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现代动物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动物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物学 课程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44-03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分类、进化及其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野外实习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该课程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涉及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其内容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主线,较系统地介绍动物界各主要类群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动物各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知识等。知识点分散而凌杂,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而学生感到难学,老师也感到难教。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高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改革传统的动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动物学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
1 优化动物学教学内容,突出授课重点
传统的动物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教学内容较抽象,学生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结论,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知识的牢固性较差,极易忘记。教学方法以板书、挂图为主,这些媒体所承载的信息种类和信息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传统动物学教学侧重于动物形态结构、分类和分布的描述,知识内容详尽,但缺乏与生物学原理的有机联系,也缺乏对动物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讨论,而现代动物学则更多地注重功能生物学[1]。动物学的教学应与现代动物学紧密结合,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确定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修改动物学教学大纲,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二版)为本课程的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等手段及时增加动物学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拓宽学生视野。根据新的动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对《动物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1 精简和整合教学内容
动物学教学内容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较变。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进化等19个部分,共计26学时。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表1。
动物学作为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须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在保证动物学课程有较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压缩一些动物形态结构、分类方面过细、过繁内容,将特种经济动物、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进化等相关的动物学知识引入课程教学中来,特别介绍在细胞、分子水平渗入动物进化的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使学生接触现代动物学理论的研究热点和方法;讲述动物繁殖和发育时,联系试管婴儿、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动物反应器等动物生物工程新成果。在有关章节加强保护生物学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动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
1.2 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
动物学课程在教材上一直借用综合性大学课本,因其篇幅大,内容太多,难与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要求和学时数相适应。因此,在动物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中,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二版)为蓝本,围绕教学大纲,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等手段及时增加既能反映动物学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又能适应学科交叉、拓宽学生视野的内容。该教材保留了传统的动物学系统特色,同时注入了国内外动物学研究现状、进展、发展趋势等,突出代表动物的科研价值,经济动物的综合利用途径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极易与专业接轨,符合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等,为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医药卫生准备必需的理论基础。另外,经筛选向学生推荐中文和英文参考书10部,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考。
2 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由人们自觉提炼的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调整和建构师生关系和活动的范式[2]。动物学涉课程及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课时少,学生难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在动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學模式: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根据动物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安徽省野生动物资源特点,课题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采用讨论教学法、比较法、因材施教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介绍课程的框架,进行重点式讲解,就经典案例进行讨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1 讨论教学法
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门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3]。
2.2 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找出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的认识方法,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4]。在动物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所以运用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方法[5]。运用比较法有利于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帮助学生识记、理解,综合运用动物学知识,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脊椎动物学的教学中,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心脏结构是一个重点,但学生往往难于掌握,容易把它们搞混淆。如果在教学中列出如下比较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提高识记速度(见表2)。
2.3 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在动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在教学中以敬业的精神,爱生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不断改革考试方法,推行多元性的考试评估体系。例如:增加了综合分析试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对学生的作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撰写小论文的内容等。通过论文、综合测评以及考试内容的改革,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动物学实验》、《动物学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还通过《动物学实验》教学案例实施,补充现行《动物学实验》有关教学的不足,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通过《动物学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及指导教师主导地位,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和技术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教与学的呆板关系,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7]。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并结合计算机和投影等设备,通过图片、表格、文字和动画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新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8-10]。动物学作为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属于一门形态学学科,它以动物进化为主线,通过对代表动物的讲授,较系统地介绍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等。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名词、图片、标本和模式图,内容繁多,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展示,影响了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兴趣。为了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组制作了《动物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动物学课程的教学中。例如鸟的双重呼吸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适时地播放一个双重呼吸FLASH动画,学生会觉得比较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将《动物学》的电子教案、大纲、课件、习题等挂在网上,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增加感性认识,在课下也便于復习。另外,通过Email、QQ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讨论,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改变了学生传统的“二维”课堂学习模式:即边听边记,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纳和理解、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张虎芳.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晋中学院学报,2006,23(3): 44-45.
[2] 阎金铎、潘仲茗.现代教学方法百科全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3.
[3] 肖明松,金光明,鲍方印,等.“淡水养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4):80-83.
[4] 唐自杰.自学心理学[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1987:158-163.
[5] 韩宗先.比较法在动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J].涪陵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3):122-126.
[6] 涂岚,廖先锋.论因材施教艺术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2(12):19.
[7] 金显文,邓道贵,耿雪侠.CAI在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宿州学院学院,2008,23(3):129-130.
[8] 陈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 20(3):98-100.
[9] 吴东醒,陈文冠.农林院校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9 (9):60-62.
[10] 王资生,赵卫红,吕林兰,等.《水产经济动物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 22145-22146.
