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孕产妇死亡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已成为了各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同时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评审,是通过用明确的标准,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过程[1]。
为了能及时发现在孕产妇死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原国家卫生部专门制定了《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
我市卫计委领导很重视全市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半年一次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孕产妇死亡率由评审前2007年的60.89/10万分,降低到2016年的12.85/10万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在孕产妇死亡评审中所做的工作密不可分。
一、領导重视,及时成立市级各组织机构
在国家出台《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及原山西省卫生厅出台《山西省孕产妇死亡评审办法》后,我们也及时地出台了《运城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细则》,制定了评审目的、评审原则、评审数量、评审时间、评审程序、评审要求、评审报告书写要求等标准,使孕产妇评审工作有据可依。
我们还成立了《运城市孕产妇死亡评审领导组》,组长由我市卫计委分管妇幼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妇社科科长担任,成员为市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及十三个县(市、区)妇幼保健院院长,以确保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能及时、认真、规范的开展。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运城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并明确了其职责,使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加强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高危孕产妇管理流程
每半年一次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都能发现我市各助产医疗机构在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我们就针对存在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强化培训,使广大产科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高危孕妇管理的流程及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例如,在2010年前,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我们发现,近50%的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产后大出血,为此,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有关《产后出血的防治》、《高危孕产妇产后大出血防治最新进展》等学习班。通过学习和培训,此后几年,我市孕产妇死于产后大出血的病例大大减少,孕产妇死亡率也明显降低。
此后的几年,在评审工作中,我们又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孕产妇是死于产前保健不够、自我意识不足,产前根本就不做产前检查,只是等到妊娠足月了,才到医院住院分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基层的妇幼保健院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她们要对怀孕的妇女进行宣教,及时接受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并及时处理。另外,我们还要求每个助产医疗机构都要成立孕妇学校,以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力度,提高产前检查率。
从2015年的孕产妇死亡评审情况来看,5例死亡的孕产妇中,有一多半的孕产妇死亡,是属于非产科原因,可以证明我们的学习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及时反馈,让各基层妇幼保健院能及时接受教训
从十多年来的孕产妇死亡评审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死亡的孕产妇都是死于县级医院或县级妇幼保健院,很少一部分是死于乡镇卫生院或家中,死于市级医院或市级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均属于在基层处理不了或已经无法救治的病例。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把每次的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都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反馈给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对有死亡病例的妇幼保健院,还强调要求,把评审结果在全院学习传达,以接受教训,减少死亡[2]。
2,在每个季度的各妇幼保健院院长例会上,由市级产科专家再次讲解各基层妇幼保健院在孕产妇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短板的补齐,以提高产科质量[3]。
3,让由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助产医疗机构派业务院长和产科主任或经治医师列席评审会议,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可以一边询问,一边教会她们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4],这一举措,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开始评审的前几年,从来没有让助产医疗机构的人员参加,主要是有所顾虑。当决定让助产医疗机构人员参加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参加过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的各助产医疗机构,均未出现再次孕产妇死亡事件,尤其是民营医疗机构。
四、加强干预,不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能及时地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为此,十多年来,我们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除了采取上述的一些措施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一,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目前,在我市的十三个县(市、区)均有妇幼保健院机构,而且均达到了二级妇幼保健院的标准。能开展产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管理等,有三分之一的妇幼保健院还开展住院分娩工作,在市级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指导下和及时转诊下,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呈现一个比较低的态势,达到了《两纲》的要求。
第二,加大围生期保健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目前,在我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左右,这也是确保孕产妇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每年,我们都要举办市级的有关孕产妇管理、围产期保健等方面的学习班,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各助产医疗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举办有关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学习班,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第四,加强母婴保健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通过多年的执法检查,目前,我市没有一家非法接生的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这也是确保母婴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
总之,我们以孕产妇死亡评审为抓手,狠抓与孕产妇安全有关方面的各项工作,使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降低,目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但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高危孕妇增多,我们妇幼保健管理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将会继续做好孕产妇的管理,尤其是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尽量减少孕产妇的死亡,为健康中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林,相晓妹,韩铁丽等.西安市2011-2015年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4020-4023.
[2]王忠红,杨旸.2011-2015年黄石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9):110-111.
[3]张秀琼.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73.
[4]暨惠萍.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医药前沿,2012,02(15):165-166.
