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上应用比较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明光市潘村镇潘村湖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麦田内。小麦密度均匀一致,肥力中等,播种量75 kg/hm2,播种方式为机条播。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皖垦麦2号小麦,前作为大豆。供试药剂:汇丰满,合肥养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氨基酸,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美洲星,安徽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试验器具:皮尺、量杯、玻璃棒,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喷施美洲星1次,用量1 125 mL/hm2(A);施美洲星2次,每次用量1 125 mL/hm2(B);喷施氨基酸1次,用量1 500 mL/hm2(C);喷施氨基酸2次,每次用量1 500 mL/hm2(D);喷施汇丰满1次,用量1 500 mL/hm2(E);喷施汇丰满2次,每次用量1 500 mL/hm2(F);噴清水(CK)。2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33.6 m2。每个小区定点分期调查小麦成熟后期旗叶落黄情况(60株);小麦实验室考种。全区小麦收获后调查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落黄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各处理落黄情况都明显好于CK。如5月30日调查各处理黄叶数量较CK减少8.3~21.5片;施用2次调节剂的处理落黄情况都明显好于施用1次药剂的处理。如5月30日,处理B较处理A少5.3片,处理D较处理C少5.1片,处理F较处理E少3.2片;其中5月29日处理F较处理E黄叶数量比较最明显,少了6.3片。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处理A、B所使用的药剂对小麦后期延缓小麦功能叶衰落作用最好。
  2.2 生理性状
  通过表2可以看出,喷施调节剂增加了小麦株高,但效果不明显。其中处理B对株高增加最多,为1.5 cm;除了处理C对总小穗数影响较大外,其他处理对总小穗数基本没有影响;处理C总小穗数较CK增加了5个;各处理较CK都减少了不孕小穗数,其中处理D不孕小穗数仅有3.2个,较CK的5.8个减少2.6个,减幅较明显;有效小穗数除处理E外较CK都有所提高,其中处理B提高了40%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处理提高不明显或持平。
  2.3 产量性状
  通过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较CK都能明显提高小麦穗数,处理B提高37.5万穗/hm2,而且施用2遍的效果好于施用1遍;各处理较CK都能明显增加小麦穗粒数,处理B增加了3.8粒;各处理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小;各处理的理论产量较CK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处理B较对照增产最明显,增产1 338.12 kg/hm2,增幅20%以上。同时,各药剂施用2遍比施用1遍增产幅度也比较明显,其中处理B较处理A增产610.47 kg/hm2,处理D较处理C增产555.66 kg/hm2,处理F较处理E增产233.23 kg/hm2。通过折合产量比较,各处理较CK增产幅度明显,其中处理B达到了1 032.73 kg/hm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孕穗期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各项产量性状,延缓小麦功能叶功能,促进小麦增产,同时喷施2次的效果较喷施1次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数码娱乐产品,如MP3、数码相机……25岁的小周是广州某IT公司的职员.每天下班后,他都会花半个小时利用公司的电脑上网查找音乐,然后把自己
本设计中以STM8S103F3意法单片机为核心,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单片机外部信号源,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可设置I/O口复用特性,软件编程以实现年份、日期、时间和温度的轮流显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我国教育教学的要求愈来愈高,化学是一门研究性较强的学科,是高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主要从生长务件和类型介绍了桂林地区杉木林的概况,从造林施工技术、造林培育管理、备耕和采伐等方面对桂林地区的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
无花果真的像它的名字一样没有花吗?当然不是啦!无花果是有花的,只是无花果把自己的花隐藏在花托里,人们看不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