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美地区很少有人提及2030年愿景,而亚洲人则完全相反。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亚洲地区将占到全球产值的近40%,并贡献60%的全球增长——许多人将本世纪视为“亚洲世纪”。亚洲中产阶级人数将大幅增长,城市化进程将大规模推进,收入和机遇将会增加,但同时收入差距也将扩大,在环境和可获得的水资源供应方面承受的压力也将不断上升。中产阶级人数将超过20亿,预计70%-80%的人口将居住在上海、广州和加尔各答等特大型城市以及规模较小的中心城市里,每年大约有4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
从商业层面来看,吉隆坡双子塔(Petronas Towers)、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等超级摩天大楼不断兴起,阿里巴巴(Alibaba)首次公开发行(IPO)——这是纽约证交所(NYSE)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亚洲企业持续登上全球最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排行榜。
中国正引领着上述转变。印度精力充沛的新领袖如能完成平衡预算、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修改限制性的劳动法以及过时的教育和土地管理体系等艰巨改革,印度就可能与中国一争高下。
这些头条新闻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依然是全球热议的话题,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是全球头号商品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前往海外收购资产,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不容置疑。然而,在国内,中国亟须对经济进行再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并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金融体系现代化和开放以及国企改革尤其受到境外人士的关注。如果这些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将会进一步改变2030年亚洲图景。
其次,到2030年人民币能否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快速推进,但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目前,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交换媒介的角色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在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从2010年10月的第35位升至2014年9月的第7位。
要实现从贸易金融角色扩大至更为多样化的资本交易形式的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需要精心规划改革的步骤。当然,彻底开放资本账户对于人民币完全国际化至关重要。中国应精心设计旨在全面开放资本账户改革的次序,以促进而非危及实体经济的增长。学术文献阐释了具有深度、监管良好且开放的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拥有一些全球最大的银行业机构,但它们在金融产品的复杂性、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债市和股市的深度和完善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沪港通”的推出,被视为深化和开放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
资本流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波动,要管理这种波动就需要一个有弹性的金融体系。该体系将包括监管良好的非国有企业债券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的更多竞争。有趣的是,家庭和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出乎意料且受人欢迎的竞争,这可能促进风险管理的提升。同时,还需要独立的央行,以及市场化的利率和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稳定基金和双向干预机制,以防止过度波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目标,首先应该是基本可兑换性,同时依然要对投机性和异常波动的短期流动施加一些控制。
第三,更为确定的是,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流向海外的资本规模越来越大。2013年,中国官方估算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6130亿美元,而在10年前,中国对外投资还很少,大致与意大利的水平相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是全球直接投资和并购的官方统计机构。该机构将中国列入全球十二大对外投资国之列,尽管其对外投资存量仅为美国(6.35万亿美元)的10%左右。此外,如果中国追随当年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日本的足迹,今后10年将会有逾1万亿美元流出中国——这将是一场改变许多国家商界的投资浪潮。
鉴于中国企业热衷于在美国等国家收购资产,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也令人感到不安。这些企业在中国政府积极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走出去”,创建国家冠军企业,从而获得中国工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进入新的市场,以及收购品牌和外国技术。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陷入低迷,这为中资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困境资产创造了独特的机遇。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向国有所有者支付较低股息,而且还能在能源、土地和环境使用方面获得补贴,它们的资产负债状况非常好——这些优势正随着经济再平衡的改革逐步减少。
另一方面,许多中资企业最想要的资产和位置已被来自更发达经济体、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抢先获得。同时,中资企业缺乏国际商业活动以及相关全球规则的知识和经验。当经验不足所导致误读或未能全面考虑到当地商业和监管环境的时候,这些劣势就可能侵蚀交易的盈利能力——不过此类风险并非中国投资者所独有。
中国企业投资所在国的政府也有许多不安,其中一些担忧类似于30年前对日本投资者的疑虑。例如,国企是中国政府的代理人吗?若是,它们会基于政治、而非商业标准做出决策,进而破坏投资所在国的主权吗?其他担忧涉及到中国投资者是否会遵守投资所在国的监管法规,以及国有企业是否在本土市场拥有不公平的优势——中国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国内许多行业都无法公平竞争。
