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茉莉花是四川省犍为县县花,种植历史悠久,并且在全国茉莉花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基于对犍为县茉莉花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高茉莉花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
关键词:犍为县 茉莉花 产业
素有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是世界闻名的香料植物,有“没有茉莉就没有香料”之说。犍为县良好的生态地理环境,高温、高湿、低日照、昼夜温差小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岷江、马边河冲击土壤,形成了犍为茉莉花芬芳浓郁,香味久长,独特的清香型特点和品质。
一、犍为茉莉花产业现状
犍为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和近百年茉莉花茶窨制历史,与广西横县、云南元江和福建政和并称全国四大茉莉花基地。种植面积稳步发展,种花效益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收到良好的成效。至2012年底,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5.1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鲜花1.2万吨,产值3.5亿元,其规模、产量居全国第二、西南第一。2011年6月,犍为县被 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二、犍为茉莉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但规范化管理较差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基地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加强和提高。特别是农民的科技培训、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设施栽培的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等。
2.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较差
建设农产品“三电合一”的信息体系还未起步,难于为生产者、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地方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对茉莉花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缺乏,知名度、美誉度难于提高。
3.茉莉花茶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县内多数花茶加工企业和业主,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建成的,加工机械设备陈旧,厂房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差,生产能力不大,科技含量不高,难于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犍为茉莉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基地建设,主攻单产和品质
犍为县茉莉花基地的建设,面积发展到3万亩,鲜花总产1.0万吨左右。充分发挥其双辨茉莉“香味浓郁”、“香气久长”的特点和优势,主攻单产和品质提高,建成四川省名优茉莉花茶加工为主的天然香料生产基地,为省内企业加工名优茉莉花茶提供量足、质优的天然香料。一是着力推进茉莉花基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茉莉鲜花生产。加大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应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控”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提高产量和质量,力争单产突破400公斤大关。一、二级花占85%以上,鲜花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要求,部分达到“绿色食品”要求。二是积极筹建茉莉鲜花专业批发市场,搞好市场体系建设,规范鲜花销售市场,保护企业和花农利益。吸引省内外企业来料加工花茶、采购鲜花,并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抓好基地、鲜花产品农残质量监测,为加工名优茉莉花茶提供鲜花质量保障。
2.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指导
普及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效益。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使用指导,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
3.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茉莉花茶产业信息体系建设,为生产者、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加强对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4.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提高其竞争力和带动力
坚持择优扶强壮“龙头”,集中力量育“龙头”,联大靠强引“龙头”的发展思路,培育名优茉莉花茶加工“龙头”企业1—2个,增强对茉莉花基地的带动作用,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协会,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名优花茶加工水平和能力,打造品牌和名牌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利用现代机械设备,推进名优茉莉花茶加工、包装、冷藏、保鲜现代化,促进茉莉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5.推进丘陵优质早茶基地建设,促进花、茶配套发展,延伸茉莉花产业链条
依据四川省“川中优质茉莉花茶区”建设的要求和《犍为县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划》,在抓好茉莉花基地建设的同时,抓好丘陵优质早茶产业带的建设。重点以丘陵优质早茶产业带为中心,不断推进茶叶基地“带状”、“网络”状发展,建设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化服务,推进现代茶园建设,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在条件具备的茶区,进一步挖掘茉莉花文化内涵,努力探索茉莉花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茉莉花乡村旅游,围绕茉莉花种植、制茶、观光,兴办特色“农家乐”,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乐山日报:http://www.scol.com.cn.
[2]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四川省犍为县发展改革局
[3]张中波.广西横县茉莉花旅游开发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12):19-22.
作者简介:文春艳(1984-),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形象
关键词:犍为县 茉莉花 产业
素有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是世界闻名的香料植物,有“没有茉莉就没有香料”之说。犍为县良好的生态地理环境,高温、高湿、低日照、昼夜温差小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岷江、马边河冲击土壤,形成了犍为茉莉花芬芳浓郁,香味久长,独特的清香型特点和品质。
一、犍为茉莉花产业现状
犍为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和近百年茉莉花茶窨制历史,与广西横县、云南元江和福建政和并称全国四大茉莉花基地。种植面积稳步发展,种花效益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收到良好的成效。至2012年底,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5.1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鲜花1.2万吨,产值3.5亿元,其规模、产量居全国第二、西南第一。2011年6月,犍为县被 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二、犍为茉莉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但规范化管理较差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基地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加强和提高。特别是农民的科技培训、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设施栽培的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等。
2.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较差
建设农产品“三电合一”的信息体系还未起步,难于为生产者、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地方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对茉莉花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缺乏,知名度、美誉度难于提高。
3.茉莉花茶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县内多数花茶加工企业和业主,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建成的,加工机械设备陈旧,厂房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差,生产能力不大,科技含量不高,难于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犍为茉莉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基地建设,主攻单产和品质
犍为县茉莉花基地的建设,面积发展到3万亩,鲜花总产1.0万吨左右。充分发挥其双辨茉莉“香味浓郁”、“香气久长”的特点和优势,主攻单产和品质提高,建成四川省名优茉莉花茶加工为主的天然香料生产基地,为省内企业加工名优茉莉花茶提供量足、质优的天然香料。一是着力推进茉莉花基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茉莉鲜花生产。加大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应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控”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提高产量和质量,力争单产突破400公斤大关。一、二级花占85%以上,鲜花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要求,部分达到“绿色食品”要求。二是积极筹建茉莉鲜花专业批发市场,搞好市场体系建设,规范鲜花销售市场,保护企业和花农利益。吸引省内外企业来料加工花茶、采购鲜花,并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抓好基地、鲜花产品农残质量监测,为加工名优茉莉花茶提供鲜花质量保障。
2.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指导
普及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效益。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使用指导,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
3.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茉莉花茶产业信息体系建设,为生产者、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加强对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4.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提高其竞争力和带动力
坚持择优扶强壮“龙头”,集中力量育“龙头”,联大靠强引“龙头”的发展思路,培育名优茉莉花茶加工“龙头”企业1—2个,增强对茉莉花基地的带动作用,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协会,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名优花茶加工水平和能力,打造品牌和名牌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利用现代机械设备,推进名优茉莉花茶加工、包装、冷藏、保鲜现代化,促进茉莉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5.推进丘陵优质早茶基地建设,促进花、茶配套发展,延伸茉莉花产业链条
依据四川省“川中优质茉莉花茶区”建设的要求和《犍为县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划》,在抓好茉莉花基地建设的同时,抓好丘陵优质早茶产业带的建设。重点以丘陵优质早茶产业带为中心,不断推进茶叶基地“带状”、“网络”状发展,建设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化服务,推进现代茶园建设,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在条件具备的茶区,进一步挖掘茉莉花文化内涵,努力探索茉莉花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茉莉花乡村旅游,围绕茉莉花种植、制茶、观光,兴办特色“农家乐”,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乐山日报:http://www.scol.com.cn.
[2]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四川省犍为县发展改革局
[3]张中波.广西横县茉莉花旅游开发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12):19-22.
作者简介:文春艳(1984-),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