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27日,由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主办,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协办的“2011中国食品、农产品加工、流通与冷链产业年会”于湖北武汉召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领导出席并分别致辞。
与会代表认为,冷链运输的普及需要政策、媒体、科研、企业等各方面的有力推动,冷链物流车辆全方位服务的提供也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通过协调联合相关行业优势资源,才能为冷链运输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冷链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去年以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触动着人们的神经。民以食为天,而以人为本是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今天越发显得举足轻重。双汇瘦肉精事件,思念水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事件一再上演,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全民的关注。而在食品流通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其中冷链物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冷链物流企业的车辆还处于“棉被车”时代,即使在炎炎夏日,也通过棉被来保持较低的温度,装备上的落后状况可想而知。
会上有专家强调,如果冷链环节被忽视,其造成的损害即使不是立竿见影,也会积重难返。试想,在冷藏链上有所欠缺的疫苗、药品用在病人身上,会出现什么后果?细菌、病毒如果不经过冷冻,对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
面对冷链环节这样的现状,民众在担忧,企业也在担忧。近年来,国家在食品的冷链物流环节上加大了调控监管力度,冷链产业开始走上发展的正确轨道。但是由于冷链涉及行业发展的多个环节,发展过程是比较艰难的,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的根本就是各方要深刻认清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近九成冷链存在“断链”现象
由于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设备不足、各环节从业人员冷链意识不强、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我国冷链的系统发展目前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外,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平均每公斤一元计算,年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在我国,果蔬在物流过程中的腐损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专家估算,由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较少,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减少的损失就相当于节约了1亿亩耕地。
从远方运来的冻肉不开冷机靠棉被,导致肉类“二次解冻”;果蔬类实现冷链运输的比例连一成都不到……当市民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期待享受“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饮食的时候,我们用以保障食品新鲜度的冷链物流发展却让人寒心,九成左右的肉类冷链存在“断链”,导致不少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或不新鲜。
与会代表认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食品、农产品产业链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继物流业《国八条》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于8月2日颁布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文件中重点强调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区域的冷链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
进入2011年,我国食品、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冷链产业中的上、中、下游相衔接的产业链结构正在形成。各地区的食品、农产品、肉类、水产及果蔬加工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在实现传统的“公司+农户+基地”的资源控制后,进一步向加工、流通、冷链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
而依托大型冷库的新型食品、农产品批发交易物流市场正逐步形成,并陆续投入营运,众多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商贸企业、冷链物流企业、投资企业、技术设备企业都加入到流通与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营中。
与会专家表示,从“冷”的角度来看,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是关键设备,这些设备是物资在加工、冷藏、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个物质基础,那么冷链产业也就无从说起。设备讲究质量、技术、适用范围等因素,我国冷藏设备早期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比较严重,毕竟冷链物流产业国外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我们也只能在不断的借鉴和学习中,发展和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逐步解决“断链”之忧。
“四流合一”重构冷链体系
我国农产品连续多年丰收,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流通的滞后性。最近,内蒙古等地出现的土豆丰产而滞销现象,就反映了农产品流通滞后的问题。
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鼓励农民科学储藏、科学运输,才能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和销售期,才能使农民增产增收。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有城乡居民13.4亿人,每年要消费大量的农产品。在消费群的消费结构中,有1/3以上的消费是农产品消费,在冷链物流中,有1/3以上的冷链产品是生鲜农产品。许多农产品长途跋涉,由于气候状况不同,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受到影响,影响居民消费质量。
随着我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市场化销售、国际化营销、规模化经营已经形成一个发展趋势,大量农产品的产销需要冷链物流来实现,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减少损耗,从而间接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会上有专家透露,2011年我国拥有农村人口6.74亿人,如果农民生产活动不能够实现收入提高,就无法解决他们致富的根本问题。仅靠2.21亿农民工工资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因此发展冷链物流既可保证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又能够提高农产品品质,最终也会提高农民收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但不是农产品生产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缺乏现代化冷链系统。2010年,我国生产的农产品有17.4亿吨,进出口农产品1219.6亿美元,而农产品巨大的产量需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介入。但是农产品物流额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仅为1.78%,离农产品现代化物流水平相差较大。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纵向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渠道体系、市场体系、管理组织体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体系应重点发挥各种流通企业,特别是农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村龙头企业的作用。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体系包括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特别是各类农产品冷链批发市场建设,向两头延伸,提供为农户的多种服务活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如《农产品质量法》、《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等,有些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专家指出,应采用“四网合一”的高科技手段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谓“四网合一”,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动力,采用宽带网、电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此外,应大力普及冷链技术,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大的发展。
会议强调,要充分利用农村流通资源,如现有批发、零售、餐饮商业网点、供销合作社网点、邮政网点、农村合作组织网点、粮食流通网点、烟草流通网点、中国电信等虚拟网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上头多条线,下头一根针”现象,使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合力,为农户提供“点对点”的针对性服务。
