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林业营造林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基于此,从树种选择、种植密度、树种配置、整地工作、造林时间和管理措施6个方面对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从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播种造林3个方面分析林业营造林常用方法,从而保障造林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45
林业营造林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和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采用林业营造林技术进行植树造林工作,从而提高林业造林的质量水平。基于此,分析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的常用方法,以期为相关技术指导人员提供借鉴。
1 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
1.1 树种选择
通过合理选择树种,可以有效提高幼树、幼苗的成活率。1)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业主的经营目标、投资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目的树种,以选地适树、选树适地为主,以改地适树、改树适地为辅。2)根据具体的造林地区立地条件的差异,将立地条件好的地块优先留给经济价值高、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种植,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段留给适应性较强且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种植。在广大的南方地区,在立地条件较好的Ⅰ、Ⅱ类地种植杉木、樟树、闽楠等树种,而在立地条件较差的Ⅲ、Ⅳ类地种植马尾松、木荷和火力楠,这样才能保障造林成效的提高。由此可见,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非常重要,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适地适树,这样才能保障林木成活、保存以及顺利生长,使造林成效有较大的提高。
1.2 种植密度
造林时,需要合理选择造林密度,具体选择需要根据作业设计所选用的树种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条件、经营水平、造林方法和造林技术等综合考虑,选择出适宜的初植密度。例如,对于营造中径材的用材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选用的造林树种生长较慢、冠幅较小,同时立地条件不好、交通方便,小径材利用度高,造林技术较差,可适当密植;对于经济林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选择的造林树种生长速度快、冠幅较大,同时立地条件较好、交通不便,小径材利用度低,经营水平差,造林技术较好,可适当稀植。杉木中径材林所在地交通方便,小径材利用度高,每667 m2可种植300株;而培育杉木大径材,其立地条件好,但交通不便,小径材利用度低,每667 m2可种植100株。檫树生长快、冠幅大,初植每667 m2只宜种植50~60株。对于养分、光照需求量较高的树种,需要适当地减小种植密度;对于耐旱的植物可以适当进行密植;若是培育经济林,可以适当缩小密度。通过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地提高林木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降低环境因素对林木的影响。例如,种植密度缩小后,当遇到暴风雨天气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林木出现倒伏的现象,同时使林木在恶劣天气过后能够快速恢复[1]。
1.3 树种配置
林业营造林过程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一些树种种间的互补关系来发挥混交林的优势,通常会采用混交林的方式进行树种配置。1)树种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障林地的生产水平。在发生病虫害时,混交林将会极大地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避免给林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合理地配置树种可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保障光照、水分等能够被林木充分地利用,可以避免林地中的营养物质被浪费。3)在不同树种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的抗风雨能力,减少风雨对林木的侵蚀,增强林木的适应能力。此外,混交林还可以提高林地的保水、保土能力,防止林地的水土出现流失,同时林木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促进林木快速生长等诸多优点。在具体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已取得成功的混交模式,例如,3:1的杉木与火力楠带状混交林、杉木与檫树插花混交林、杉木与闽楠2:8行带混交林等。
1.4 整地工作
土地是林木赖以生存的基础,造林之前需要先进行整地工作,为幼树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1)需要进行翻地工作,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准备选用造林树种的特性,科学选用清理方法、整地方法及施基肥。2)依照相关整地技术规程,使造林地立地条件得到综合改善,提高光照条件及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其蓄水、保肥能力,减少幼树、幼苗的根系发展阻力,为幼树、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幼树、幼苗的长势。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幼树、幼苗的抗逆能力,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使其能够顺利度过幼苗期[2]。
1.5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需要根据选择的造林树种特性、造林方法而定。通常情况下,以苗木进入休眠期尚未萌动的季节为宜,确保根系吸收与地上部分蒸腾水分的平衡。在南方,杉木造林可在春季、冬季进行,而马尾松裸根苗造林只能在冬季进行,当立春后马尾松幼苗就会萌动抽梢水分蒸腾量大,刚种下的马尾松根系还未完全恢复,无法提供足够水分供蒸腾,就会造成成活率大大降低。在选好造林季节后,具体的时间点还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若能选在刚下幾场透雨后及时栽植效果最好,如毛竹的造林应避免在大风和下霜结冰的天气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对于选用种子播种造林的,在播种前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做好当地环境的调查工作,不可盲目进行播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可以有效提高树种的发芽率,避免后期的补苗工作,提高林业造林效率。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尤其是选择在秋季种植时,需要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保障苗木能够顺利过冬。例如,可以在冬季来临之前在苗木的根部涂抹防冻液或者将整个苗木埋在土中,这样可以有效对苗木进行防冻,保障苗木的温度,确保幼苗不会被冻死。
1.6 管理措施
在林木种植完成后至幼林郁闭前,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幼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抗性弱,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创造出优越的环境条件方能满足幼树、幼苗对水、肥、气、光、热的需求,使之迅速生长,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并适时郁闭。及时采取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保护及必要的补植工作,可使造林成效得到有力保障[3]。 2 林业营造林常用方法
