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领导力从“质疑自我”开始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个企业成长到十亿、百亿乃至千亿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谁的内心会最纠结,最充满困惑呢?
  当然非CEO莫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屡创世界纪录,企业规模的扩张远远快于老板自身的成长增速,而由此带来的风险,从最近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阿里巴巴的诚信门等等可管窥一斑。
  显然,企业发展了,领导力也需要升级。但是,如何升级?
  半个世纪以来,伟事达国际正是致力于尝试帮助世界各地的CEO解决自己的管理难题,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而总结他们的领导力发展计划,核心的基础就是一条——质疑,质疑自我,质疑所谓的现实,并且在与其他CEO碰撞中获得觉悟的灵感。
  “我想这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其实也很适合中国的企业家。”伟事达中国区CEO兰刚对《中外管理》说。这位从事领导力培训已多年的专家显然为不少企业家对领导力的发展和升级依然存在不少误区和盲点而遗憾。“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也许不是让领导者参加各种培训,而首先要他们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管理,怎样才能最好的体现自己的控制力。”
  
  质疑自我,源于心态开放
  
  《中外管理》:中层管理者忙培训,高层管理者忙开会,最高领导者隐形幕后成为控制者,但这个控制者却经常会感到迷茫,时不时还要出山来肃清局面——为什么很多中国公司内部都常常如此“折腾”?
  兰 刚:的确如此,企业规模变大,真正的老板隐身幕后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我们的管理体系是否已经建立起来。我说的不是制度也不是企业自己的发展战略,而是内部的组织结构。很多年前,我自己在做公司的时候就很疑惑: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发展不起来呢?要么就是刚一上轨道,出个问题就倒下了。后来我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就像邓小平一直提倡的那样:一手抓经济基础发展,一手抓基础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只能功亏一篑。
  每个人都有其管理半径,企业家不能什么问题都马上知晓,他们需要一条管道和体系,否则只能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企业内部只有一个大脑在运作时,问题很快就会丛生。而建设基础架构,包括财务、人力、行政等等,都不能马虎和对付,因为这是一个组织生产的根本,有许多企业建立好多年还是内部管理很混乱,老板就成了所谓的救火队员了。
  《中外管理》:最近有一种观点广受认可,那就是:管理层要常常假定自己是错的,放低身段来接受不同的意见。您说的“质疑自我”与此同义吗?
  兰 刚:在伟事达的企业家俱乐部发展模式中,我们常常会邀请十几位CEO组成一个小组。他们都来自不同行业,再加上我们专门聘请的来自成功企业的前任CEO作为导师,他们可以去畅谈自己心中的困惑和不解,在这里我们相互讨论,常常会质疑对方,也常常相互提醒。
  但是,我觉得并不能完全假定自己都是错的,那样太过偏颇了,我想所谓“常常假设自己是错的”也许是提醒我们都应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
  我们在国内常常会发现,很多制造企业动辄就有上万人的规模,数百亿的资产,老板就像企业的国王,是一家之主,是不能被质疑的权威。而当别人都不能和不敢质疑你的时候,这种状态是很危险的。我很喜欢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的做法,他是一个常常会批判现状的人,别人都觉得GE已经很成功了,可是他却总能着眼未来为企业找到更上一层楼的轨迹。
  相比而言,中国目前的企业家似乎常常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与终端和市场在慢慢脱节。所以当企业出现问题时,他们常常感到委屈并错愕,忙于自我辩解,仿佛自己是听不见和摸不着的。这种心态和做法当然会导致所谓的“大败局”了。
  
