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商场现代化在转制过程中,往往要面临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本文着重探讨内部职工个人持股的利弊、做法,以及适用范围。
[關键词] 内部职工 个人持股 垄断腐败
商场现代化就硬件方面来讲,包括场地、设施、物流、商品等的现代化;就软件方面来讲,包括对外的如商品陈列,商品区划、商品促销、定价策略、营销组合、进货策略、商场公关……对内的如组织建设、用人策略、廉洁高效……而“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常常是商场转制过程中的一个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
“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可以将商场与职工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场赢职赢,场亏职亏”的利益攸关共同体,优点多多:职工会非常关心商场的大政方针,非常理会商场的收支情况,非常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根绳、一个袋,非常注目商场的优缺点,非常积极地建言献策,非常在意商场领导的选贤任能,非常重视顾客的意见反溃,是商场利益留住职工,利益团结职工的重大举措。无数案例证明,商场赚了钱,给职工多发奖金,远不如给职工配股分红更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感。例如,飞跃缝纫机厂赚了钱给职工配股,使企业上下一心,共谋利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的做法常见的有:
1.职工缴纳股金分红;缴纳的股金自愿任购;对于赢利前景不是很明朗的商场比较适用。职工可以依据商场的盈利前景自我判断,认购内股。
2.职工缴纳股金分红:缴纳的股金实行派购;派购按职务、职称行政认定;对于盈利前景很明朗或比较明朗的商场比较适用。持股的多多少少,有人均持股的,有职务职称持股的。
3.职工缴纳股金分红,缴纳股金自愿与派购相结合。比较而言,将人均持股与职务职称持股组合成为按系数持股比较公平、公正、公允,一则照顾了“利益均沾”,再则照顾了职务不同,重要性不同,贡献与风险不同的原则;当然系数的多少也应由商场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对盈利前景明朗的商场,系数不宜过大;过大了就会走向反面,挫伤职工积极性,甚至于走向腐败。成都某大型珠宝商场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案例。
对于集体的,私有的商场,是否内部职工个人持股,是集体、私有商场的自我决策,就算这个商场、企业把持了、垄断了某种资源,内部职工个人持不持股,是否独资,是否股分,只不过是商场、企业自己的经营模式,他人是无权过问置喙的。
但是,对于垄断行业,把持独占某些资源、特权的国营企业、国家事业单位,盈利是必然的、巨大的: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却是很容易衍变成为巧取豪夺、分享民脂民膏的极好手段。垄断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前些日子央企利润统计,有12家企业利润超过了100亿,有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系统……他们员工的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的3~4倍;另外,某些单位还要加上如电力系统的“免费用电”,公交公司的“免费乘车”,电信系统的“免费电话”……有的垄断企业还有名目繁多的“免费旅游”、“国外免费培训(实则国外免费旅游)”、“免费购物(代金券)”、“节假日里免费慰问品”……一句话,把持资源,大赚了钱,就滥发钱物;滥发过多,招人眼目时就巧立名目,免费享受各种人间乐事。
其实,在这些引起腐败项目中,最最腐败的高招就是“内部职工个人持股”。渲染起来,乍看起来,美其名曰是企业转制。实则是垄断企业的众马分肥,放肆分肥。
笔者曾到一发电厂讲课,在这个厂里,每年都要赚上亿元的利润,滥发钱物、免费享受,难免要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制约。于是“内部职工个人持股”这个“金点子”就堂而皇之、名正言顺地出笼了,它简直就是阿里巴巴大盗的密语密匙“芝麻开门”。在这个只赚不亏的国营垄断企业,“内部职工个人持股”有两种“分脏”含义。
一是职工缴纳股金(实则分脏基金)。不管普工、科长、处长、副书记、书记、副厂长、厂长通通都是1万元。年终以此分肥,貌似公平合理;
二是职工还要交纳“风险基金”,如普工1万,科长3万,处长5万,副书记,副厂长8万,书记10万,厂长20万,这个分肥额度是“钦定的”,年终风险基金视如股金一道纳入分享企业利润。
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是,这个垄断的、把持的,全市只有一家的,舍我其谁的电厂,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风险,即使阿斗做厂长,利润也会滚滚而来的企业,竟然还有风险,真不知天下还有此等羞耻事。这个“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对外部芸芸众生不公平,对内部职工不公平,但它却有“职工投资入股,取得的投资收益是受法律保护”的法律支持。干嘛,我们就不能去入股?干嘛,我们持股1万,你就持股20万。
这个金点子的怪胎,目前大有群众起效疣之势,某大医院也有风险股金,内部股金;某大学后勤也有内部持股,某燃气公司也有内部持股。这种有死老虎可打的企业、垄断企业、国营企业,实在是腐败的渊薮,是所谓“社会精英团体”瓜分天下粮仓的极为伪善的卑劣行径。笔者这篇文章,未必就有“葡萄是酸的”之谓。
解决这一课题、难题的方法自然就是公平,公开上市发行股票。
有的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只针对内部职工,临时聘用的不在此列。显然,当商场盈利分红时,这部分聘用的职工只好望“红”兴叹,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的商场对临时聘用的职工按系数,时限认股分红,是比较公平的,自然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内部职工个人持投”是一把双刃剑,要因地制宜,辨证施用,使商场不断迈向现代化。
