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略读课是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虽不是学习的主体,但起着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是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激发兴趣——展示提纲——强化训练——总结讨论的四环节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兴趣 自学能力 提纲 训练 讨论 交流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初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理解能力。小学语文的重点在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意的基础上,并对一般深度文章具有初步理解力。语文课讲解方式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精读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方法;略读课与一般课堂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提示下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通过自学的方式理解课文,从而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它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和主体精神。略读课的讲授方式介于精讲课与独立自学之间,这种良好的过渡形式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这种能力和精神的最佳方式。
在略读课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主体,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忽视这一点,无论怎么努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只是一纸空谈。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本的指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间互助作用及师生互动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上好略读课,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激发兴趣——展示提纲——强化训练——总结讨论的四环节教法,在此与同行交流。
第一环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位无声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与创新的活力。在略读课的教学中,如果一个教师的启读方式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好奇心,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启读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实情,采用丰富多样的启读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秦兵马俑》时,教师可从课题入手,向学生提问:“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我国的哪个名胜古迹?”此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纷纷动脑回答,当有了正确答案,可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所了解到的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这样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地进入学习氛围,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对课文产生极大的求知欲。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引入自学。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二课时时,我们可以放一段有关大峡谷的录像,在逼真的视觉冲击下,教师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如导游般将大峡谷的特点娓娓道来,使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激发学生的自学课文的兴趣,使他们在文中一揽天下奇观的欲望。
在教学具体实施中还有许多方式和方法可以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这种“渴望”就可以转化为兴趣,关键看我们老师能不能抓住这种“渴望”。抓住了,学习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抓不住,就算付出再多,也事倍功半。
第二环节: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全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自学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这个部分是自学的重点,并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极好契机。
(1)在设计提纲时,应设计一些有创造性、逻辑性的问题。如在教《我不能失信》第二课时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題:“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你从文中感受到主人公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你从其他的文章中也体会到这样的精神了吗?请简单谈一谈,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她的什么品质?在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样一个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当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内容,同时也掌握了一套逻辑思维形式。
(2)学生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形式。如果学生对课文没有问题,要么是选择课文的难度不适合学生,要么是学生没兴趣。真正带着兴趣认真学习之后,学生会开动脑筋发现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切合实际,并提示学生按着正常的逻辑来思考问题,使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果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别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如上网或查阅课外书等。
以上两点,一个是教师提出问题,一个是学生发现问题,两者根据不同内容可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环节:强化训练
在学习了全文后,教师可设计一定量的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在练习题设计时多样化。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练习题。例如,在学习完一篇描写景的课文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①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能明白作者的描写顺序,积累文中的精彩词句,或朗诵或背诵,并与自己的家人分享。
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的同学: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知道或去过的其他的名山大川。尽可能用到所学的知识或写作方法。
③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假设一个课堂情景,让其做一次导游,注意运用所学的描述方法介绍,来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选择练习时,教师应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练习的时间不少于课堂的三分之一。
第四环节:讨论总结
让学生当堂交流自己练习的成果,并且进行自评与互评。我们可采用自由交流的方法,边听音乐边让学生采取各自喜欢的方式寻找伙伴,各自对对方的练习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师还可采取集体交流的方法,请学生以小组或以个人为单位交流学习心得,并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学习心得,在此过程中,既深入了解文章内涵,又学习别人的自学方法,以指导今后的自学活动。最后,教师做简洁的总评。简明扼要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精华部分,与同学一起回顾学习的步骤,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一节精彩的语文略读课,教师讲的少,但点的精,抓住要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熟悉、钻研文章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生经过眼、耳、手、口、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从不断地克服困难中感受到了乐趣,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让所学知识真正的据为己有,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我们也就达到了开设语文略读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案例分析丛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兴趣 自学能力 提纲 训练 讨论 交流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初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理解能力。小学语文的重点在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意的基础上,并对一般深度文章具有初步理解力。语文课讲解方式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精读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方法;略读课与一般课堂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提示下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通过自学的方式理解课文,从而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它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和主体精神。略读课的讲授方式介于精讲课与独立自学之间,这种良好的过渡形式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这种能力和精神的最佳方式。
在略读课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主体,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忽视这一点,无论怎么努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只是一纸空谈。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本的指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间互助作用及师生互动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上好略读课,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激发兴趣——展示提纲——强化训练——总结讨论的四环节教法,在此与同行交流。
第一环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位无声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与创新的活力。在略读课的教学中,如果一个教师的启读方式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好奇心,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启读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实情,采用丰富多样的启读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秦兵马俑》时,教师可从课题入手,向学生提问:“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我国的哪个名胜古迹?”此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纷纷动脑回答,当有了正确答案,可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所了解到的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这样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地进入学习氛围,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对课文产生极大的求知欲。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引入自学。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二课时时,我们可以放一段有关大峡谷的录像,在逼真的视觉冲击下,教师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如导游般将大峡谷的特点娓娓道来,使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激发学生的自学课文的兴趣,使他们在文中一揽天下奇观的欲望。
在教学具体实施中还有许多方式和方法可以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这种“渴望”就可以转化为兴趣,关键看我们老师能不能抓住这种“渴望”。抓住了,学习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抓不住,就算付出再多,也事倍功半。
第二环节: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全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自学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这个部分是自学的重点,并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极好契机。
(1)在设计提纲时,应设计一些有创造性、逻辑性的问题。如在教《我不能失信》第二课时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題:“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你从文中感受到主人公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你从其他的文章中也体会到这样的精神了吗?请简单谈一谈,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她的什么品质?在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样一个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当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内容,同时也掌握了一套逻辑思维形式。
(2)学生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形式。如果学生对课文没有问题,要么是选择课文的难度不适合学生,要么是学生没兴趣。真正带着兴趣认真学习之后,学生会开动脑筋发现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切合实际,并提示学生按着正常的逻辑来思考问题,使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果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别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如上网或查阅课外书等。
以上两点,一个是教师提出问题,一个是学生发现问题,两者根据不同内容可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环节:强化训练
在学习了全文后,教师可设计一定量的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在练习题设计时多样化。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练习题。例如,在学习完一篇描写景的课文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①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能明白作者的描写顺序,积累文中的精彩词句,或朗诵或背诵,并与自己的家人分享。
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的同学: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知道或去过的其他的名山大川。尽可能用到所学的知识或写作方法。
③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假设一个课堂情景,让其做一次导游,注意运用所学的描述方法介绍,来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选择练习时,教师应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练习的时间不少于课堂的三分之一。
第四环节:讨论总结
让学生当堂交流自己练习的成果,并且进行自评与互评。我们可采用自由交流的方法,边听音乐边让学生采取各自喜欢的方式寻找伙伴,各自对对方的练习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师还可采取集体交流的方法,请学生以小组或以个人为单位交流学习心得,并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学习心得,在此过程中,既深入了解文章内涵,又学习别人的自学方法,以指导今后的自学活动。最后,教师做简洁的总评。简明扼要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精华部分,与同学一起回顾学习的步骤,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一节精彩的语文略读课,教师讲的少,但点的精,抓住要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熟悉、钻研文章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生经过眼、耳、手、口、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从不断地克服困难中感受到了乐趣,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让所学知识真正的据为己有,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我们也就达到了开设语文略读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案例分析丛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