  遵循做事的逻辑
  
  《中外管理》:那在您看来,如果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且能够不断升级自己的领导力,需要有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和推进呢?
  兰 刚:我想还是方法论吧。很多人都对IBM这样的企业赞叹不已,也觉得他们的领导力建设十分完美,那么根本何在呢?就在于方法论——也就是所谓做事的逻辑。开放的心态,来自于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理性的思维模式,是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反应到日常的工作中,就是一种属于企业的独到的方法论。
  就比如遇到一个项目,不成熟的企业可能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山头主义,而老板就必须要摆平各方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老板的心态想开放也很难,自己也会很疲劳。但是如果企业发展得比较成熟,大家有很好的办事流程,是共同为最终结果负责,那么每个部门的分工配合会更加顺畅,老板也会着眼于整个项目的大局,而不用先去费心安排安抚各路诸侯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内部的诸侯割据,有时甚至是老板心态的一种反应,分权的不彻底和对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猜疑,都会导致他在制定组织机构时,采用很多互相保证和妥协兜底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无穷无尽的内耗。我记得有位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曾经对此深表痛苦,还痛斥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民族习性。我想这绝对是天大的误会,这与种族和国籍无关,而与企业内部的文化和方法论息息相关。
  哈佛大学教授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领导者的性格》,通过戏剧和故事的形式来分析不同性格的领导的做事方式,十分有趣和过瘾。我认为心态和性格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会不断强化行为模式,好像一个奇怪的循环,是很需要我们关注的。
  《中外管理》:可是,别说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就连管理沟通在许多企业内部都构成很大的难题,您对此是否有好的解决建议?
  兰 刚:的确如此,我们的企业推行TPS(本刊注:丰田生产方式)已经十几年了,可很多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依然做得不好。我们之前谈到方法论,丰田的方法论就是不断追问,追问问题的根源,可在国内企业这种追问的精神被活生生打断了。常常是,老板听不到真话,下属感觉不到重视,沟通的渠道是断裂的,所以才会导致一些企业后来出现严重的质量和管理问题。而根据错误信息和错误汇报做出的错误决策却真的生效了,让人感到很痛心。
  其实,善于质疑自我,就是要变这种高高在上的老板文化为一种理性决策的双赢文化,这需要老板的胸怀和智慧,也需要整个中国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盈利模式和文化形态。
  