2.1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通过苗木移栽实现造林的一种造林方法,移栽的苗木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苗木移栽主要有3种方法。1)穴植法。该方法需要保障苗木的根部在土穴中伸展开来,并且避免根部悬空。在回填过程中,需要将土踩实,使根部能够与土壤完全接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2)缝植法。该方法需要借助锄头、铁锹等工具在林地中开缝,在缝隙中完成苗木的移栽。当苗木移栽好后,将工具拔出,使开缝合拢,并用脚踩实土壤。3)沟植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平坦的林地,先进行耕地形成沟壑,再把苗木按照一定的间距移栽,最后将沟壑合拢压实即可。具体选择何种移栽方式需要根据苗木种类而定,如在松杉类苗木移栽时,采用缝植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移栽的效率[4]。
2.2 分殖造林
分植造林是将林木部分器官移栽在林地中的造林方法,一般适用生根能力较强的树种,如侧柏、杉木、泡桐等。在林木营养器官的选择上,通常选择植物的枝条或者地下茎。对于枝条的移栽,需要在母树上选取2年左右的枝条,而且顶芽要饱满,芽数在2~3个较为合适,这样的枝条发根能力较强,并且存活率较高。扦插深度一般为总长度的1/3~1/2,并且地上部分保留6~10 cm较为合适。对于地下茎的移栽,需要选择健壮的根茎,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茎栽过程中,深度一般为3~4 cm,地上部分保留1~2 cm的茎尖,移栽后3~5 d
即可存活。
2.3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种植在林地中,播种过程中需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对林木种子进行筛选,保障种子的颗粒饱满及遗传品质好。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需要进行预消毒和浸种,降低病菌对种子的影响,为种子的发芽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如可以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2)需要注意林地是否满足播种条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需要充足,并且温度需要适宜,在20~30 ℃较为合适。3)需要合理选择播种方式。当树种的颗粒较小、数量较多时,通常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当颗粒中等,数量较少时,通常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当颗粒较大、发芽率高、数量較少时,通常采用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5]。
3 结语
根据业主的经营目的、经济条件、具体的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通过作业设计有机地采用林业营造林各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再通过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施工中技术指导,施工后全面验收,严把施工质量关,以有效保障造林的质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保障造林工作能够持续性发展,让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费文旭.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方法解析[J].花卉,2019(16):196-197.
[2] 王琪.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12):86-87.
[3] 徐明智.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方法解析[J].现代园艺,2019(12):18-19.
[4] 赵文昭.林业造林技术类型与要点[J].乡村科技,2020,11(33):76-77.
[5] 张培香.林业造林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21):81-82.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45
林业营造林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和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采用林业营造林技术进行植树造林工作,从而提高林业造林的质量水平。基于此,分析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的常用方法,以期为相关技术指导人员提供借鉴。
1 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
1.1 树种选择
通过合理选择树种,可以有效提高幼树、幼苗的成活率。1)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业主的经营目标、投资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目的树种,以选地适树、选树适地为主,以改地适树、改树适地为辅。2)根据具体的造林地区立地条件的差异,将立地条件好的地块优先留给经济价值高、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种植,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段留给适应性较强且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种植。在广大的南方地区,在立地条件较好的Ⅰ、Ⅱ类地种植杉木、樟树、闽楠等树种,而在立地条件较差的Ⅲ、Ⅳ类地种植马尾松、木荷和火力楠,这样才能保障造林成效的提高。由此可见,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非常重要,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适地适树,这样才能保障林木成活、保存以及顺利生长,使造林成效有较大的提高。
1.2 种植密度
造林时,需要合理选择造林密度,具体选择需要根据作业设计所选用的树种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条件、经营水平、造林方法和造林技术等综合考虑,选择出适宜的初植密度。例如,对于营造中径材的用材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选用的造林树种生长较慢、冠幅较小,同时立地条件不好、交通方便,小径材利用度高,造林技术较差,可适当密植;对于经济林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选择的造林树种生长速度快、冠幅较大,同时立地条件较好、交通不便,小径材利用度低,经营水平差,造林技术较好,可适当稀植。杉木中径材林所在地交通方便,小径材利用度高,每667 m2可种植300株;而培育杉木大径材,其立地条件好,但交通不便,小径材利用度低,每667 m2可种植100株。檫树生长快、冠幅大,初植每667 m2只宜种植50~60株。对于养分、光照需求量较高的树种,需要适当地减小种植密度;对于耐旱的植物可以适当进行密植;若是培育经济林,可以适当缩小密度。通过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地提高林木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降低环境因素对林木的影响。例如,种植密度缩小后,当遇到暴风雨天气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林木出现倒伏的现象,同时使林木在恶劣天气过后能够快速恢复[1]。
1.3 树种配置
