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某电厂67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在调试期间,发生炉水循环泵热工保护动作过程进行分析.针对控制逻辑设计不合理引发设备跳闸进而导致锅炉总燃料跳闸问题,提出采用储水箱水位与过热度的参数组合方式来联锁启动或停止炉水循环泵的逻辑优化策略,可实现设备全过程自动控制.
【机 构】
:
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沈阳1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某电厂67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在调试期间,发生炉水循环泵热工保护动作过程进行分析.针对控制逻辑设计不合理引发设备跳闸进而导致锅炉总燃料跳闸问题,提出采用储水箱水位与过热度的参数组合方式来联锁启动或停止炉水循环泵的逻辑优化策略,可实现设备全过程自动控制.
其他文献
通过变压器油色谱检测异常情况发现设备故障,对故障电流互感器进行解体检查,发现设备真空干燥、设备一次主绝缘存在多个问题.分析主绝缘干燥过程偏差、主绝缘包扎偏差、变压器油色谱异常的原因为局部绝缘受潮(介损增加)、绝缘包扎偏差(电场分布不均),造成设备运行中发生局部过热、水分解、局部放电现象,随着局部放电和过热的加剧,导致绝缘油劣化和大量气体析出.根据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研究以DOEL-2核电厂为研究对象,采用cosSyst程序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下的DOEL-2反应堆系统进行建模,将计算结果与电厂数据及RELAP5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评估cosSyst程序对SGTR事故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cosSyst程序能够较好地模拟反应堆SGTR事故进程,且一回路系统及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主要热工水力参数与电厂数据吻合较好,表明cosSyst程序对SGTR瞬态事故具有良好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为了对目前CEFR反应堆设计中的安全裕度进行研究,通过simulink建立钠冷快堆CEFR的热工模型.采用反应堆安全分析中的预期瞬态无停堆保护的方法,对其一回路发生流量变化时反应堆的状态进行仿真分析,并确保在整个事故过程中反应堆状态符合钠冷快堆事故验收准则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当一回路流量发生变化时,反应堆在整个过程中只会触发功率流量比和堆芯出口钠温保护信号.并且,反应堆触发P/F保护信号要比触发堆芯出口钠温保护参数时要更早进入次临界.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了一种新型低钴二次硬化钢高温区间的析出相种类和含量,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检测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淬火时,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存在大量富W、Mo的球状M6 C析出相.升高淬火温度,M6 C相迅速回溶,并在1060℃时完全溶解.M6 C相的溶解使得二次硬化效果增强、冲击性能提升,同时导致原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化,进而对强韧性产生不利影响,最终试验钢经1060℃淬火后获得最佳力学性能配合.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采用交错BOOST并联结构,会引起电感电流不均衡,造成功率器件承载较大的电流应力,降低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为解决该问题,对交错并联BOOST拓扑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传统的均流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分析两只并联变换器输出电流关系,探究系统均流输出条件,提出一种新型的并联均流控制策略.通过软件对交错BOOST新型均流方案进行仿真,与传统的均流策略进行对比,新型的并联均流控制策略输入电流纹波更小、输入电压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较高的升压比.
探讨了双液淬火冷却工艺对9Cr2Mo钢辊皮表面组织、硬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双液淬火冷却工艺.结果表明,单液水冷淬火后表面组织为粗大的回火马氏体,水油双液淬火后回火马氏体晶粒明显细化,并且形成了少量的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双液淬火处理后,辊皮外表面硬度分布为中部硬度高,边部硬度低,使辊皮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明显提高.?750 mm的9Cr2Mo钢辊皮水油双液淬火最佳冷却工艺为入水前炉外预冷时间300 s,水冷-油冷之间预冷时间控制在60~180 s.
以17CrNiMo6钢制齿轮轴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软件对齿轮轴的渗碳预热和直接渗碳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畸变的主要预热工艺参数,并对这两种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预热处理对齿轮轴热处理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碳前进行400℃保温3 h的预热处理,能够有效减小齿轮轴热处理畸变.
对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的7075铝合金板材进行了硬度和压缩试验.采用金相(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7075铝合金轧板在固溶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7075铝合金的硬度和最大压缩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520℃条件下固溶时达到峰值,这是由于固溶温度升高,有利于第二相溶入基体,但同时也会出现位错密度下降和晶粒长大等现象.板材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不断减弱,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增加,原始的变形纤维组织向等轴晶粒转变,并出现晶粒长大现象,材料的
针对京隆发电公司锅炉制粉系统出力不足状况,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不同工况下磨煤机内部流场、煤粉浓度场的分布,提出了磨煤机内部中心干燥、磨盘流化、回粉锥体优化的增加出力改造方案.改造后,磨煤机出力明显增加,制粉单耗进一步下降,适应高负荷磨煤机五运一备的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