  企业家的禅与爱
  
  《中外管理》:人的行为模式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期待企业家本身的改变,有多大现实性?
  兰 刚:我想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我提倡禅的做法,就是要当头棒喝,要企业家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这就好比一个其实已经满身污泥的人,还要天天监督别人去洗澡和清洁一样。对于企业家自身来说,改变和提升自己,比改变下属所带来的成效其实更大。
  当然前提是如何激发他们的改变欲望。我想必须从精神和信仰的层面来影响,在拥有了自己的丰厚身家之余,企业家往往也是走在社会最前列的人,他们有智慧也有技术能造福更多的人,并且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企业家要常常“务虚”。
  正像明茨伯格所说的那样,企业家所从事的也是一种艺术工作,要获得一种情感共鸣,而不仅仅是被增长饥渴症推动,还要能充实自己和他人的精神世界,在这其中主要还是对社会和人的尊重和爱。
  《中外管理》:说到对人的尊重和爱,最近海底捞的案例很受企业家们的推崇。您认为,这种“民主的细节”可复制吗?
  兰 刚:海底捞对人的管理和华为的基本法一样都是可以载入中国企业史的创举,海底捞特别重视对人的内心的满足,不仅仅是用金钱来激励员工,还有归属感、安全感、信任感、荣誉感等等,这些都具备了成就卓越企业的基因。
  其实这对思考管理者对自己的定位很有启发。海底捞将分权做得很透彻,但他们同时也控制得很好,对员工很尊重但盈利状况也很不错,这是彰显领导力的重要时刻。总的来说,管理者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放权,同时又要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来保证风险控制,此外整个公司内部还要有自己做事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来保证行为模式的一贯性,同时还要通过对人的尊重和爱,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企业,海底捞在这些点都有了不错的体现。
  当然,无论组织机构的建设还是企业家个人的改变,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毕竟大规模的再造就像一台手术,风险很大,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从实践来看,中国国内的管理者正在不断修正中,不少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领导力升级进程,这一点必须得到肯定。
  责任编辑:焦 晶
其他文献
为什么在刘积仁眼里,东软的20年是很幸福的20年?因为他始终保有一颗愉悦的童心。    因势而动,闻风而动    《中外管理》:东软20年了,20岁对于个人来说通常是一个人走向成年的标志,那么作为一家中国企业走过20年,您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刘积仁:回顾这20年好像不是很长,但这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20年。可能未来的20年不会有过去的20年变化得这么大。我们经历了从
期刊
无人喝彩的世界级提琴手——洞察力之殇:忙就是“盲”    哲理的故事:  星期五早上8点前,一个衣着休闲的年轻人,步入华盛顿特区位于地铁站外的“朗方广场”,打开小提琴盒,开始认真演奏起来。  可是似乎收获并不那么理想。65个人走过之后,才有一名男士经过时短暂回头望了望他,再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位好心肠的妇女给了这名提琴手1美元。但令他感到安慰的是,演奏了一会儿,竟然有人在附近的墙边站着听他演奏。此后
期刊
电子商務渠道之间的商战,已经进一步激起了新老渠道,乃至和传统生产企业的矛盾。这是以往罕见的“盛况”。但是,有的竞争是值得付出的,有的战场则根本不值得涉足!    如同一场牵扯广泛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电子商務企业间的竞争,正把越来越多的利害关系方拉进来。  今年以来,当当网和京东商城因延伸业務出现交叉而爆发的商战越演越烈。京东商城向当当网的传统优势——图书销售挑战,不断推出比当当网还优惠的图书促销
期刊
7月份最让人关注,而且铁定会有轰动性后续事件的企业家新闻,恐怕就是史玉柱发布的“七君子遣悼会”了。  史玉柱在其微博直言:“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没曾想,今年贺岁片《非诚勿扰2》里的“人生追悼会”终于有了现实版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期刊
引人注目的iPad商标案终于落幕。据报道,苹果公司最终与深圳唯冠达成了和解,苹果公司以向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的代价,拿下了iPad商标。这场瞩目的商标案给人带来了四大启示:  启示一:生意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苹果和唯冠本来是合作伙伴。2009年,苹果通过IP公司以3.5万英镑的价格购得台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但因大陆iPad商标的所有权并不在台北唯冠,而是在深圳唯冠的手中。去年iPad全球销
期刊
每个人的房子都是它主人的“心室”:你创造着你的房子,你的房子也打磨着你的心。    很小的时候曾看过一部轰动一时的武侠片,到现在连片名都忘了,只是里面有一套绝世武功的练法却一直不曾忘记。在这部片子里,无论正派反派,都在争一部武学秘籍。结果,当反派横行天下时,一位死里逃生的“正派人士”终于因缘际会,学会了这套神功。他是怎么学的呢?影片结束前,这位“正派人士”吐露了天机:原来绝世武功根本没有什么秘籍,
期刊
系统思考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推荐《透视未来五色镜》    虽然未来不可知,但未来决定一切。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不过人们还是根据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而做出许多决策。其实,预测你和企业将面对的未来不仅是可能的,而且非常重要。未来学家佩罗·米西克博士生动地运用“五色未来镜”,帮助你有利地规划和塑造未来。他在这本著作中论述了“未来管理”和“未来方法论”的诸多复杂问题。从本书的前三章中,米西克介绍了他的高深概念,可
期刊
李德生同志2011年5月8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6岁。  每每回忆起李德生同志关怀年轻同志的往事,都使我们对他的怀念不断加深。为此,我很有些感触,想和我们《中外管理》杂志的老朋友们叙叙旧。    一位戎马将军对知识价值的重视  记得那还是20世纪70年代初,李德生同志在离开党中央副主席的岗位到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时,我们曾到他的住所送行。那时相识尚浅,我也并没有想太多。但到10年后已经开始改革开
期刊
读者评刊  《封面文章:创二代崛起》——2011年5月刊  @中外管理杂志:【封面文章】创2代崛起:浙江永康家族企业“创业式接班”分析(文/@王缨 @李靖 摄影/@刘犇Rondy )社会对当前“富二代”的认知——开豪车、比阔气,躺在父辈的家业上混日子。但至少在浙江永康,这一纨绔子弟印象,正在被一群新生的“少帅”们打破。全文:www.zwgl.com.cn  @严梓妤:打江山和守江山皆不易,中国式经
期刊
至公元2011年6月,IBM公司成立整整一百年。  这个蓝色巨人并非仅仅是一个百年字号,它代表一个企业历经一个世纪却仍然生机勃勃,在大象舞步中不断腾挪成长。  是什么让一个企业持续活跃一百年,并持续引领时代?  是什么让一个百年老店在绊倒无数后生的难题上挥洒自如?  又是什么,将支撑IBM公司充满活力地昂首走进下一个一百年?  IBM给出的答案是:在领导力的不断转型中,带动整个公司的不断转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