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程;课堂;学生;生活实际;互动式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56—01
2010年秋季我省正式进入到高中新课程实施阶段,笔者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发现,要使用好这套教材,关键是要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才能把课堂归还于学生,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读新课程,把握其精髓
传统生物课程不够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而新课程要求放飞课堂,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首先必须悉心钻研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知识,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中流砥柱。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先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新课程,然后再将新课程的精神细致地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这样才能在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并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所以,要想把生物课堂归还于学生,必须在实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传统生物教学太注重教科书知识,忽略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感觉到学了用途也不大,甚至学了也不会用,教师也越教越乏味,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注重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还课堂于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提高教师修养,实施互动式教学
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新感受,它要求生物教师未雨绸缪,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仅要与教材内容同步,还要走在教材更新之前;不仅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还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还课堂于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把学生看做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个体,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新奇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起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对话,甚至争论。所以,任课老师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更好地驾驭生物课堂,达到还课堂于学生的目的。
四、因材施教,不偏不倚
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所以,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争取发掘学生的潜能,这就更需要还课堂于学生了。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此外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思考、实践,参加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生动活泼,学生才能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
编辑:张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56—01
2010年秋季我省正式进入到高中新课程实施阶段,笔者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发现,要使用好这套教材,关键是要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才能把课堂归还于学生,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读新课程,把握其精髓
传统生物课程不够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而新课程要求放飞课堂,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首先必须悉心钻研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知识,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中流砥柱。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先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新课程,然后再将新课程的精神细致地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这样才能在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并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所以,要想把生物课堂归还于学生,必须在实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传统生物教学太注重教科书知识,忽略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感觉到学了用途也不大,甚至学了也不会用,教师也越教越乏味,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注重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还课堂于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提高教师修养,实施互动式教学
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新感受,它要求生物教师未雨绸缪,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仅要与教材内容同步,还要走在教材更新之前;不仅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还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还课堂于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把学生看做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个体,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新奇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起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对话,甚至争论。所以,任课老师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更好地驾驭生物课堂,达到还课堂于学生的目的。
四、因材施教,不偏不倚
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所以,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争取发掘学生的潜能,这就更需要还课堂于学生了。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此外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思考、实践,参加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生动活泼,学生才能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