总之,头条新闻背后的问题表明,对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经济的现代化升级和整合,需要在制度建设和治理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从商业层面来看,吉隆坡双子塔(Petronas Towers)、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等超级摩天大楼不断兴起,阿里巴巴(Alibaba)首次公开发行(IPO)——这是纽约证交所(NYSE)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亚洲企业持续登上全球最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排行榜。
中国正引领着上述转变。印度精力充沛的新领袖如能完成平衡预算、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修改限制性的劳动法以及过时的教育和土地管理体系等艰巨改革,印度就可能与中国一争高下。
这些头条新闻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依然是全球热议的话题,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是全球头号商品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前往海外收购资产,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不容置疑。然而,在国内,中国亟须对经济进行再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并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金融体系现代化和开放以及国企改革尤其受到境外人士的关注。如果这些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将会进一步改变2030年亚洲图景。
其次,到2030年人民币能否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快速推进,但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目前,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交换媒介的角色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在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从2010年10月的第35位升至2014年9月的第7位。
要实现从贸易金融角色扩大至更为多样化的资本交易形式的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需要精心规划改革的步骤。当然,彻底开放资本账户对于人民币完全国际化至关重要。中国应精心设计旨在全面开放资本账户改革的次序,以促进而非危及实体经济的增长。学术文献阐释了具有深度、监管良好且开放的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拥有一些全球最大的银行业机构,但它们在金融产品的复杂性、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债市和股市的深度和完善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沪港通”的推出,被视为深化和开放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
资本流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波动,要管理这种波动就需要一个有弹性的金融体系。该体系将包括监管良好的非国有企业债券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的更多竞争。有趣的是,家庭和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出乎意料且受人欢迎的竞争,这可能促进风险管理的提升。同时,还需要独立的央行,以及市场化的利率和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稳定基金和双向干预机制,以防止过度波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目标,首先应该是基本可兑换性,同时依然要对投机性和异常波动的短期流动施加一些控制。
第三,更为确定的是,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流向海外的资本规模越来越大。2013年,中国官方估算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6130亿美元,而在10年前,中国对外投资还很少,大致与意大利的水平相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是全球直接投资和并购的官方统计机构。该机构将中国列入全球十二大对外投资国之列,尽管其对外投资存量仅为美国(6.35万亿美元)的10%左右。此外,如果中国追随当年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日本的足迹,今后10年将会有逾1万亿美元流出中国——这将是一场改变许多国家商界的投资浪潮。
鉴于中国企业热衷于在美国等国家收购资产,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也令人感到不安。这些企业在中国政府积极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走出去”,创建国家冠军企业,从而获得中国工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进入新的市场,以及收购品牌和外国技术。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陷入低迷,这为中资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困境资产创造了独特的机遇。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向国有所有者支付较低股息,而且还能在能源、土地和环境使用方面获得补贴,它们的资产负债状况非常好——这些优势正随着经济再平衡的改革逐步减少。
另一方面,许多中资企业最想要的资产和位置已被来自更发达经济体、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抢先获得。同时,中资企业缺乏国际商业活动以及相关全球规则的知识和经验。当经验不足所导致误读或未能全面考虑到当地商业和监管环境的时候,这些劣势就可能侵蚀交易的盈利能力——不过此类风险并非中国投资者所独有。
中国企业投资所在国的政府也有许多不安,其中一些担忧类似于30年前对日本投资者的疑虑。例如,国企是中国政府的代理人吗?若是,它们会基于政治、而非商业标准做出决策,进而破坏投资所在国的主权吗?其他担忧涉及到中国投资者是否会遵守投资所在国的监管法规,以及国有企业是否在本土市场拥有不公平的优势——中国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国内许多行业都无法公平竞争。
总之,头条新闻背后的问题表明,对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经济的现代化升级和整合,需要在制度建设和治理方面做更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