关键词:动物学 课程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44-03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分类、进化及其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野外实习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该课程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涉及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其内容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主线,较系统地介绍动物界各主要类群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动物各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知识等。知识点分散而凌杂,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而学生感到难学,老师也感到难教。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高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改革传统的动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动物学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
1 优化动物学教学内容,突出授课重点
传统的动物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教学内容较抽象,学生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结论,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知识的牢固性较差,极易忘记。教学方法以板书、挂图为主,这些媒体所承载的信息种类和信息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传统动物学教学侧重于动物形态结构、分类和分布的描述,知识内容详尽,但缺乏与生物学原理的有机联系,也缺乏对动物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讨论,而现代动物学则更多地注重功能生物学[1]。动物学的教学应与现代动物学紧密结合,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确定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修改动物学教学大纲,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二版)为本课程的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等手段及时增加动物学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拓宽学生视野。根据新的动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对《动物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1 精简和整合教学内容
动物学教学内容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较变。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进化等19个部分,共计26学时。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表1。
动物学作为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须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在保证动物学课程有较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压缩一些动物形态结构、分类方面过细、过繁内容,将特种经济动物、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进化等相关的动物学知识引入课程教学中来,特别介绍在细胞、分子水平渗入动物进化的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使学生接触现代动物学理论的研究热点和方法;讲述动物繁殖和发育时,联系试管婴儿、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动物反应器等动物生物工程新成果。在有关章节加强保护生物学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动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
1.2 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
动物学课程在教材上一直借用综合性大学课本,因其篇幅大,内容太多,难与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要求和学时数相适应。因此,在动物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中,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二版)为蓝本,围绕教学大纲,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等手段及时增加既能反映动物学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又能适应学科交叉、拓宽学生视野的内容。该教材保留了传统的动物学系统特色,同时注入了国内外动物学研究现状、进展、发展趋势等,突出代表动物的科研价值,经济动物的综合利用途径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极易与专业接轨,符合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等,为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医药卫生准备必需的理论基础。另外,经筛选向学生推荐中文和英文参考书10部,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考。
2 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由人们自觉提炼的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调整和建构师生关系和活动的范式[2]。动物学涉课程及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课时少,学生难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在动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學模式: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根据动物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安徽省野生动物资源特点,课题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采用讨论教学法、比较法、因材施教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介绍课程的框架,进行重点式讲解,就经典案例进行讨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1 讨论教学法
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门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3]。
2.2 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找出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的认识方法,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4]。在动物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所以运用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方法[5]。运用比较法有利于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帮助学生识记、理解,综合运用动物学知识,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脊椎动物学的教学中,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心脏结构是一个重点,但学生往往难于掌握,容易把它们搞混淆。如果在教学中列出如下比较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提高识记速度(见表2)。
2.3 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在动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在教学中以敬业的精神,爱生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不断改革考试方法,推行多元性的考试评估体系。例如:增加了综合分析试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对学生的作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撰写小论文的内容等。通过论文、综合测评以及考试内容的改革,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动物学实验》、《动物学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还通过《动物学实验》教学案例实施,补充现行《动物学实验》有关教学的不足,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通过《动物学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及指导教师主导地位,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和技术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教与学的呆板关系,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7]。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并结合计算机和投影等设备,通过图片、表格、文字和动画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新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8-10]。动物学作为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属于一门形态学学科,它以动物进化为主线,通过对代表动物的讲授,较系统地介绍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等。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名词、图片、标本和模式图,内容繁多,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展示,影响了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兴趣。为了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组制作了《动物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动物学课程的教学中。例如鸟的双重呼吸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适时地播放一个双重呼吸FLASH动画,学生会觉得比较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将《动物学》的电子教案、大纲、课件、习题等挂在网上,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增加感性认识,在课下也便于復习。另外,通过Email、QQ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讨论,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改变了学生传统的“二维”课堂学习模式:即边听边记,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纳和理解、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张虎芳.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晋中学院学报,2006,23(3): 44-45.
[2] 阎金铎、潘仲茗.现代教学方法百科全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3.
[3] 肖明松,金光明,鲍方印,等.“淡水养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4):80-83.
[4] 唐自杰.自学心理学[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1987:158-163.
[5] 韩宗先.比较法在动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J].涪陵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3):122-126.
[6] 涂岚,廖先锋.论因材施教艺术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2(12):19.
[7] 金显文,邓道贵,耿雪侠.CAI在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宿州学院学院,2008,23(3):129-130.
[8] 陈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 20(3):98-100.
[9] 吴东醒,陈文冠.农林院校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9 (9):60-62.
[10] 王资生,赵卫红,吕林兰,等.《水产经济动物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 22145-2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