课的开展,不仅学生有收获,我们课题组的每位老师也有许多收获,使我们对该课程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成熟的方法,但我们有信心继续去研究和探索,面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我没有退缩,在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
做课题研究让我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探求真理的长河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