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内涵,系统考察了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机遇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从加强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宏观指导,强化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阵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坚实基础,加强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保障等方面加快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步伐。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9-0014-03
一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内涵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社会与大学生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指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化,形成其对社会政治认同的过程[1]。当前,“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新内涵。
(一)强化政治认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大学生的指导思想,把这一科学理论作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今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教育大学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
(二)端正政治态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新形势下,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就是要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有机统一,要把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保持大学生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的信仰者、忠实的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积极培育政治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政治信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其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3]。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要教育大学生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须臾不可偏离的主题,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四)提升政治参与能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布局
评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大学生是否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及参与能力[4]。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就是要教育大学生自觉参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大学生要践行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之理念,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推向前进。
二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机遇考察
(一)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普遍高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主流良好。首先,大学生有正确的政治认知方向。数据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表示认同,对各项方针、政策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其次,大学生的政治态度端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表示赞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立志成才、投身社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5]。再次,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调查数据表明,大學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充满自信,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和期待。最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为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广阔平台
“小康”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6],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了更新的阐述,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大幅度提高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7]。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更加强调发展质量的社会,而且是一个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且是覆盖所有人群、涵盖所有地区的全面小康的社会。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增添了新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8],体制机制障碍与结构性弊端对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就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打破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破思想观念的速发,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推动中国创造发展奇迹的源动力,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擎深化改革的旗帜,以战略的思维和全局的观念谋划改革,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更强的决心推进改革,新一轮改革风起云涌。这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更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增添了新活力。 (四)各种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当前,各种媒体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先,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稳步实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日益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在信息化浪潮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校园教育也不能独善其身,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程度起着重要作用。其次,QQ、微信的快速发展,大大加速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据调查,100%的大学生都有QQ号,96%的大学生开通了微信,而且有23.8%大学生每天花费在QQ、微信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58.6%的大学生每天花费在QQ、微信上的时间在1~2小时,15.4%的大学生每天花费在QQ、微信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仅有2.5%的大学生对QQ、微信不感兴趣,QQ、微信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渠道。最后,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三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挑战分析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仍需提升,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瓶颈
当前,大学生自觉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仍需提升。首先,大学生政治认知正确,但政治认知比较肤浅,大学生在对政治理论学习较之对自身专业的学习要冷漠得多;其次,大学生政治态度端正,但情绪易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较大的波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人们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这都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尽管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政治参与基础,但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政治行为,甚至产生了与其政治认知相违背的政治行为。
(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掣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新的问题和挑战又不断出现,新旧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异常艰巨,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态势不可逆转,不少领域道德缺失、社会诚信体系尚需完善等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的冲击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深刻影响,制约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推进,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掣肘。
(三)高校政治教育仍然薄弱,制约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与新形势下高校政治工作的要求相比,高校政治教育仍然薄弱。首先,高校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仍需健全,当前大部分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相关理论课并没开设。其次,高校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仍需加强,主要表现在高校政治教育教师匮乏、结构不合理,而且有些教师对政治教育工作不熟悉,不能满足政治工作要求。最后,高校对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不少学校重视专业课教育,忽视政治课教育已屡见不鲜。这已经制约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的推进。
(四)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涤荡,增大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涤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进一步增大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不确定性。首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遭到削弱。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形式、分配格局和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易变性及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趋势不可逆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重道远。其次,西方价值观渗透日益加剧,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尖锐化、复杂化,西方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日益渗透,导致高校中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最后,封建迷信、宗教活动影响不容忽视,校园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不确定性。
四 加快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宏观指导
加强顶层设计,是加快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殷切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立潮头,始终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这为加强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顶层设计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总遵循。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系统性强,必须加强顶层设計,整体推进,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统筹考虑,科学制定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原则、任务及重点,确保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从全局上更好的指导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二)加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阵地
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强化政治意识、问题意识。政治意识是加强高等院校政治工作的前提,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铲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滋生的土壤。问题意识是做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强化问题意识就是要深刻把握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以解决主要问题为抓手,重点解决高校政治理论体系不健全、政治师资力量不强、对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升高校政治工作的成效。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坚实基础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坚实基础。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保障
加快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必须加快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保障。首先,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不仅是高校宣传部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而且是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各部门、全部高校教师的共同责任。要积极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协同演奏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的大乐章。其次,夯实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平台,在充分发挥好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注重网络政治教育新阵地作用的发挥,形成线上线下两个阵地相互呼应、协同运作的平台。最后完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的保障机制,做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应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机制,如资金投入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确保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魏友伯,杨冬凯,彭光芒.基于校园文化特性的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实践途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9.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01).
[3]陈爱华.大學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51-54.
[4]苏宝芳.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河海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79-84.
[5]教育部.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EB/OL].
教育部网站版,2016-06-01.
[6]秋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J].
求是,2015(09):8-11.
[7]唐洲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N].人民日报,
2016-12-31(07).
