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我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因为在另一次拍摄中,我差点因此丧命。当时,持续零下的低温让大连北部的渤海海域大面积结冰,并相连成片,放眼望去,整个冰海宛若极地冰原世界。我拍摄时正是日落时分,红霞满天,几块高耸的岩石屹立在辽阔的冰海上,从两块岩石中间望出去,夕阳光芒四射,恰好停在地平线上。机会难得,我狠下心,冒险站在浮冰上,堆栈长曝光,终于记录下了《日沉冰海》的壮阔、柔美。然而回撤时,危险不期而至:海浪很大,浮冰摆动得厉害,把我直接晃进了冰海,而此刻我的右手还拽着RRS-33脚架包,不能游泳,背上还背着相机包。在这个紧要关头,尽管四肢已经冻得麻木,但我还是奋力将脚架包抛在浮冰上,然后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游动,同时尽量让后背不沾水,终于,我抓住了一块浮冰的边缘,爬了上去。现在每每想起此事,后怕不已:要是浮冰把我挤进海底,可能我就会像落日一样,沉没在冰海里了。
太阳东起西落,每一个时刻,大连海岸线都有不一样的绝美景色,让我不禁遥想——是怎样的精雕细琢才有了今天的神奇瑰宝?左图为“象牙塔”,右上图为金石滩著名的“五花肉”景观,右中图名为“沧海一树”,右下图颇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


拍摄之前,我就对画面进行了构思:巨浪滔天,水花四溅,一根纤细的石柱在海水的冲刷下,看起来岌岌可危,这种脆弱与磅礴的大海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无限的视觉冲击力。但由于“定海神针”位于渤海湾内,海面大部分时间都平静如水,因此我足足等待了半年,才等到七级大风和翻滚的巨浪。被困在海水里6个小时后,我终于拍下了《定海神针I》。
这张照片发到网上,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我深知仅通过一张照片,还不足以完整地展现“定海神针”。“定海神针”的侧面岩壁,纹理清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非常漂亮,可当时受限于空间和器材,我无法拍到更多画面,同时没有遇到壮观的火烧云,因此也略感遗憾。后来,我买了新的摄影器材,继续等待时机,又拍下了横构图的《定海神针II》。虽然照片效果不错,但我仍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地进步并完善自己的想法,也希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拍摄同一个场景(这也是海景摄影的魅力所在)。我把表现海景的方式总结为五种——拉丝、迸溅、镜面、雾化、透明,对具体做法也做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得到了其他摄影师和各大摄影媒体的认同,并在《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报》上刊登发表。

无人岛位于大连庄河市海王九岛,一年中我曾6次前往,却只拍到了一张片子,可以说拍摄过程异常艰辛。除了高昂的成本,路途也非常曲折:不仅要从工作地点沈阳赶到大连,再从庄河港坐大船到海王九岛,最后还要雇渔民小船才能到达无人岛。并且,拍摄海景还有诸多限制——潮位和天气:潮位太高,会导致岸边没有高出水面的礁石来架机位;潮位太低,裸露的沙滩会影响画面美感。此外,潮位还与月相有关,15天一个大周期,一个周期内只有1天有合适的潮位,也就是说,一年只有24次潮位合适的机会,然而海王九岛没有设潮位站,因此要想获得比较准确的潮位信息,只能靠推算;即便潮位合适,天气也不一定是最完美的,就算二者兼备,我可能还是要趟过深及胸口的水,爬到礁石上。
上了无人岛后,生存条件也非常艰苦:适合露营的地方仅是一块20平方米大小、海蛎子壳冲积成的滩地;必须自带饮用水;一旦刮风下雨,就得躲到山洞里,而这个山洞仅6平方米;还要等待美丽的日落,恰好穿过石象的石洞……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我只去了6次海王九岛,就拍下了《圣象天门》,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除了拍下绝美的风景,摄影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功能——记录性。虽然大连海岸线有无数海蚀地貌奇观,但若是任何一个景观消失,都令人惋惜。我曾经拍过一个叫“佛首鸭”的景观,它因头部像佛头,身子像鸭子而得名。虽然我对自己拍到的“佛首鸭”照片并不满意,但它却成了历史资料。因为在2016年的一场冰灾里,“佛首鸭”被海冰推倒,“佛头”永远地沉到了海底,“佛首鸭”从此成为遗失的美好。


后來,我将惟妙惟肖的“恐龙吞海”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关注,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巨浪滔天中,近距离地拍摄“恐龙探海”,并且还被困在海里数小时。此后,金石滩景区的工作人员通过微博联系到我,希望能购买这张图片。我拍摄风光摄影完全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而金石滩地质公园的海蚀地貌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但景区往往下午4点就要关门,很多景色都没办法拍到。于是我和景区交涉,希望他们提供便利,让我的拍摄不受时间限制,而照片则可以免费提供给他们使用。
在“恐龙探海”,我还拍过一张远景作品。当时是夏季,在我工作的沈阳,刚刚雨停,在刮北风,而大连则地处辽南,于是,我给景区打电话询问天气情况,得知大连还在下雨。北风雨后散云,天空会相当通透,也容易出现特别漂亮的晚霞;而沈阳到大连380公里,4个小时车程,散云速度一般是80km/h,高速路上车速为120km/h,也就是说,我现在从沈阳出发,车速可以追上云的运动速度,也可以赶到云的边界线上,拍摄到漂亮的火烧云。于是,我从沈阳飞车赶往大连,最终拍下了令人震撼的画面:天上团聚着奇异的火烧云,其火焰般的血红色,明暗不一,像火山喷发的岩浆,而宛如恐龙的礁石将头伸进海里,仿佛在喝水,一动一静,让人情不自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15年末,我和未婚妻打算去领证,由于我的户口在大连,于是在平安夜的晚上,我们开车从沈阳赶往大连。因为去得早,时间还很充裕,于是我选了一个机位——燕窝岭,打算拍市内的日出(这里只有太阳在冬至点附近,才能拍出逆光效果,一年也就两次机会)。燕窝岭在大连滨海路中段,是一座婚庆主题公园,相传有两只海燕在这里共建爱巢,因此得名。由于第一次来这个机位,我走错了路,却成功地避开了看海的人群。拍摄完后,我和未婚妻准备往民政局赶,没想到潮水涨了上来。通常涨潮要6小时,落潮也要6小时,因此,我们被困在了一块礁石上,我和未婚妻不得不在礁石上看潮起潮落。后来我们戏称:“这才是真正的海誓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