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醋白芍、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醋白芍及炙甘草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醋白芍、炙甘草单味药及其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结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基金项目】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醋白芍、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醋白芍及炙甘草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醋白芍、炙甘草单味药及其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醋白芍4种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醋白芍(1.07±0.12、0.36±0.02、2.00±0.21、0.37±0.03) mg/mL;醋白芍-甘草(1.89±0.11、0.86±0.05、3.25±0.13、0.52±0.03) mg/mL;醋白芍-炙甘草(1.90±0.09、0.87±0.04、3.30±0.24、0.52±0.01) mg/mL.炙甘草五种药效组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分别为:炙甘草(6.53±0.25、2.17±0.33、0.52±0.21、0.48±0.23、0.09±0.03、9.79±0.65) mg/mL;炙甘草-焦白芍(5.13±0.32、2.11±0.21、0.47±0.12、0.57±0.22、0.12±0.02、8.40±0.75)mg/mL;炙甘草-炒白芍(6.47±0.33、2.67±0.23、0.56±0.23、0.60±0.23、0.12±0.01、10.42±0.78) mg/mL;炙甘草-醋白芍(8.76±0.35、3.10±0.43、0.79±0.32、0.76±0.34、0.15±0.05、13.56±0.99)mg/mL.结论:配伍影响或改变了药效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改变了药效组分的溶出,最终改变了药效组分在复方汤剂中存在状态.中药治疗作用的关键在于药效组分,包括药效组分的组成及各药效组分之间的比例.药效组分的组成不同,疗效也不同;药效组分的组成相同,但比例不同,疗效也不一样.不同组成的药效组分或不同比例的药效组分分别代表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其根源在于药效组分的不同,应加以区分.因此,对中药药效组分的研究与探讨是解析中药配伍机制的关键.
其他文献
对2005~2006年采集于江西鄱阳湖的79尾达氏鲐年龄与生长进行统计分析.鄱阳湖达氏鲌样本,年龄范围0~6,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180~260 mm,占总个体数的59.49%,优势体重在30~250 g,
目的 探讨中国致病格特隐球菌的基因亚型与世界范围内格特隐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扩增受试格特隐球菌IGS1、PLB1和GEF1位点的部分可变区,检索GenBank上相应位点的序
目的分析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中的下颌骨畸形与外耳畸形之间的统计学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院就诊的118例HF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
淋巴水肿临床上并不罕见,其主要病因是淋巴管或淋巴结受到损害,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正常淋巴管一旦失去代偿能力,就会造成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体内积聚,进而形成淋巴水肿.若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细胞中,对调节细胞的增殖、存活、分化和凋亡等过程有重要意义,其受体和配体都是跨膜蛋白,因此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软骨的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二维晶体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但在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就石墨烯类材料的细胞毒性,及其诱导干细胞向成骨、
自体脂肪移植在改善身体凹陷畸形、局部塑形和面部衰老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风险.诸多并发症,如血管栓塞引发的失明、脑梗塞、皮肤坏死,脂肪坏死引起的钙化、油脂囊肿形成、
腹壁整形术分为很多种类,其中脂肪抽吸腹壁整形术联合了吸脂术和腹部整形术两种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术式之一.通过肿胀技术的应用、抽吸套管的改良、脐旁的高张力缝合等技
亚急性甲状腺炎(以下称亚甲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现代医学常用激素治疗而易复发,本文介绍了刘喜明老师对亚甲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辨证思路、治疗方法、用药,
翁维良教授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用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病及各种慢性疑难疾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翁老认为酒精性心肌病痛机多属以心气(阳)亏虚为主,湿热、瘀血、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