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分子在Cu(110)和Ni(110)表面吸附与解离行为的理论研究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Cu(110)和Ni(110)表面上H2O分子的解离反应.在Cu(110)面上,H原子和OH物种在短桥位稳定吸附,O原子在洞位稳定吸附.在Ni(110)表面上,H原子和O原子在洞位稳定吸附,OH物种在短桥位稳定吸附.H2 O分子在Cu和Ni表面的顶位稳定吸附,且平行于金属表面.对于H2 O的解离反应,在Cu(110)和Ni(110)表面上,水分子的最终解离产物为OH和H.这些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水与金属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采用分子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olographic Que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alationship,HQSAR)方法,研究了40个丝氨酸及苯基异丝氨酸类SARS-CoV 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探讨了分子碎片大小、碎片区分参数及全息长度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一个以30个化合物为训练集的最优模型,其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604,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04,标准偏差SEE为0.125;使用该模型对由9个化合物组成的测试集进行预测,其预
Mitochondrial diseases are caused by variants in both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omes.A nuclear gene HPDL(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like),which encodes an intermembrane mitochondrial pro-tein,has been recently implicated in causing a neurodege
甜角(Tamarindus indica L.)是豆科(Leguminosae)酸豆属(Tamarindus L.)植物,果实是特色热带水果,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甜角果实产量和质量与果实的发生、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作为新引进物种,对其生殖生物学过程研究较少,难以采取有效的提质增产措施.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荧光显微观察法观察了甜角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及受精过程.结果表明:①甜角花药四室,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花粉,3条萌发沟;子房一室,双珠被,厚珠心,蓼型
采用小鼠经口灌胃最大耐受量试验考察急性毒性,以日本大耳白兔自身同体对比法考察4种外用婴幼儿湿疹方剂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影响,以豚鼠皮肤过敏试验考察有无过敏性,进而评价方剂的安全性.4种外用方剂原液经小鼠24 h内灌胃2次、每次40 mL/kg无明显毒性;外用对日本大耳白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可见4种外用方剂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不定方程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利用递归序列,同余式方法等初等方法和Pell方程,证明了不定方程6x(x+1)(x+2)(x+3)=13y(y+1)(y+2)(y+3)仅有唯一正整数解(x,y)=(10,8),并给出了该方程的全部整数解.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壤农药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使用不同浓度农药啶虫脒染毒土壤,通过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切片观测种于土壤中蚕豆染毒18、24、48、72 h微核变化.结果表明,18~48 h蚕豆根尖长势良好,蚕豆染毒达到72 h时,蚕豆根尖出现萎蔫的情况.通过在同一浓度和时间培养蚕豆根尖采用根尖与靠近根尖部位制片,MCN‰产生基本相同.蚕豆经啶虫脒同一浓度土壤染毒18、24、48、72 h后,MCN‰随染毒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在同一染毒时间下经不同浓度的土壤染毒,MCN‰随浓度的升
基于水分添加方法,研究水分胁迫对滇南喀斯特地区典型草本植物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和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叶片营养元素积累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草本植物的元素质量比有较强的相似性,其中K、Ca、Mg和Na质量比均较高.在旱季,水分添加提高了刺芒野古草叶N、Ca、Al和Mn质量比,特别是显著促进N质量比增加.在雨季,水分添加促进刺芒野古草N和K富集;与旱季相比,刺芒野古草叶K含量显著下降.随着土壤水分变化,芸香草叶中大量元素内稳性高于刺芒野古草
尿酸氧化酶作为一种可催化尿酸氧化为尿囊素的酶类,广泛应用于医药产业,在治疗痛风,检测血液尿酸浓度,预防和治疗由于肿瘤化学治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近年高尿酸疾病频发,尿酸氧化酶的研究备受关注.从云南省大理市苍山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1株高产尿酸氧化酶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被鉴定为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的一株菌,菌株编号为DLCS-31.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LCS-31来源尿酸氧化酶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6.6和40℃,35℃和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 A)与肿瘤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恶性肿瘤中具有癌基因和癌旁基因的作用.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阅读蛋白调控转录本m6 A的修饰.提取与m6 A甲基化相关的21个调节因子在肝和肝内胆管中的表达水平数据,并对表达水平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中进行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大部分因子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显著上调.依据表达水平数据对肿瘤进行分型,发现分型结果与肝癌的恶化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m6 A甲基化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对肝癌有显著影响.
水位涨落和风浪扰动是高原湖滨湿地的典型生境特征,其对湿地植物吸收底泥砷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以典型湿地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无水位、低水位和高水位以及无扰动、低程度扰动和高程度扰动共6种不同处理来模拟湖滨湿地水位变化和风浪扰动的生境,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狭叶香蒲的生物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砷质量比、富集系数、转运系数以及磷/砷物质的量比(P/As=c(P):c(As))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水位升高,狭叶香蒲的生物量逐步向地上部分转移分配;不同扰动处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