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这几年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在利用大数据,二维码溯源等技术以及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政策的延续性,农民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意识上以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引进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二维码溯源;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多万,现有耕地1100多万亩,人均耕地5.25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5倍,可以说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市,现正着力建成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11项重点行动,其中就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互联网+农业”这一关键词,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在新形势下转变巴彦淖尔市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途径。
一、巴彦淖尔市“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1、充分利用大数据,对传统农业进行科学管理
大數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巴彦淖尔市的五原县,在2017年初,与蒙草公司合作,依据当地农业生态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展农业和生态并重的产业探索,搭建了以农业大数据为核心的生态公众服务平台,建立了“五原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大数据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农业领域。这个大数据平台,将县域内的水、土、气、光、热、肥等数据进行了汇集和整理,最终形成基础生态数据,为生态修复及科学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农作物种类的空间分布、作物长势的变化以及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分布的各类信息,为该县因地制宜规划农业生产提供依据。该平台还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需求以及不同气候温度条件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信息,提示农业部门和农民及早预防治疗,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并通过精准施肥灌溉,减少水肥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平台使当地农民生产有了科学依据,通过信息技术优选农作物种类,知道土地最适合种植哪种农作物,了解农作物怎样进行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有怎样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实时获取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基本实现了农业技术服务“一网覆盖”,农业资源数据“一键获取”。
2、通过二维码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
二维码溯源系统是从农产品的源头开始规范管理,由事后检测转变成事前预案、过程管控,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企业将生产全过程数据报备至数据中心,并打印二维追溯码贴在对应的产品上,为产品提供身份证明。消费者通过手机、计算机等工具,对二维追溯码进行查询,了解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信息。
巴彦淖尔市在各旗县区,都大力推行农产品溯源系统。今年的3月31日,启动了“巴彦淖尔市食品质量安全智慧追溯平台”,这个平台由政府组织构建,监管部门参与监督,企业参与实施,供消费者查询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的食品追溯平台。监管部门监督企业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企业将种植、养殖、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各环节信息上传至追溯平台,以赋码的形式确保每一个最小销售单元食品都有“身份证”。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扫一扫”功能和网站查询的途径,了解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以五原县胜丰镇“灯笼红”牌香瓜生产全过程为例,由质检部门抽检和种植户送检的方式,定期取得香瓜产地、生产者、种苗基因、生产台账(饲料、农药、化肥等)、以及日期和期限等信息,在种植大棚内,安装网络和视频监控等设备,这样不仅可以监控大棚内的情况,同时还可让香瓜生产过程可追溯,从而形成对其品牌、产地、质量的保护。销售前由监管部门生成二维码,农民销售时,只有贴了二维码的才可上市。消费者购买时,直接读取二维码,就可看到上述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库查询,向消费者公布产品的原材料信息,随时应对质疑,保证农产品的控制和召回。
巴彦淖尔市的其它农产品,如西瓜、华莱士、蜜瓜、土鸡蛋、黄柿子、玉米、瓜子、面粉等,都陆续开通了二维码溯源系统。通过这种方式,一是使巴彦淖尔市的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使原来冒充巴彦淖尔市产地的农产品出售的不法分子无法继续进行;二是消费者可以放心的买到真正所要的农产品,出现问题也可随时联系相关部门以及生产者进行沟通和处理。
3、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电商抱团式发展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推进农村牧区产业融合的重要举措来抓,从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不断优化电商发展政策环境,推动电子商务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一跃成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创建示范区。五原县和乌拉特前旗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五原县的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被共青团中央评为“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称号。
从2015年开始,巴彦淖尔市开始投资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各旗县区充分利用现有楼宇、厂房等,建设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电商企业“集聚化、抱团式”发展。园区的功能主要是电子商务运营、培训、服务、电商企业与个人创业孵化、产品展示等,并集电商、仓储物流、生产加工、金融、包装设计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凡入驻的电商企业和个人,将实现电商集中培训、集中办公、集中管理、集中技术指导、集中扶持的抱团发展模式,共享信息、技术、营销、物流、物业、金融服务。同时,政府在各项政策上也给与了支持,各园区纷纷制定三年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免除水电、物业和仓储等费用,免费培训电商人员,有专业人员指导销售,给予电商企业低息贷款,在物流配送方面,给予电商企业物流特惠价。 目前,全市7个旗县区共投入3.75亿元,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区6个,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1202家,实现交易额41.1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3万人,培训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3万余人次。先后培育了“三胖蛋”“大眼猴”“玉米加农炮”“胖农”“先蛋先鸡”“黄金纬度”等一系列互联网畅销品牌。
4、农民直接通过各类平台销售农产品