[8]郑剑.思想纵横:阵痛期考验[N].人民日报,2014-12-18
(07).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9-0014-03
一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内涵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社会与大学生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指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化,形成其对社会政治认同的过程[1]。当前,“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新内涵。
(一)强化政治认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大学生的指导思想,把这一科学理论作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今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教育大学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
(二)端正政治态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新形势下,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就是要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有机统一,要把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保持大学生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的信仰者、忠实的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积极培育政治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政治信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其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3]。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要教育大学生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须臾不可偏离的主题,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四)提升政治参与能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布局
评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大学生是否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及参与能力[4]。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就是要教育大学生自觉参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大学生要践行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之理念,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推向前进。
二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机遇考察
(一)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普遍高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主流良好。首先,大学生有正确的政治认知方向。数据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表示认同,对各项方针、政策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其次,大学生的政治态度端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表示赞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立志成才、投身社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5]。再次,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调查数据表明,大學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充满自信,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和期待。最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为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广阔平台
“小康”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6],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了更新的阐述,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大幅度提高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7]。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更加强调发展质量的社会,而且是一个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且是覆盖所有人群、涵盖所有地区的全面小康的社会。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增添了新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8],体制机制障碍与结构性弊端对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就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打破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破思想观念的速发,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推动中国创造发展奇迹的源动力,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擎深化改革的旗帜,以战略的思维和全局的观念谋划改革,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更强的决心推进改革,新一轮改革风起云涌。这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更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增添了新活力。 (四)各种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当前,各种媒体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先,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稳步实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日益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在信息化浪潮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校园教育也不能独善其身,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程度起着重要作用。其次,QQ、微信的快速发展,大大加速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据调查,100%的大学生都有QQ号,96%的大学生开通了微信,而且有23.8%大学生每天花费在QQ、微信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58.6%的大学生每天花费在QQ、微信上的时间在1~2小时,15.4%的大学生每天花费在QQ、微信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仅有2.5%的大学生对QQ、微信不感兴趣,QQ、微信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渠道。最后,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三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挑战分析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仍需提升,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瓶颈
当前,大学生自觉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仍需提升。首先,大学生政治认知正确,但政治认知比较肤浅,大学生在对政治理论学习较之对自身专业的学习要冷漠得多;其次,大学生政治态度端正,但情绪易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较大的波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人们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这都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尽管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政治参与基础,但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政治行为,甚至产生了与其政治认知相违背的政治行为。
(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掣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新的问题和挑战又不断出现,新旧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异常艰巨,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态势不可逆转,不少领域道德缺失、社会诚信体系尚需完善等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的冲击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深刻影响,制约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推进,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掣肘。
(三)高校政治教育仍然薄弱,制约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与新形势下高校政治工作的要求相比,高校政治教育仍然薄弱。首先,高校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仍需健全,当前大部分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相关理论课并没开设。其次,高校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仍需加强,主要表现在高校政治教育教师匮乏、结构不合理,而且有些教师对政治教育工作不熟悉,不能满足政治工作要求。最后,高校对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不少学校重视专业课教育,忽视政治课教育已屡见不鲜。这已经制约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的推进。
(四)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涤荡,增大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涤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进一步增大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不确定性。首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遭到削弱。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形式、分配格局和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易变性及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趋势不可逆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重道远。其次,西方价值观渗透日益加剧,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尖锐化、复杂化,西方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日益渗透,导致高校中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最后,封建迷信、宗教活动影响不容忽视,校园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不确定性。
四 加快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宏观指导
加强顶层设计,是加快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殷切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立潮头,始终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这为加强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顶层设计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总遵循。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系统性强,必须加强顶层设計,整体推进,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统筹考虑,科学制定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原则、任务及重点,确保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从全局上更好的指导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二)加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阵地
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强化政治意识、问题意识。政治意识是加强高等院校政治工作的前提,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铲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滋生的土壤。问题意识是做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强化问题意识就是要深刻把握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以解决主要问题为抓手,重点解决高校政治理论体系不健全、政治师资力量不强、对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升高校政治工作的成效。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坚实基础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坚实基础。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保障
加快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必须加快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保障。首先,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不仅是高校宣传部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而且是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各部门、全部高校教师的共同责任。要积极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协同演奏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的大乐章。其次,夯实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平台,在充分发挥好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注重网络政治教育新阵地作用的发挥,形成线上线下两个阵地相互呼应、协同运作的平台。最后完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的保障机制,做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应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机制,如资金投入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确保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魏友伯,杨冬凯,彭光芒.基于校园文化特性的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实践途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9.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01).
[3]陈爱华.大學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51-54.
[4]苏宝芳.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河海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79-84.
[5]教育部.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EB/OL].
教育部网站版,2016-06-01.
[6]秋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J].
求是,2015(09):8-11.
[7]唐洲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N].人民日报,
2016-12-31(07).
[8]郑剑.思想纵横:阵痛期考验[N].人民日报,2014-12-1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