专家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商业体系,即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商流体系、物流体系、信息流体系、资金支付流体系,即四流合一,以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畅。
与会代表认为,冷链运输的普及需要政策、媒体、科研、企业等各方面的有力推动,冷链物流车辆全方位服务的提供也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通过协调联合相关行业优势资源,才能为冷链运输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冷链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去年以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触动着人们的神经。民以食为天,而以人为本是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今天越发显得举足轻重。双汇瘦肉精事件,思念水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事件一再上演,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全民的关注。而在食品流通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其中冷链物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冷链物流企业的车辆还处于“棉被车”时代,即使在炎炎夏日,也通过棉被来保持较低的温度,装备上的落后状况可想而知。
会上有专家强调,如果冷链环节被忽视,其造成的损害即使不是立竿见影,也会积重难返。试想,在冷藏链上有所欠缺的疫苗、药品用在病人身上,会出现什么后果?细菌、病毒如果不经过冷冻,对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
面对冷链环节这样的现状,民众在担忧,企业也在担忧。近年来,国家在食品的冷链物流环节上加大了调控监管力度,冷链产业开始走上发展的正确轨道。但是由于冷链涉及行业发展的多个环节,发展过程是比较艰难的,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的根本就是各方要深刻认清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近九成冷链存在“断链”现象
由于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设备不足、各环节从业人员冷链意识不强、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我国冷链的系统发展目前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外,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平均每公斤一元计算,年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在我国,果蔬在物流过程中的腐损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专家估算,由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较少,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减少的损失就相当于节约了1亿亩耕地。
从远方运来的冻肉不开冷机靠棉被,导致肉类“二次解冻”;果蔬类实现冷链运输的比例连一成都不到……当市民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期待享受“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饮食的时候,我们用以保障食品新鲜度的冷链物流发展却让人寒心,九成左右的肉类冷链存在“断链”,导致不少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或不新鲜。
与会代表认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食品、农产品产业链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继物流业《国八条》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于8月2日颁布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文件中重点强调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区域的冷链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
进入2011年,我国食品、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冷链产业中的上、中、下游相衔接的产业链结构正在形成。各地区的食品、农产品、肉类、水产及果蔬加工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在实现传统的“公司+农户+基地”的资源控制后,进一步向加工、流通、冷链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
而依托大型冷库的新型食品、农产品批发交易物流市场正逐步形成,并陆续投入营运,众多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商贸企业、冷链物流企业、投资企业、技术设备企业都加入到流通与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营中。
与会专家表示,从“冷”的角度来看,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是关键设备,这些设备是物资在加工、冷藏、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个物质基础,那么冷链产业也就无从说起。设备讲究质量、技术、适用范围等因素,我国冷藏设备早期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比较严重,毕竟冷链物流产业国外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我们也只能在不断的借鉴和学习中,发展和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逐步解决“断链”之忧。
“四流合一”重构冷链体系
我国农产品连续多年丰收,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流通的滞后性。最近,内蒙古等地出现的土豆丰产而滞销现象,就反映了农产品流通滞后的问题。
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鼓励农民科学储藏、科学运输,才能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和销售期,才能使农民增产增收。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有城乡居民13.4亿人,每年要消费大量的农产品。在消费群的消费结构中,有1/3以上的消费是农产品消费,在冷链物流中,有1/3以上的冷链产品是生鲜农产品。许多农产品长途跋涉,由于气候状况不同,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受到影响,影响居民消费质量。
随着我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市场化销售、国际化营销、规模化经营已经形成一个发展趋势,大量农产品的产销需要冷链物流来实现,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减少损耗,从而间接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会上有专家透露,2011年我国拥有农村人口6.74亿人,如果农民生产活动不能够实现收入提高,就无法解决他们致富的根本问题。仅靠2.21亿农民工工资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因此发展冷链物流既可保证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又能够提高农产品品质,最终也会提高农民收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但不是农产品生产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缺乏现代化冷链系统。2010年,我国生产的农产品有17.4亿吨,进出口农产品1219.6亿美元,而农产品巨大的产量需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介入。但是农产品物流额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仅为1.78%,离农产品现代化物流水平相差较大。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纵向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渠道体系、市场体系、管理组织体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体系应重点发挥各种流通企业,特别是农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村龙头企业的作用。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体系包括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特别是各类农产品冷链批发市场建设,向两头延伸,提供为农户的多种服务活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如《农产品质量法》、《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等,有些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专家指出,应采用“四网合一”的高科技手段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谓“四网合一”,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动力,采用宽带网、电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此外,应大力普及冷链技术,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大的发展。
会议强调,要充分利用农村流通资源,如现有批发、零售、餐饮商业网点、供销合作社网点、邮政网点、农村合作组织网点、粮食流通网点、烟草流通网点、中国电信等虚拟网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上头多条线,下头一根针”现象,使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合力,为农户提供“点对点”的针对性服务。
专家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商业体系,即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商流体系、物流体系、信息流体系、资金支付流体系,即四流合一,以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