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32-01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育中,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浅谈一下,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为化学教学服务。
一、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也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就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化学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又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实验多,可操作性强。在由因及果或由果析因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用实验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导入。这样具体、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时,我们首先就可以做水的加热煮、胆矾的研碎、镁条的燃烧、碱式碳酸铜的受热分解等这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解悬浊液、胶体、溶液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沙土、植物油、食盐或者蔗糖分别加水搅拌,让学生观察。这样的课堂,不仅自然而然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就为上好这节化学课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培养自信、增强意志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往往会存在“三分钟热度”的心理。刚开始时,在老师的激发引导下,会突然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满腔热情。但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之后,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这股热情便慢慢开始降温、消退。此时,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意志力的训练。如果一个学生有信心,意志力又好,那么不仅仅在我们化学上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有较好的收获。因此,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化學的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自信心具有了那就要看意志力了。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在进行化学教学实践时,常常借助于直观的实验或者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的实例来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有自信,还要学生从简单的实验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自己去动手实践。例如:进行“胶体”内容的教学时,我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景:鸡蛋放入盐水里一段时间会变咸,说明盐水透过蛋壳进入了蛋内。紧接着提出质疑:生的鸡蛋里面也是流动的液体,为什么没有透过蛋壳渗透出来呢?引起学生的探究的浓厚兴趣。然后让同学们回家自己动手实验,用鸡蛋做半透膜。通过这样简单的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学习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在化学教育的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尝试几次。例如:有一种叫“1605”的农药,就是反复实验1605次才成功。化学上这样的任何事枚不胜举,诺贝尔是这样,门捷列夫也是这样。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才能达到科学殿堂的顶峰。
三、合作交流,探索创新
科学探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靠单个人的力量完成某项探究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重视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就学生个体而言,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人可能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通过学生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使个体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和丰富,有助于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创新。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分组实验,明确分工,交流个体的心得体会。可以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进行选择性的商议。这时,学生会各抒己见,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同学的观点,就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就有新的发现。例如我们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用的是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气,那我们还能用其他的试剂来制取吗?这个实验的尾气处理装置可以改进吗?这些问题都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进行探索创新。
四、严谨细致,灵活运用
卢梭说过: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这也体现了我们在化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严谨细致,也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基础、信心和毅力是保证、合作和创新是能力,那么严谨细致和灵活运用则是不可忽视的成功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就间接的告诉我们个体成功的过程很重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概念和单位以及化学反映的现象要区分清楚,如果学生不严谨细致的话,就很容易混淆,不能掌握。例如二价铁离子的鉴别,就要把现象详细的描述出来,才能证明有二价铁离子的存在。再比如,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互滴实验。这些都提醒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谨细致。灵活运用。
当然,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包括很多内容,在这里不再一一分析,我们只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更好的运用于教学之中。也告诉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品质,才能为化学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从而更好地为我们化学教育提供服务,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育中,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浅谈一下,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为化学教学服务。
一、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也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就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化学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又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实验多,可操作性强。在由因及果或由果析因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用实验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导入。这样具体、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时,我们首先就可以做水的加热煮、胆矾的研碎、镁条的燃烧、碱式碳酸铜的受热分解等这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解悬浊液、胶体、溶液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沙土、植物油、食盐或者蔗糖分别加水搅拌,让学生观察。这样的课堂,不仅自然而然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就为上好这节化学课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培养自信、增强意志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往往会存在“三分钟热度”的心理。刚开始时,在老师的激发引导下,会突然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满腔热情。但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之后,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这股热情便慢慢开始降温、消退。此时,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意志力的训练。如果一个学生有信心,意志力又好,那么不仅仅在我们化学上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有较好的收获。因此,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化學的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自信心具有了那就要看意志力了。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在进行化学教学实践时,常常借助于直观的实验或者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的实例来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有自信,还要学生从简单的实验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自己去动手实践。例如:进行“胶体”内容的教学时,我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景:鸡蛋放入盐水里一段时间会变咸,说明盐水透过蛋壳进入了蛋内。紧接着提出质疑:生的鸡蛋里面也是流动的液体,为什么没有透过蛋壳渗透出来呢?引起学生的探究的浓厚兴趣。然后让同学们回家自己动手实验,用鸡蛋做半透膜。通过这样简单的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学习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在化学教育的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尝试几次。例如:有一种叫“1605”的农药,就是反复实验1605次才成功。化学上这样的任何事枚不胜举,诺贝尔是这样,门捷列夫也是这样。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才能达到科学殿堂的顶峰。
三、合作交流,探索创新
科学探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靠单个人的力量完成某项探究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重视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就学生个体而言,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人可能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通过学生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使个体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和丰富,有助于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创新。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分组实验,明确分工,交流个体的心得体会。可以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进行选择性的商议。这时,学生会各抒己见,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同学的观点,就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就有新的发现。例如我们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用的是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气,那我们还能用其他的试剂来制取吗?这个实验的尾气处理装置可以改进吗?这些问题都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进行探索创新。
四、严谨细致,灵活运用
卢梭说过: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这也体现了我们在化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严谨细致,也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基础、信心和毅力是保证、合作和创新是能力,那么严谨细致和灵活运用则是不可忽视的成功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就间接的告诉我们个体成功的过程很重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概念和单位以及化学反映的现象要区分清楚,如果学生不严谨细致的话,就很容易混淆,不能掌握。例如二价铁离子的鉴别,就要把现象详细的描述出来,才能证明有二价铁离子的存在。再比如,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互滴实验。这些都提醒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谨细致。灵活运用。
当然,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包括很多内容,在这里不再一一分析,我们只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更好的运用于教学之中。也告诉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品质,才能为化学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从而更好地为我们化学教育提供服务,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