[關键词] 内部职工 个人持股 垄断腐败
商场现代化就硬件方面来讲,包括场地、设施、物流、商品等的现代化;就软件方面来讲,包括对外的如商品陈列,商品区划、商品促销、定价策略、营销组合、进货策略、商场公关……对内的如组织建设、用人策略、廉洁高效……而“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常常是商场转制过程中的一个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
“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可以将商场与职工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场赢职赢,场亏职亏”的利益攸关共同体,优点多多:职工会非常关心商场的大政方针,非常理会商场的收支情况,非常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根绳、一个袋,非常注目商场的优缺点,非常积极地建言献策,非常在意商场领导的选贤任能,非常重视顾客的意见反溃,是商场利益留住职工,利益团结职工的重大举措。无数案例证明,商场赚了钱,给职工多发奖金,远不如给职工配股分红更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感。例如,飞跃缝纫机厂赚了钱给职工配股,使企业上下一心,共谋利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的做法常见的有:
1.职工缴纳股金分红;缴纳的股金自愿任购;对于赢利前景不是很明朗的商场比较适用。职工可以依据商场的盈利前景自我判断,认购内股。
2.职工缴纳股金分红:缴纳的股金实行派购;派购按职务、职称行政认定;对于盈利前景很明朗或比较明朗的商场比较适用。持股的多多少少,有人均持股的,有职务职称持股的。
3.职工缴纳股金分红,缴纳股金自愿与派购相结合。比较而言,将人均持股与职务职称持股组合成为按系数持股比较公平、公正、公允,一则照顾了“利益均沾”,再则照顾了职务不同,重要性不同,贡献与风险不同的原则;当然系数的多少也应由商场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对盈利前景明朗的商场,系数不宜过大;过大了就会走向反面,挫伤职工积极性,甚至于走向腐败。成都某大型珠宝商场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案例。
对于集体的,私有的商场,是否内部职工个人持股,是集体、私有商场的自我决策,就算这个商场、企业把持了、垄断了某种资源,内部职工个人持不持股,是否独资,是否股分,只不过是商场、企业自己的经营模式,他人是无权过问置喙的。
但是,对于垄断行业,把持独占某些资源、特权的国营企业、国家事业单位,盈利是必然的、巨大的: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却是很容易衍变成为巧取豪夺、分享民脂民膏的极好手段。垄断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前些日子央企利润统计,有12家企业利润超过了100亿,有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系统……他们员工的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的3~4倍;另外,某些单位还要加上如电力系统的“免费用电”,公交公司的“免费乘车”,电信系统的“免费电话”……有的垄断企业还有名目繁多的“免费旅游”、“国外免费培训(实则国外免费旅游)”、“免费购物(代金券)”、“节假日里免费慰问品”……一句话,把持资源,大赚了钱,就滥发钱物;滥发过多,招人眼目时就巧立名目,免费享受各种人间乐事。
其实,在这些引起腐败项目中,最最腐败的高招就是“内部职工个人持股”。渲染起来,乍看起来,美其名曰是企业转制。实则是垄断企业的众马分肥,放肆分肥。
笔者曾到一发电厂讲课,在这个厂里,每年都要赚上亿元的利润,滥发钱物、免费享受,难免要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制约。于是“内部职工个人持股”这个“金点子”就堂而皇之、名正言顺地出笼了,它简直就是阿里巴巴大盗的密语密匙“芝麻开门”。在这个只赚不亏的国营垄断企业,“内部职工个人持股”有两种“分脏”含义。
一是职工缴纳股金(实则分脏基金)。不管普工、科长、处长、副书记、书记、副厂长、厂长通通都是1万元。年终以此分肥,貌似公平合理;
二是职工还要交纳“风险基金”,如普工1万,科长3万,处长5万,副书记,副厂长8万,书记10万,厂长20万,这个分肥额度是“钦定的”,年终风险基金视如股金一道纳入分享企业利润。
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是,这个垄断的、把持的,全市只有一家的,舍我其谁的电厂,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风险,即使阿斗做厂长,利润也会滚滚而来的企业,竟然还有风险,真不知天下还有此等羞耻事。这个“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对外部芸芸众生不公平,对内部职工不公平,但它却有“职工投资入股,取得的投资收益是受法律保护”的法律支持。干嘛,我们就不能去入股?干嘛,我们持股1万,你就持股20万。
这个金点子的怪胎,目前大有群众起效疣之势,某大医院也有风险股金,内部股金;某大学后勤也有内部持股,某燃气公司也有内部持股。这种有死老虎可打的企业、垄断企业、国营企业,实在是腐败的渊薮,是所谓“社会精英团体”瓜分天下粮仓的极为伪善的卑劣行径。笔者这篇文章,未必就有“葡萄是酸的”之谓。
解决这一课题、难题的方法自然就是公平,公开上市发行股票。
有的商场内部职工个人持股只针对内部职工,临时聘用的不在此列。显然,当商场盈利分红时,这部分聘用的职工只好望“红”兴叹,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的商场对临时聘用的职工按系数,时限认股分红,是比较公平的,自然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内部职工个人持投”是一把双刃剑,要因地制宜,辨证施用,使商场不断迈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