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实质上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也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小学低年级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换期。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实质上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小学低年级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换期。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主要是指小学低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所应该采取的策略。教师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是一个人生命中举足轻重的基础教育的一个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各方面身心素质都还没有完善,在这个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初入学儿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处理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才能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推进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
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阶段转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因此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儿园与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管理偏小学化
目前,在大多数幼儿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管理非常严重,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尤其幼儿园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讲课则一味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许多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诸如英语、拼音、写字、大量的识字背诵、20以上,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等教学内容,认为这是在知识上与小学接轨,
(二)幼小衔接片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不少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一)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在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适当参照小学,每节课最我多可延长到35分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适当增加写字量、拼音教学、智力活动的比重,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计算课,在让幼儿了解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进行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加强幼儿读、写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如让幼儿用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提高造句能力;用多个词编成一个故事,培养其思维力和想象力。
(二)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的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并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因为孩子写字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不好的习惯到高年级是很难改的。在大班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拼音、数字,汉字等,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在游戏中使幼儿获得知识,尽量在活动结束后喝水、上厕所,要求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三)生活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首先,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幼儿园可以适当增长授课时间、更改桌椅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游戏时间、布置简单的作业等帮助幼儿适应校园特色调;而小学教师在幼儿入小学初期,也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进度,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适当控制作业量,逐渐对学生提出要求。促进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其次,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明确告诉他们,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幼小衔接工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发展特点的交替、转化、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家、园、校三方要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指南》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实质上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小学低年级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换期。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主要是指小学低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所应该采取的策略。教师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是一个人生命中举足轻重的基础教育的一个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各方面身心素质都还没有完善,在这个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初入学儿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处理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才能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推进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
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阶段转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因此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儿园与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管理偏小学化
目前,在大多数幼儿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管理非常严重,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尤其幼儿园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讲课则一味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许多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诸如英语、拼音、写字、大量的识字背诵、20以上,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等教学内容,认为这是在知识上与小学接轨,
(二)幼小衔接片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不少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一)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在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适当参照小学,每节课最我多可延长到35分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适当增加写字量、拼音教学、智力活动的比重,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计算课,在让幼儿了解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进行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加强幼儿读、写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如让幼儿用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提高造句能力;用多个词编成一个故事,培养其思维力和想象力。
(二)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的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并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因为孩子写字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不好的习惯到高年级是很难改的。在大班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拼音、数字,汉字等,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在游戏中使幼儿获得知识,尽量在活动结束后喝水、上厕所,要求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三)生活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首先,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幼儿园可以适当增长授课时间、更改桌椅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游戏时间、布置简单的作业等帮助幼儿适应校园特色调;而小学教师在幼儿入小学初期,也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进度,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适当控制作业量,逐渐对学生提出要求。促进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其次,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明确告诉他们,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幼小衔接工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发展特点的交替、转化、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家、园、校三方要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