关键词: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评审,是通过用明确的标准,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过程[1]。
为了能及时发现在孕产妇死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原国家卫生部专门制定了《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
我市卫计委领导很重视全市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半年一次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孕产妇死亡率由评审前2007年的60.89/10万分,降低到2016年的12.85/10万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在孕产妇死亡评审中所做的工作密不可分。
一、領导重视,及时成立市级各组织机构
在国家出台《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及原山西省卫生厅出台《山西省孕产妇死亡评审办法》后,我们也及时地出台了《运城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细则》,制定了评审目的、评审原则、评审数量、评审时间、评审程序、评审要求、评审报告书写要求等标准,使孕产妇评审工作有据可依。
我们还成立了《运城市孕产妇死亡评审领导组》,组长由我市卫计委分管妇幼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妇社科科长担任,成员为市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及十三个县(市、区)妇幼保健院院长,以确保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能及时、认真、规范的开展。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运城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并明确了其职责,使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加强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高危孕产妇管理流程
每半年一次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都能发现我市各助产医疗机构在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我们就针对存在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强化培训,使广大产科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高危孕妇管理的流程及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例如,在2010年前,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我们发现,近50%的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产后大出血,为此,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有关《产后出血的防治》、《高危孕产妇产后大出血防治最新进展》等学习班。通过学习和培训,此后几年,我市孕产妇死于产后大出血的病例大大减少,孕产妇死亡率也明显降低。
此后的几年,在评审工作中,我们又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孕产妇是死于产前保健不够、自我意识不足,产前根本就不做产前检查,只是等到妊娠足月了,才到医院住院分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基层的妇幼保健院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她们要对怀孕的妇女进行宣教,及时接受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并及时处理。另外,我们还要求每个助产医疗机构都要成立孕妇学校,以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力度,提高产前检查率。
从2015年的孕产妇死亡评审情况来看,5例死亡的孕产妇中,有一多半的孕产妇死亡,是属于非产科原因,可以证明我们的学习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及时反馈,让各基层妇幼保健院能及时接受教训
从十多年来的孕产妇死亡评审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死亡的孕产妇都是死于县级医院或县级妇幼保健院,很少一部分是死于乡镇卫生院或家中,死于市级医院或市级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均属于在基层处理不了或已经无法救治的病例。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把每次的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都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反馈给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对有死亡病例的妇幼保健院,还强调要求,把评审结果在全院学习传达,以接受教训,减少死亡[2]。
2,在每个季度的各妇幼保健院院长例会上,由市级产科专家再次讲解各基层妇幼保健院在孕产妇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短板的补齐,以提高产科质量[3]。
3,让由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助产医疗机构派业务院长和产科主任或经治医师列席评审会议,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可以一边询问,一边教会她们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4],这一举措,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开始评审的前几年,从来没有让助产医疗机构的人员参加,主要是有所顾虑。当决定让助产医疗机构人员参加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参加过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的各助产医疗机构,均未出现再次孕产妇死亡事件,尤其是民营医疗机构。
四、加强干预,不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能及时地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为此,十多年来,我们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除了采取上述的一些措施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一,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目前,在我市的十三个县(市、区)均有妇幼保健院机构,而且均达到了二级妇幼保健院的标准。能开展产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管理等,有三分之一的妇幼保健院还开展住院分娩工作,在市级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指导下和及时转诊下,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呈现一个比较低的态势,达到了《两纲》的要求。
第二,加大围生期保健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目前,在我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左右,这也是确保孕产妇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每年,我们都要举办市级的有关孕产妇管理、围产期保健等方面的学习班,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各助产医疗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举办有关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学习班,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第四,加强母婴保健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通过多年的执法检查,目前,我市没有一家非法接生的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这也是确保母婴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
总之,我们以孕产妇死亡评审为抓手,狠抓与孕产妇安全有关方面的各项工作,使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降低,目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但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高危孕妇增多,我们妇幼保健管理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将会继续做好孕产妇的管理,尤其是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尽量减少孕产妇的死亡,为健康中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林,相晓妹,韩铁丽等.西安市2011-2015年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4020-4023.
[2]王忠红,杨旸.2011-2015年黄石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9):110-111.
[3]张秀琼.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73.
[4]暨惠萍.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医药前沿,2012,02(1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