林业营造林过程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一些树种种间的互补关系来发挥混交林的优势,通常会采用混交林的方式进行树种配置。1)树种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障林地的生产水平。在发生病虫害时,混交林将会极大地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避免给林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合理地配置树种可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保障光照、水分等能够被林木充分地利用,可以避免林地中的营养物质被浪费。3)在不同树种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的抗风雨能力,减少风雨对林木的侵蚀,增强林木的适应能力。此外,混交林还可以提高林地的保水、保土能力,防止林地的水土出现流失,同时林木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促进林木快速生长等诸多优点。在具体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已取得成功的混交模式,例如,3:1的杉木与火力楠带状混交林、杉木与檫树插花混交林、杉木与闽楠2:8行带混交林等。
1.4 整地工作
土地是林木赖以生存的基础,造林之前需要先进行整地工作,为幼树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1)需要进行翻地工作,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准备选用造林树种的特性,科学选用清理方法、整地方法及施基肥。2)依照相关整地技术规程,使造林地立地条件得到综合改善,提高光照条件及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其蓄水、保肥能力,减少幼树、幼苗的根系发展阻力,为幼树、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幼树、幼苗的长势。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幼树、幼苗的抗逆能力,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使其能够顺利度过幼苗期[2]。
1.5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需要根据选择的造林树种特性、造林方法而定。通常情况下,以苗木进入休眠期尚未萌动的季节为宜,确保根系吸收与地上部分蒸腾水分的平衡。在南方,杉木造林可在春季、冬季进行,而马尾松裸根苗造林只能在冬季进行,当立春后马尾松幼苗就会萌动抽梢水分蒸腾量大,刚种下的马尾松根系还未完全恢复,无法提供足够水分供蒸腾,就会造成成活率大大降低。在选好造林季节后,具体的时间点还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若能选在刚下幾场透雨后及时栽植效果最好,如毛竹的造林应避免在大风和下霜结冰的天气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对于选用种子播种造林的,在播种前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做好当地环境的调查工作,不可盲目进行播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可以有效提高树种的发芽率,避免后期的补苗工作,提高林业造林效率。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尤其是选择在秋季种植时,需要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保障苗木能够顺利过冬。例如,可以在冬季来临之前在苗木的根部涂抹防冻液或者将整个苗木埋在土中,这样可以有效对苗木进行防冻,保障苗木的温度,确保幼苗不会被冻死。
1.6 管理措施
在林木种植完成后至幼林郁闭前,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幼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抗性弱,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创造出优越的环境条件方能满足幼树、幼苗对水、肥、气、光、热的需求,使之迅速生长,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并适时郁闭。及时采取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保护及必要的补植工作,可使造林成效得到有力保障[3]。 2 林业营造林常用方法
2.1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通过苗木移栽实现造林的一种造林方法,移栽的苗木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苗木移栽主要有3种方法。1)穴植法。该方法需要保障苗木的根部在土穴中伸展开来,并且避免根部悬空。在回填过程中,需要将土踩实,使根部能够与土壤完全接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2)缝植法。该方法需要借助锄头、铁锹等工具在林地中开缝,在缝隙中完成苗木的移栽。当苗木移栽好后,将工具拔出,使开缝合拢,并用脚踩实土壤。3)沟植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平坦的林地,先进行耕地形成沟壑,再把苗木按照一定的间距移栽,最后将沟壑合拢压实即可。具体选择何种移栽方式需要根据苗木种类而定,如在松杉类苗木移栽时,采用缝植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移栽的效率[4]。
2.2 分殖造林
分植造林是将林木部分器官移栽在林地中的造林方法,一般适用生根能力较强的树种,如侧柏、杉木、泡桐等。在林木营养器官的选择上,通常选择植物的枝条或者地下茎。对于枝条的移栽,需要在母树上选取2年左右的枝条,而且顶芽要饱满,芽数在2~3个较为合适,这样的枝条发根能力较强,并且存活率较高。扦插深度一般为总长度的1/3~1/2,并且地上部分保留6~10 cm较为合适。对于地下茎的移栽,需要选择健壮的根茎,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茎栽过程中,深度一般为3~4 cm,地上部分保留1~2 cm的茎尖,移栽后3~5 d
即可存活。
2.3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种植在林地中,播种过程中需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对林木种子进行筛选,保障种子的颗粒饱满及遗传品质好。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需要进行预消毒和浸种,降低病菌对种子的影响,为种子的发芽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如可以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2)需要注意林地是否满足播种条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需要充足,并且温度需要适宜,在20~30 ℃较为合适。3)需要合理选择播种方式。当树种的颗粒较小、数量较多时,通常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当颗粒中等,数量较少时,通常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当颗粒较大、发芽率高、数量較少时,通常采用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5]。
3 结语
根据业主的经营目的、经济条件、具体的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通过作业设计有机地采用林业营造林各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再通过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施工中技术指导,施工后全面验收,严把施工质量关,以有效保障造林的质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保障造林工作能够持续性发展,让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费文旭.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方法解析[J].花卉,2019(16):196-197.
[2] 王琪.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12):86-87.
[3] 徐明智.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方法解析[J].现代园艺,2019(12):18-19.
[4] 赵文昭.林业造林技术类型与要点[J].乡村科技,2020,11(33):76-77.
[5] 张培香.林业造林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21):81-8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