除了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销售农产品外,有一部分农民在第一产业网、蜂窝拼团、瑾优易购、乌拉特网、河套购等本地电商平台上销售,由于没有中间商,价格实惠,品质有保障,很快拥有了一批注册用户,在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
还有的农民直接在家中通过天猫、淘宝、京东等各类网站销售自家的农产品。这种方式,农民可以充分利用种植农作物的空闲时间來进行销售,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效率。例如五原县的农民在淘宝上直接开了一家店名是“大漠昭君瓜子”的网店,专门出售自家种植的生瓜子,散装称重,客户需要几斤,要生瓜子还是炒熟的瓜子都可以,非常灵活,销量还很好。类似这样的网店,已经开了很多,它的优势在于一是成本低,销售自家的农作物,没有包装、广告、中间人、实体店面等费用,直接让利给了客户;二是农产品没有经过任何工厂加工,只是通过自家的农家做法简单加工一下,甚至有的直接从田间采摘下来不经过任何加工就快递到顾客手中,也符合了一些顾客喜欢原汁原味农产品的需求。有的直接用微信甚至是抖音、快手等一些最新出现而且人气很高的手机APP出售农产品,这种销售方式的优势是农民在耕作时可以现场拍摄一些图片和视频,发送到互联网上,进行农产品原生态展示,还可以实时的与顾客进行交流,例如顾客想买西瓜,想看到西瓜的产地,大小、口感等信息,农民就可以打开手机中上述的这些软件,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在田间打开西瓜让顾客观看,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让顾客知道产品的信息。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火热兴起的又一种营销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二、面临的问题
1、政府在政策上能否长期支持
对于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各个旗县的政策基本上是制定了三年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免除各项费用,免费培训人员,低息贷款,物流配送给予优惠等。最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是从2015年开始建设,到今年已经三年了,以后政府能否继续提供这样的政策,还没有答案。如果没有,园区入驻的企业和个人在运营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能否继续盈利,也是个未知数。
2、农民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发展“互联网+农业”,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进行互联网及相关设备的建设。例如,现在已经开发出一套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只需在农业大棚中安装一定的设备,大棚种植户在手机上下载APP,就可在家中通过手机,实现对大棚的一系列操作:视频监控,自动卷帘放帘,自动通风,自动补光,自动除湿等等。巴彦淖尔市某地政府通过多方考察联系了建设这套系统的公司,也争取到了项目支持,一套需要6800元,农民2000元,其余政府补贴,网络费用也由当地相关部门免费提供。但即使这样,农民安装的还是很少,通过上述事例,说明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的意识。
3、缺乏有关“互联网+农业”的专业人才
互联网和农业,原本是两个没有关联的行业,现在要发展“互联网+农业”,就需要将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而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重要一环就是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来看,现在的高校和科学院所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才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培养出来的也优先考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巴彦淖尔市对于引进这方面的人才,没有太多的优势。从本土现有人员中培养,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周期也比较长。
参考文献
[1]韩继旺;《巴彦淖尔市电子商务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内蒙古日报,2018(2).
[2]丁志军;《“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人民日报,2018(6).
关键词: 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二维码溯源;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多万,现有耕地1100多万亩,人均耕地5.25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5倍,可以说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市,现正着力建成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11项重点行动,其中就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互联网+农业”这一关键词,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在新形势下转变巴彦淖尔市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途径。
一、巴彦淖尔市“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1、充分利用大数据,对传统农业进行科学管理
大數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巴彦淖尔市的五原县,在2017年初,与蒙草公司合作,依据当地农业生态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展农业和生态并重的产业探索,搭建了以农业大数据为核心的生态公众服务平台,建立了“五原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大数据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农业领域。这个大数据平台,将县域内的水、土、气、光、热、肥等数据进行了汇集和整理,最终形成基础生态数据,为生态修复及科学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农作物种类的空间分布、作物长势的变化以及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分布的各类信息,为该县因地制宜规划农业生产提供依据。该平台还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需求以及不同气候温度条件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信息,提示农业部门和农民及早预防治疗,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并通过精准施肥灌溉,减少水肥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平台使当地农民生产有了科学依据,通过信息技术优选农作物种类,知道土地最适合种植哪种农作物,了解农作物怎样进行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有怎样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实时获取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基本实现了农业技术服务“一网覆盖”,农业资源数据“一键获取”。
2、通过二维码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
二维码溯源系统是从农产品的源头开始规范管理,由事后检测转变成事前预案、过程管控,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企业将生产全过程数据报备至数据中心,并打印二维追溯码贴在对应的产品上,为产品提供身份证明。消费者通过手机、计算机等工具,对二维追溯码进行查询,了解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信息。
