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类生存的需要。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绿色的代名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种方向,农业发展的必须。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这种趋势!无论你是在行动!趋势,是必然的!节能减排时代已来临,你准备好了吗?是运筹帷幄,还是得过且过!也许,明天的见面语就是——你节能减排了吗!
农业的节能减排,就是要做好“低碳农业”这个关键。“低碳农业”这一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们越来越关注碳排放量,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这种关注推向了高潮。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作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公开承诺。为了这一个庄严的承诺,需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普遍还处在“高碳经济”时代特别是肥料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高酸耗、高污染排放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利用率低下。农业的节能减排就是要符合国家对农业的整合改造,走保护自然资源,坚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国土资源;要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资源价格体系,推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要加强对重要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建立和完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要正确处理利用国外资源与维护我国资源安全的关系,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很少,许多方面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际上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继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如今中国45个主要矿种在14年后将剩下6个,石油5年以后将60%以上依靠进口,木材铁矿等等也统统要依靠进口。中国GDP占世界4%,却消耗了全球30%的钢铁,40%的煤炭,37%的棉花、47%的水泥。传统工业化需要的三大自然要素,一个是土地,一个是水,一个是矿产资源,中国已耗损大半。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中国环境资源系统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因此我国必须进行节能减排,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中国有三大污染:一是工业污染。我们现在拉动GDP增长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如造纸、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等。二是城市污染。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空气严重污染。三是农村污染。农村水资源污染和耕地污染。
高效开发和集约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未来的水电开发,将使移民、土地、环境三者搅合在一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除此以外,还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司法和环境执法,依法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组织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四是增加对环境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五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总之,实施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世界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农业的节能减排,就是要做好“低碳农业”这个关键。“低碳农业”这一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们越来越关注碳排放量,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这种关注推向了高潮。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作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公开承诺。为了这一个庄严的承诺,需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普遍还处在“高碳经济”时代特别是肥料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高酸耗、高污染排放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利用率低下。农业的节能减排就是要符合国家对农业的整合改造,走保护自然资源,坚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国土资源;要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资源价格体系,推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要加强对重要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建立和完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要正确处理利用国外资源与维护我国资源安全的关系,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很少,许多方面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际上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继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如今中国45个主要矿种在14年后将剩下6个,石油5年以后将60%以上依靠进口,木材铁矿等等也统统要依靠进口。中国GDP占世界4%,却消耗了全球30%的钢铁,40%的煤炭,37%的棉花、47%的水泥。传统工业化需要的三大自然要素,一个是土地,一个是水,一个是矿产资源,中国已耗损大半。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中国环境资源系统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因此我国必须进行节能减排,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中国有三大污染:一是工业污染。我们现在拉动GDP增长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如造纸、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等。二是城市污染。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空气严重污染。三是农村污染。农村水资源污染和耕地污染。
高效开发和集约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未来的水电开发,将使移民、土地、环境三者搅合在一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除此以外,还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司法和环境执法,依法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组织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四是增加对环境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五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总之,实施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世界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