巴彦淖尔市在各旗县区,都大力推行农产品溯源系统。今年的3月31日,启动了“巴彦淖尔市食品质量安全智慧追溯平台”,这个平台由政府组织构建,监管部门参与监督,企业参与实施,供消费者查询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的食品追溯平台。监管部门监督企业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企业将种植、养殖、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各环节信息上传至追溯平台,以赋码的形式确保每一个最小销售单元食品都有“身份证”。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扫一扫”功能和网站查询的途径,了解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以五原县胜丰镇“灯笼红”牌香瓜生产全过程为例,由质检部门抽检和种植户送检的方式,定期取得香瓜产地、生产者、种苗基因、生产台账(饲料、农药、化肥等)、以及日期和期限等信息,在种植大棚内,安装网络和视频监控等设备,这样不仅可以监控大棚内的情况,同时还可让香瓜生产过程可追溯,从而形成对其品牌、产地、质量的保护。销售前由监管部门生成二维码,农民销售时,只有贴了二维码的才可上市。消费者购买时,直接读取二维码,就可看到上述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库查询,向消费者公布产品的原材料信息,随时应对质疑,保证农产品的控制和召回。
巴彦淖尔市的其它农产品,如西瓜、华莱士、蜜瓜、土鸡蛋、黄柿子、玉米、瓜子、面粉等,都陆续开通了二维码溯源系统。通过这种方式,一是使巴彦淖尔市的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使原来冒充巴彦淖尔市产地的农产品出售的不法分子无法继续进行;二是消费者可以放心的买到真正所要的农产品,出现问题也可随时联系相关部门以及生产者进行沟通和处理。
3、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电商抱团式发展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推进农村牧区产业融合的重要举措来抓,从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不断优化电商发展政策环境,推动电子商务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一跃成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创建示范区。五原县和乌拉特前旗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五原县的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被共青团中央评为“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称号。
从2015年开始,巴彦淖尔市开始投资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各旗县区充分利用现有楼宇、厂房等,建设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电商企业“集聚化、抱团式”发展。园区的功能主要是电子商务运营、培训、服务、电商企业与个人创业孵化、产品展示等,并集电商、仓储物流、生产加工、金融、包装设计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凡入驻的电商企业和个人,将实现电商集中培训、集中办公、集中管理、集中技术指导、集中扶持的抱团发展模式,共享信息、技术、营销、物流、物业、金融服务。同时,政府在各项政策上也给与了支持,各园区纷纷制定三年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免除水电、物业和仓储等费用,免费培训电商人员,有专业人员指导销售,给予电商企业低息贷款,在物流配送方面,给予电商企业物流特惠价。 目前,全市7个旗县区共投入3.75亿元,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区6个,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1202家,实现交易额41.1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3万人,培训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3万余人次。先后培育了“三胖蛋”“大眼猴”“玉米加农炮”“胖农”“先蛋先鸡”“黄金纬度”等一系列互联网畅销品牌。
4、农民直接通过各类平台销售农产品
除了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销售农产品外,有一部分农民在第一产业网、蜂窝拼团、瑾优易购、乌拉特网、河套购等本地电商平台上销售,由于没有中间商,价格实惠,品质有保障,很快拥有了一批注册用户,在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
还有的农民直接在家中通过天猫、淘宝、京东等各类网站销售自家的农产品。这种方式,农民可以充分利用种植农作物的空闲时间來进行销售,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效率。例如五原县的农民在淘宝上直接开了一家店名是“大漠昭君瓜子”的网店,专门出售自家种植的生瓜子,散装称重,客户需要几斤,要生瓜子还是炒熟的瓜子都可以,非常灵活,销量还很好。类似这样的网店,已经开了很多,它的优势在于一是成本低,销售自家的农作物,没有包装、广告、中间人、实体店面等费用,直接让利给了客户;二是农产品没有经过任何工厂加工,只是通过自家的农家做法简单加工一下,甚至有的直接从田间采摘下来不经过任何加工就快递到顾客手中,也符合了一些顾客喜欢原汁原味农产品的需求。有的直接用微信甚至是抖音、快手等一些最新出现而且人气很高的手机APP出售农产品,这种销售方式的优势是农民在耕作时可以现场拍摄一些图片和视频,发送到互联网上,进行农产品原生态展示,还可以实时的与顾客进行交流,例如顾客想买西瓜,想看到西瓜的产地,大小、口感等信息,农民就可以打开手机中上述的这些软件,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在田间打开西瓜让顾客观看,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让顾客知道产品的信息。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火热兴起的又一种营销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二、面临的问题
1、政府在政策上能否长期支持
对于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各个旗县的政策基本上是制定了三年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免除各项费用,免费培训人员,低息贷款,物流配送给予优惠等。最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是从2015年开始建设,到今年已经三年了,以后政府能否继续提供这样的政策,还没有答案。如果没有,园区入驻的企业和个人在运营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能否继续盈利,也是个未知数。
2、农民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发展“互联网+农业”,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进行互联网及相关设备的建设。例如,现在已经开发出一套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只需在农业大棚中安装一定的设备,大棚种植户在手机上下载APP,就可在家中通过手机,实现对大棚的一系列操作:视频监控,自动卷帘放帘,自动通风,自动补光,自动除湿等等。巴彦淖尔市某地政府通过多方考察联系了建设这套系统的公司,也争取到了项目支持,一套需要6800元,农民2000元,其余政府补贴,网络费用也由当地相关部门免费提供。但即使这样,农民安装的还是很少,通过上述事例,说明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的意识。
3、缺乏有关“互联网+农业”的专业人才
互联网和农业,原本是两个没有关联的行业,现在要发展“互联网+农业”,就需要将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而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重要一环就是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来看,现在的高校和科学院所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才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培养出来的也优先考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巴彦淖尔市对于引进这方面的人才,没有太多的优势。从本土现有人员中培养,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周期也比较长。
参考文献
[1]韩继旺;《巴彦淖尔市电子商务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内蒙古日报,2018(2).
[2]丁志军;《“蒙草”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人民日报,2018(6).